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口语23提到29|难以置信的我仔细地复盘了下这两次考试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文为HUGE学员自述投稿),我是HUGE托福口语营的学员。6月26号报名口语营,接下来2次考试:
7月9号线下首考,口语23,总分102;
10月30号家考,口语29,总分108,
3个多月后,顺利达到所有学校的要求。


之所以报名HUGE口语营,是申请美国社科PhD普遍对托福总分和小分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口语小分需要到28才建议申请(那时候感觉28对于没有留学经历的中国学生是遥不可及的分数)。我本科是英语专业,本科期间频繁参与过许多英语辩论和演讲比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音语调算是同期同学中比较不错的;硕士的专业不再与语言打交道,英语口语的状态也下降了许多,不过总体而言底子还在。但是我的语法和流畅度并不好,在高度紧张的时候会磕磕巴巴、语法混乱、听感很差,在辩论这种表现时间较长的竞技模式下尚有时间调整状态,但像托福口语这种短时间内的高频考核就对我很不友好。
如何使用口语营
7月9号首考前2周虽然报名了口语营,但是并没有沉下心来按照课程设置进行练习。考前仅仅囫囵过掉几套综合口语、把独立口语段子背过之后就上了考场。因为是第一次线下考试,对考场上由于同学们答题进度不同导致的噪音干扰没有心理准备,再加上当时考的是下午场,从北京市区坐2小时地铁奔到郊区的考试中心导致整个人也昏昏沉沉的,没有达到最好的考试状态。
其实在首考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到最后的分数不会高:独口段子明明不合适还要硬套;综合口语关键信息抓取不全——Task4的两个关键点只说了一个便时间耗尽;语音语调很差——因为知道信息抓的不全所以整个语调听起来很萎靡不振,考官阅卷的第一感受应该是“这孩子快要编不下去了”…. 种种加起来,一周左右,结果出来了,23分,还好,在预料之内。因为总分没达到一所我很想去的学校,口语也不理想,所以立刻报名了第二场。
第二场考试几经波折定在10月30号,因为进入到了申请季末期,需要在毕设开题、导师项目、准备申请材料这些看似更重要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托福备考并没有按照预期进行。真正认认真真开始准备口语时,时间已经来到了考前一周。那时候很焦虑,和朋友一边吐槽“就算现在吃个美国人口语也到不了28”,一边默默劝自己,尽量从阅读、听力这两个地方提总分,或许比通过口语提分来的更容易些;worst-case scenario是大不了就不申那些有口语小分要求的学校了。
这一周是抱着以上这种心态进行复习的。现在回忆做的对的有以下几件事,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1) 首先,我把备考重点放在综合口语,而不是独立口语上。因为我本身有语音语调的优势、通过辩论也积累了相当的临场反应能力,如果在不紧张的状态下正常发挥,应该可以比较流畅地完成独立口语。换句话说,在我的自我评估下,减少自己准备独立口语的心理压力和难度,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独立口语的备考。
2) 其次,因为我的备考时间有限,只有1周,所以我没有采用课程安排的一天一套的训练表,而是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两天的时间练一个题型,一天练2-3套;开始练新的题型的时候会练一套前边的题型来巩固。依旧是因为复习时间有限的缘故,我只参考了口语营中综合口语的“示范”部分。
· 具体而言,首先第一步我会自己做一遍。
· 第二步是停下来听虎哥的笔记示范和答题示范,和自己的答案对比。这个环节主要是反思我的答案和虎哥的差距,找到自己答题分不高的原因。拿我自己来说,记笔记环节,我最常犯的毛病,是笔记记录的节奏很乱,有时候是听与记同步,也就是说,这句记的内容就是此时耳朵里听到的内容;有时候则是记落后于听,即:此时记录的内容是上一句已经说完或是快要说完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有一些句子我可以记录下关键的动词短语,从而在答题环节根据动词短语还原关键信息,但是有的句子就只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尾巴,无法在稍后的环节应用这个残缺的信息。相反,虎哥示范的笔记记录是很有节奏的,永远是先记录下每句最关键的信息,而省略掉可以根据记忆和临产反应脑补出的信息。拿着笔记复述的环节我的问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据笔记说出成分完整、语法正确的句子。有时候贪图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我自己会在笔记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表示原因、转折的句子,反而说不利索、耽误了时间。相比之下,听几个虎哥的demo就能发现有一些很常用的将“动词短语”转换为“完整句”再把句子与句子连接起来的方法,比如单句之间什么都不加,或是在简单句上加入最简单的He/She said……,或是so, because,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之类的简短的连接词/句。这个环节需要耗费一些额外的思考,需要反复练习和反思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一旦找到了问题,就可以有针对地去解决了。
· 第三步是重复练习。在听完虎哥的demo过后,我会再把同一道题练习至少2-3遍,包括重听、重记和重说。有时候遇到信息量比较大的题也会多练几遍,直到差不多满意为止。在重复训练的环节中,我一直有个问题很苦恼,就是怎么辨别——我是因为能力提高了,所以每次重练都比上一次更流畅、抓到了更多信息;还是因为反复训练导致我把答案记住了呢?现在回过头来,我觉得这两者是无法单拎出来讨论的,“记住”是“能力提升”的条件,“能力提升”是在“记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通过重复的练习,可以记住记笔记的节奏和按照笔记复述的“感觉”,从而不知不觉地变得更在行了。
其他经验分享
我在第二次考完之后觉得自己的口语不会比第一次有什么进步,因为就自己的评估来看,内容上依旧丢掉了不少信息;语流也没有达到练习时最佳的流畅度。但是结果出来,竟然达到了29分。复盘来看,还有几件事应当是提分的关键。
1) 首先是答题的“状态”更好了。“状态”总的来说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如果具象化来说的话,应该是反复练习之后进入到了一个可以不紧张地、不在乎题的难易程度,也可以发挥出比较平均的水平的状态。在首考之前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信息密度大的、和生物类的题目是我不擅长的,遇到这些题的时候,要么是我会因为开头一两个词听不懂导致整段垮掉、要么是因为笔记记得速度远落后于说话者输出的速度而获得一份七零八落的鬼画符。但是第二次考试之前的反复练习让我能够比较自信、从容地面对所有类型的题目,这应该是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吧。这里最要感谢的是虎哥为每个综合口语设计的答题模板,考前几天没事时我就反复嘟囔这些模板,真的形成了肌肉记忆,在考场上用起来很安心,可以从紧张的状态一下子进入到答题状态中。
2) 其次是第二次考试,我的语音语调更自信了。前面提到,第一次考试时因为环境嘈杂和下午考试的缘故,我答题的声音整体很低很平,听起来很不从容。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相比,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语调的起伏更多了,更native了,也更加自信了;想必这个也是提分的必要条件。练习语调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千万不能想着我到时候再如何如何。我平时练习的心态是,就算这题我知道自己记录的信息不全,也不能自乱阵脚、从气势上输掉,还是要铿锵有力地把记录下来的点稳定的输出出来,可以通过适当放慢语速,加入一些“填充物”(指没有明确信息含量的、但是可以流畅说出的内容)的方法让自己镇定下来,顺带着让“信息不足”这个缺点不要暴露得那么明显。
希望这些经验能对正在备考托福的uu们有所帮助!祝大家都早日分手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