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卡捷琳娜•谢尔盖夫纳•玛克茜莫娃(Ekaterina Sergeevna Maximova)

2020-11-04 09:58 作者:江苏正一  | 我要投稿


她是苏联和俄罗斯及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芭蕾女首席。于1939年2月1日出生苏联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是俄罗斯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古斯塔夫•斯佩斯(Gustav Speth)(1879-1937)的孙女。

9岁时就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以童星的身份亮相。她在申请进入莫斯科大剧院舞蹈学校芭起初受到质疑,因为相对于与她同年龄的孩子来说,她身材很小,但由于她的母亲很高,所以学校相信以后能够长高。她在学校非常有天赋的学生,1957年,她在莫斯科举行的全联盟芭蕾舞比赛中获胜,同年,她在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第一次饰演克拉拉(在大剧院芭蕾舞团的版本中叫玛丽)。1958年从莫斯科舞蹈学校毕业(班主任是伊丽莎白•格特(Elizabeth Gerdt)),并成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主要演员直到1980年(但她身材仍然很小,甚至在成年后也被称为莫斯科大剧院的“小芭蕾舞者”),在那里传奇的芭蕾舞首席加丽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成为她的老师,在她的导演下,成功的出演了《堂吉诃德》中的基特莉。

玛克茜莫娃继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传统,具有轻盈,弹性的跳跃感,快速旋转的清晰感,自然的优雅感和优美柔和的线条。她的舞蹈以高雅,技术精湛,细节精细为特征。她与她的丈夫舞蹈家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一起,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双人舞”合作者,在舞台上的合作持续合作了30多年,远远超过了芳婷和努里耶夫这对搭档,在舞蹈界也享有同样的声誉。与她合作的舞伴还有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和亚历山大•博加泰列夫(Aleksadr Bogatyrev)。

1961年,她取得了第一个重大成功,当时她在《石头花》(La Fleur de Pierre)中饰演卡婕琳娜(Katerina)一角。出演该芭蕾舞剧也标志着她与编导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二十年合作的开始。当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1959年第一次到美国巡演时,玛克茜莫娃在大都会歌剧院出演了《宝石花》和其它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在随莫斯科大剧院于国外巡演期间,吸收了西方编导的作品(例如:罗兰•佩蒂(Roland Petit),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皮埃尔•拉科特(Pierre Lacotte),莫里斯•贝雅(Maurice Béjart)……),并凭借其才华和名声出演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剧,例如《斯巴达克斯》(Spartacus)和《巴黎圣母院》(Flammes de Paris)。自从嫁给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后,她还表演了许多他为她编导的芭蕾舞剧,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电影版芭蕾舞剧《阿纽塔》(Aniouta ,1982年)。

1966年5月8日,玛克茜莫娃作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明星舞者之一,她在位于百老汇第39街的老大都会歌剧院(Old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表演了压轴节目。

她是编导亚历山大•贝林斯基(Alexander Belinsky)的缪斯女神,特别是为她编导的电影芭蕾舞剧《加拉泰亚》,《安妮》(Annie),《古老探戈》等作品。自1978年以来,曾在莫里斯•贝雅的二十世纪芭蕾舞团剧院(1978),圣•卡洛剧院(1986、1988-1989),马赛芭蕾舞团(1987),英国国家芭蕾舞团(1989)的外国芭蕾舞团中演出。自1980年以来,她在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中表演。 1982年,应弗朗哥•泽菲雷利(Franco Zeffirelli)的邀请,在其导演的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电影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1983)而获得了广泛的注意。两人都穿着西班牙服装在第二幕第二场中表演“娱乐性插舞”,尽管她的技术与她的丈夫相比要逊色很多。

在莫斯科大剧院彩排时脊髓损伤,经过手术而重新回到了舞台上,尽管医生坚持说她可难都不得不能走路。

1980年,从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Theatre Arts)舞蹈编导系毕业之后,从1982年开始,她出任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编导系的老师。

