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X线、CT、核磁的区别,3分钟给你盘得明明白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关注华励官方平台,课程福利享不停

X线、CT、核磁共振是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诊断疾病有重要的意义,但三者也有区别,具体如下:
1、X线又称为普通拍片或者透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对人体不同密度之间的器官进行显像, X线最早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胸部、腹部以及四肢病变的检查,X线检查具有重叠效应,对于病变的清晰度来说是三者中最差的一种。
2、CT也是利用X射线对不同密度的器官达到显像作用,但CT的分辨率要明显高于X线,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可用于头、颈、胸、腹、四肢各部位的检查。
3、核磁共振是利用体内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不同而达到显像的目的,除了具有无辐射、图像清晰外,还有反复、多次检查的优点,但检查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
一、普通X线摄影

X线摄影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普通X线摄影因速度快,成本低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适用情况:
X光是观察骨骼简便的检查方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如果怀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现急性外伤,伤到了骨骼,有突发急性疼痛或是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会优先选择X光。
缺陷:
1、X光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一般多用于粗看骨骼健康。
2、过量的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能造成生物细胞受到破坏。因此,一般情况下,孕妇、备孕人群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儿。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检查其实也是利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但要拍很多张,比X光更细致。它是一层一层的穿过人体检查的,且经过计算处理后,不仅干扰较少,也可以从多个平面观察组织结构,反映骨骼的立体形态。就像把一块面包切成片来看,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CT一般分为平扫和造影增强扫描。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主要应用于对比度比较大的组织,如肺和骨骼。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入碘剂(如碘帕醇)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灶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适用情况:
1、CT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X光的加强版,如果粗看X光片看不清楚,可能得选择CT进一步细看,其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并可以进行不同平面的重建。一般重要部位的CT检查,如:头颅、胸腹、脊柱、骨盆等优于常规X光。
2、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大血管检查等也有很大的价值。如:颅内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筛查等等。
缺陷:
辐射大于X光,但目前低剂量螺旋CT,其放射剂量是普通CT的1/5,优势较为明显。
三、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体内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不同而达到显像的目的其原理非常复杂。MRI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
适用情况:
1、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都比CT要好。
2、核磁共振对病变组织的敏感度优于CT,尤其是关节、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等软组织的检查结构更清晰。
缺陷:
1、对运动性器官,如胃肠道常常显示不清。
2、对于肺部这类缺少质子的部位检查成像效果不佳。磁共振成像对钙化灶和骨骼病灶的显示,也不如CT准确和敏感。
3、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例如带起搏器及避孕环者。
4、危重病人不宜。
5、幽闭恐慌症患者不适合检查,检查所需时间较长,运行过程中噪声大。
四、如何选择何种检查
1、骨骼及四肢
粗看X线片,细看CT。骨骼及四肢受伤最常用的检查是X光,但如果诊断不明,需要进一步观察,可用CT。除此之外,关节软组织、骨肿瘤的检查可用核磁共振。
2、脊柱
脊柱包括了颈椎、腰椎、胸椎三大部分,除了骨骼问题,其他的都用核磁共振及CT。脊柱部分的神经分布比较多,核磁共振相对来说对软组织的观察更为细致。
3、脑和脊髓
粗看CT,细看核磁共振。脑部及脊髓的检查,如:中风、脊柱外伤等,最常用的是 CT和核磁共振。
4、胸部
粗看X线光片,细看CT,可以检查出肺部钙化点、结节等。低剂量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而言,扫描时间更短,辐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5、腹部、盆腔
腹部及盆腔在初步诊断时,最常用的是B超,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一般胃肠道多用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