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被骗不是屡败屡战——「第二次机会」可以休矣
此篇原为动态图文,考虑到每年重转一次更加便利的缘故换为专栏。距离2023年分批次录取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再给还在犹豫是否复读的朋友们一点小建议(对反复考研考公的人同样适用):屡败屡战只是你的自我感动,请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我就不列出范进中举的极端例子了,必修课文做题家肯定都熟——我们只需看看李世民对科举的定义就够:入吾彀中——「哈哈,你们都中了我的奸计啦」。
此语可算是「无意间道出真相」的典型案例,因实在太不体面而被旁人记载下来。后被小说家改编成《说唐演义》中的「武举场」回:隋炀帝朝廷以武生科举的名义骗天下英雄来打擂台、自相残杀,最后派出伏兵把赢家一举歼灭——若非雄阔海在其中一道城门即将锁闭时力托千斤闸,将来的兴唐反王们便都入隋炀帝的彀中了。因此书描写细致入微、过于经典,以至于还被《明英烈》的作者抄袭,把武举场的主谋换成了元顺帝、丞相脱脱,力托千斤闸板的武将换成了胡大海,其余部分一模一样。
屡败屡战,这个词的前提是两军对垒,实力未必对等但双方同属一个博弈体系——如果你是将军,那么对面也是;如果你是象棋棋手,敌方也不过是在棋盘另一边而已——所以想想看,天下英雄和朝廷开办的武举场是一个战力体系的吗?鱼肉把自己想象成在和刀俎博弈?连堂吉诃德都没有这么蠢,他至少明白风车应该和巨人对标而不是另一名骑士。要不是作者针砭时弊的需要,根本没有几路人马会上当前来比武。可为何换了一套现代的名词和语境就有人看不懂了呢?经典评书,我劝你多听,比削足适履只为发表的网文厕纸强多了(猪明粉的洗白文糟粕《明英烈》、《朱元璋演义》和《燕王扫北》除外) ——复读和二战的真正本质:反复进套、反复被骗。就连千百年前的小说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写出了武举场诱杀群英的故事,以讽刺李世民主持下真正毒辣的系统性诈骗。请不要因为换了个幌子就被迷惑了,若有一方发来录取,去就是了。即使再内耗挣扎一年真的拼搏成功了,大环境能因为晚些出山就变好吗?恐怕你能看到的唯一变化就是当代雄阔海被城门压死了,唯一的区别是这次他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