1980年,与其他“到退休年龄”明星舞者一起被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尤里•格里戈罗维奇解雇,同时还有玛雅•普利谢茨卡娅;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 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格里戈罗维奇的妻子纳塔莉娅•别斯梅尔特诺娃(Natalia BesSmertnova)(象征性的解雇,因为不久又回到莫斯科大剧院工作)。

自1990年以来,马克西莫夫担任新组建的克里姆林宫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排练导演老师。 1998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受邀出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后,他得以作为老师回到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芭蕾舞排练老师,尤其是导演了当代明星舞者斯维特拉娜•卢金娜(Svetlana Lunkina)饰演吉赛尔一角,当时才18岁。她还是安娜尼古丽娜(Anna Nikoulina纳塔利•巴拉赫尼奇耶娃(Natalia Balahnichёva);塔蒂亚娜•普列黛娜(Tatiana Predeina);珍妮•波戈罗蒂特斯卡雅(Jeanne Bogoroditskaya)和玛丽莲•雷兹基纳(Marianne Ryzhkina)加琳娜•斯蒂潘年科(Galina Stepanenko),玛丽安娜•雷兹基纳(Marianna Ryzhkina),玛丽亚•博格达诺维奇(Maria Bogdanovich)的排练老师。

玛克茜莫娃能够留在芭蕾史上,不仅因为她饰演的基特莉(她的主要角色)和她在舞台上创作其它角色。最初专门为她创作的电视芭蕾中的角色为她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事实上,正是有她参与的电视芭蕾的演出,从而使得电视芭蕾成为一种成熟、独立的类型。

她在莫斯科大剧院剧院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在1999年2月1日她60岁生日那天。

她于2009年4月27日在俄罗斯莫斯科自己的公寓里于睡眠中突然去世,享年70岁, 4月30日,莫斯科大剧院组织了一个纪念她的芭蕾晚会。她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这里安葬着契科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等名人)。


叶卡捷琳娜•玛克茜莫娃的墓地


她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剧院开设了大师班,担任评审团主席或参加了各种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 1992-2008年,她同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组织和举办彼尔姆“阿拉贝斯克”芭蕾舞比赛做出了很大努力,并以他们俩“最佳双人舞”的名义设立了奖项。2008年,这对夫妇举办了庆祝其艺术生涯的五十周年活动。第十届比赛是以他们的名誉举行。接下来,第十一届比赛是在马克西莫夫后去世举行的,旨在纪念她。自2012年以来,“阿拉贝斯克”芭蕾舞比赛及其最高奖项以叶卡捷琳娜•玛克茜莫娃的名字命名。

获得奖项:

1957年:荣获莫斯科全盟芭蕾舞比赛金牌

1959年: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和金奖

1964年:荣获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金牌(Médaille d'or du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ballet de Varna)

1964年11月11日: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杰出艺术家

1969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

1969年:荣获巴黎舞蹈科学院帕夫洛娃奖

1971年:荣获劳动红旗勋章(Ordre du Drapeau rouge du Travail)

1972年:荣获苏联列宁共青团奖(Prix du Komsomol)

1972年:荣获巴黎舞蹈学院马里于斯•佩蒂帕奖(当下“世界上最好的双人舞组合”: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合作)

1973年:荣获苏联人民艺术家(Artiste du peuple de l'URSS)

1976年:荣获列宁勋章(Ordre de Lénine)

1981年:荣获苏联国家奖(Prix d'État de l'URSS)

1981年:荣获人民友谊勋章(Ordre de l'Amitié des peuples)

1984年:荣获意大利奥斯卡金像奖

1984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西里耶夫兄弟国家奖(Prix des frères Vassiliev)

1989年:荣获意大利“携手为和平”奖

1989年:荣获意大利吉诺•塔尼(Gino Tani)奖- “最佳双人舞组合”(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1989年:成为国际艺术学院成员

1990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和毕加索奖章

1990年:荣获佳吉列夫奖

1991年:荣获“水晶图兰朵”戏剧奖(Turandot de cristal)

1991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格林卡奖

1994年1月28日:荣获人民友谊勋章(Ordre de l'Amitié des peuples)

