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质疑大模型,理解大模型,用上大模型

2023-08-25 14:07 作者:实在RPA_IPA  | 我要投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所有大模型数量已超百家,但能否应用落地,并且具备商业化能力,才是检验大模型成功与否的标准。


因此,接下来的竞赛,不再局限于追逐大模型技术本身,而在AI深入产业的进程中。


对于所有渴望参与这场数智化转型的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见效周期长的领域,尤其对数据和算力的要求奇高,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或者深厚的技术支持,很难将其实现商业落地。

但数智化这条路,不走也不行。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企业纷纷下场大模型,铆足劲秀肌肉,如今转向垂直行业以及对话式AI与大模型的结合淘金,试图争霸行业大模型和Agent智能体领域。


以对话式AI为例,对话式AI目前的主要应用场景有两个。第一个是成为每个人的虚拟助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支付真实的个人助理,这时候,虚拟的个人助理就成了性价比较高的方案。从Siri开始,我们看到了各种智能设备上的虚拟助理来管理个人事务性工作,对话式AI系统在这个场景上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垂直领域的对话系统,将大模型的通用的对话能力应用到一个具体的领域,其实比较难,也是未来可以重点发力的方向。


实在智能就看准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自研TARS塔斯垂直大模型作为侧重落地垂直的行业大模型,主打“成本可控、效果可用、定制化训练、私有化部署”,已经与湘财证券共建“自研、有效、安全、可信任、可落地”的财经行业大模型TARS-Finance-7B,在财经领域,与同为60-70亿参数的Baseline模型相比,TARS-Finance-7B模型平均任务得分领先1%~20%。


不仅如此,实在智能发布TARS大模型意味着在推动AI技术与RPA产品深度融合方面,再上新台阶。在TARS塔斯大模型的技术加持下,实在智能产品矩阵迎来了超自动化的“新世界”。行业首发TARS-RPA-Agent让RPA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直接进入到“所说即所得,你说,PC做”的“傻瓜模式”。基于“TARS+ISSUT”双模引擎,自动化智能体TARS-RPA-Agent能够自主拆解任务、感知当前环境、执行并且反馈、记忆历史经验,这是RPA全新模式,也将RPA带入了新境界。


大模型推动数字社会向智能社会跃升。首先是AI特别是AGI产业高度发展,带动智能算力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并基于大模型衍生出多种新业态和新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有了AGI的加持,人类的能力和活动范围都将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这块蛋糕必将越来越大,口感也会越来越惊人。


质疑大模型,理解大模型,用上大模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