一受到惊吓身体就不听使唤,它是在害我还是救我?
审核专家:尹铁伦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机场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小伙伴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恐惧支配过的经历:双腿动弹不得,想大声尖叫也叫不出来,更有甚者还会尿裤子!过了好半天,等反应过来后一摸后背,都是冷汗。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人类当中,动物界也比比皆是……

但在受到恐惧环境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表现出同样的反应。在恐惧环境下,人遭受到极度的惊吓时,不同人的反应不同: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逃离,有的人歇斯底里,而有的人就像个木桩一样,“定”住了。这种由于恐惧而动弹不得的现象我们通常称为“冻结反应”。
为什么会被吓呆了呢?
其实惊吓产生恐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恐惧也是动物内在的基本情绪状态之一,外界的恐惧刺激可以激发人体产生特定的防御行为。它通过协调肌体感知外界情况,并做出一系列行为和生理变化,包括冻结、逃跑、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上升等,其中,我们所谓的“吓呆了”就属于冻结反应,而冻结就是在面对恐惧时一种防御性行为。

冻结反应的生理机理
从生理角度来看,恐惧处理过程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神经环路涉及到了大脑多个区域,其中包括杏仁核、丘脑、海马、下丘脑、中脑、皮层、脑干等。通过这些脑区的协同合作,我们会做出防御性行为去应对威胁。
当恐惧产生时,脑部通常产生三个过程:
一、丘脑接受到感官带来的刺激信息并输入。
二、丘脑将感觉信息传递到高级皮层进行加工和编码。
三、高级皮层发送指令到皮层下的杏仁核、海马和脑干,最终导致机体产生防御性反应。
说到底,冻结反应就是人体面对恐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反应,而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面对恐惧时的反应不一样,对恐惧的敏感度也不同呢?这是因为不同人对不同恐惧有不一样的敏感度。有的人适应了一定程度的恐惧后,大脑下达指令较快,机体迅速做出战斗指令或逃跑指令(即“战斗或逃跑”反应),而有的人不熟悉此类恐惧,大脑需要适应,机体反应较慢,所以短时间内出现冻结。

在实际应用中,冻结反应也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问题。在看刑侦类的电视剧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警察根据一个人的冻结反应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波动,面对警察的调查,犯罪嫌疑人往往会暴露出紧张、恐惧和不安,即使是个经验十足的犯罪高手,也通常会在某句话或某个状况下表现出“愣一下”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其实都属于人类的本能。

冻结反应不仅可以体现在刑侦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冻结反应还能起到保护我们安全的作用。
当我们走在路上时,如果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声音,我们下意识可能是大叫、呆滞,随即停下脚步观察情况。若没有这个反应,我们可能对危险毫无警觉。所以,冻结反应这样让人体“突然暂停”,也是一种机体应对外来突然刺激的手段。通过短暂的“冻结”和“暂停”,让机体有一个反应的机会。

怎样避免冻结反应?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角色遭遇车祸前处于全身僵硬站住不动的状态。虽然电视剧里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是实际上,真有这种情况发生。冻结反应会下意识会让我们无法立刻对危险刺激做出必要反应,如逃跑等。
避免冻结反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惧,人类需要锻炼对恐惧的耐受力,例如,多演练一些地震、火灾等危及人类性命的演习,熟悉应对方法。当人们越来越熟悉恐惧时,就会迅速对恐惧做出判断并执行对人类有力的行为。

来源丨视频截取动图

来源丨视频截取动图
了解了冻结反应,大家是不是该锻炼一下应对恐惧的能力了呢?有时候冻结反应可以救命,有时候也会让我们陷入危险。所以学会应对突发情况,是我们时时刻刻应该提高的能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