1995年:成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1995年:成为莫斯科国立大学名誉教授

1998年1月29日:荣获俄罗斯联邦优秀奖。

1999年1月30日:荣获俄罗斯联邦三等功勋章

1999年和2008年:荣获祖国功绩勋章(Ordre du Mérite pour la Patrie)

2001年3月22日:荣获俄罗斯联邦总统奖

2004年:荣获巴西里奥布兰科奖

荣获奖“舞之魂”( 被《芭蕾》杂志提名为“舞蹈大师”)

2008年12月1日:荣获 “服务于祖国”四等奖

荣获马辛国际舞蹈艺术奖

成为教科文组织在俄罗斯中心国际舞蹈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保留剧目:

在莫斯科大剧院

《吉赛尔》:双人舞(1958年);吉赛尔(1960年)

《天鹅湖》:小天鹅舞(1958年);奥吉塔/奥吉莉娅(1968年--阿萨弗•梅谢列尔)

《宝石花》:卡特琳娜(1959-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青铜骑士》:科伦拜恩(1960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巴赫奇萨拉伊的泉水》:铃铛舞(1960年-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玛丽娅(1962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小驼背马》:海公主(1960-亚历山大•拉邓斯基(Radunsky, Alexander)编导)

《雷霆之路》(The Path of Thunder):莉齐(Lizzie)(1960年-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

《森林之歌》:玛夫卡(Mavka)(1961年奥尔加•塔拉索娃(Olga Tarasova)和亚历山大•拉帕里(Alexander Lapauri)编导)

《巴黎的火焰》:珍妮(1961年-瓦西里•瓦伊诺年(Vasily Vainonen))

《胡桃夹子》:玛莎(1962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玛莎(1966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帕格尼尼风格》: 缪斯(1962年-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斯巴达克斯》:仙女(1962年-莱奥尼德•雅各布松(Leonid Yacobson)编导);弗里吉娅(Phrygia)(1968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沃尔帕吉斯之夜”: 酒神女祭司(Bacchante)(1962年)

《课堂音乐会》独舞(1963年-阿萨弗•梅谢列尔(Asaf Messerer)根据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的音乐,阿纳托利•利亚多夫(Anatoly Lyadov)编导)

《睡美人》:弗罗琳娜公主((1963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奥罗拉(1964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第一版,1973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的第二版)

 《灰姑娘》:灰姑娘(1964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彼得鲁什卡》:舞者(1964年-康斯坦丁•波亚尔斯基(Konstantin Boyarsky)根据福金版本复排)

《唐•吉诃德》:基特莉(1965年 -亚历山大•戈尔斯基编导)

《伊卡洛斯》(Icarus):女孩(1971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风神(1976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第二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1973年 -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这些迷人的声音......》(These Charming Sounds)(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根据阿尔坎杰洛•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让-菲利普•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音乐编导 ):独舞蹈(1978)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选自芭蕾舞剧中的“大慢舞”)(1979年 –莫里斯•贝雅根据路易-埃克托•柏辽兹音乐编导)

《轻骑兵民谣》(Hussar Ballad) -苏拉•阿扎罗夫Shura Azarov)(1980-德米特里•布莱恩采夫(Dmitry Bryantsev)根据季洪•赫伦尼科夫(Tikhon Khrennikov)音乐编导)

《安妮》(Annie)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根据安德烈•加夫里林(Andrei Gavrilin)的音乐编导 :安娜(1986)

《阿纽塔》:阿纽塔(1986-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

 

在其他剧院的演出:

《仙女们》:第十一华尔兹,序曲和第七华尔兹(1959-1960年-福金编导)

《罗密欧与朱丽叶》(莫里斯•贝雅根据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的首席编导:朱莉娅(1978年-布鲁塞尔二十世纪芭蕾舞)

《蓝色天使》(Blue Angel)罗兰•佩蒂(Roland Petit)根据马吕斯•康斯坦斯(Marius Constant)音乐编导(1987-马赛芭蕾舞团)

《娜塔莉,或瑞士挤奶少女》(Natalie, or Swiss thrush)(皮埃尔•拉科泰(Pierre Lacote)根据菲利波•塔廖尼(Filippo Taglioni)版本复排;科洛布拉内•米歇尔•迪•加拉法(Colobrano Michele di Caraffa)作曲:娜塔莉(1980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Natalia Dmitrievna Kasatkina)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朱丽叶(1981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快乐的巴黎人》(Gaîté Parisienne)L.米亚辛(L.Myasin)根据奥芬巴赫的音乐编导:卖手套的售货员(1988年-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

《奥涅金》约翰•克兰科编导:塔蒂亚娜(1989年,英国国家芭蕾舞团)

《尼金斯基》:布罗尼斯拉娃•尼金斯卡(1989年,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

《灰姑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灰姑娘(1991年,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

《世界的创造》(La Création du monde)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伊芙(1994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芭蕾影片:

莫斯科大剧院

1968-《灰姑娘》(与莱萨•斯特鲁特科娃(RaïssaStroutchkova),根纳迪•勒迪亚克(Guennadi Lediakh)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一起)

1970年 -《斯巴达克斯》弗里吉亚(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1974年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朱丽叶(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1978年 - 《胡桃夹子》 - 玛莎(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1979年 - 《宝石花》 - 凯瑟琳(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1980 - 《娜塔莉,或瑞士挤奶少女》(皮埃尔•拉科泰根据菲利波•塔廖尼版本复排;科洛布拉内•米歇尔•迪•加拉法作曲:娜塔莉(1980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1982年 -《阿纽塔》- 阿纽塔(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和导演)

 

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剧院

1994年 - 《灰姑娘》 - 灰姑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

芭蕾艺术电影

1960年 - 《水晶鞋》 – 春仙女(由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A罗维(A.Rowe)导演)

1961年 - 《心花怒放的苏联》 - 卡佳(电影演唱会,由V.卡塔尼扬(V.Katanyan),L.克里斯蒂(L. Christie)导演)。

1970 - 《空中飞人》(Trapeze) - 女孩(由F.斯利多夫克(F.Slidovker),费利克斯•斯利多夫克(Felix Slidovker)和维克多•斯米尔诺夫-戈洛瓦诺夫(Victor Smirnov-Golovanov)导演)

1977年 - 《加拉蒂娅》 - 杜利特尔(与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79年 - 《古老的探戈》 - 彼得(米特里•布莱恩采夫编导;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80 - 《舞男和女舞伴》(Gigolo and Zhigoletta) - 斯特拉(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82年 - 《安妮》 - 安妮(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82年 - 《世界的创造》- 伊芙(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导演)

1982 -《茶花女》(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西班牙舞者(弗朗哥•泽菲雷利导演)

1985 - 《阿根廷作曲家的音乐传记的片段》,编导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 独舞

1986 - 《挥鞭转》(Fouetté) -埃琳娜•克尼亚泽夫(Elena Knyazev)(B.V.埃尔莫拉耶夫(B.V.Ermolaev)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1987年 - 《肖邦风格》 -女主角(Primadonn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94年 - 《优雅的女士》 - 纳塔利娅•达维多夫纳(Natalia Davydovn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纪录片

1973 - 《双人舞》(Duet)(一部专门为 叶卡捷琳娜•玛克茜莫娃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的拍摄的作品)

1989年 - 《卡蒂娅和博洛迪亚》(Katia and Volodia)(由法国导演多米尼克•德鲁奇(Dominique Delouche))

1998年 - 《卡蒂娅》(Katya)(由N.蒂科诺夫(N. Tikhonov)导演)。

1990年-《而余下的,一如既往,总有未尽之语》(...And There Remains, as Always, Something Else)

2004 - 《当舞蹈成为生活》(由N.蒂科诺夫导演)。

2008年 - 《终身的挥鞭转》(Fouette lifelong)

 


叶卡捷琳娜•谢尔盖夫纳•玛克茜莫娃(Ekaterina Sergeevna Maximova)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