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经验)把握确定性,将考公进行到底
把握确定性,将考公进行到底
公务员考试是个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说得直白点,是个很看运气的事情。因为对手情况、临场发挥等因素,实力再强的人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方把握确定性,把运气的影响降到最低。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从21年2月开始全职备考公务员,到11月底国考差不多10个月的时间,最终在2022国考中行测取得了83分的成绩,现在正在准备面试。当初看了很多大神的经验帖,也收获了很多,现在有机会,就讲讲我近一年备考的心得体会吧,也算是一种回馈。
一、关于行测
1.做题习惯和学习习惯
做题习惯大方向主要指做题顺序,这个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做的舒服。我个人一般是言语、判断、资料、常识、数量。因为我在言语方面相对更有信心一点,一般而言会做得比较顺手;之后做判断,这两部分比较费神。资料对我而言更加依靠习惯,与做题状态关系不是太大,所以之后做资料。前三个模块做完了,大的方向就基本把握住了。常识的不确定性很强,我一般放在后面做,主要是防止开始常识蒙的太多,心态直接崩了。数量放最后。做题习惯的小细节主要是指做题的取舍。国考卷题量很大,如果考试中途在一道题上花太长时间,那么这道题不管最后能不能做对,其实都是失败的。具体看个人情况,我在国考上的标准时间分配是言语30分钟,判断35分钟,资料24分钟,常识8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数量和涂卡。言语和判断我都要求自己不能超过1分钟,如果快到限定时间还不确定,那就直接在不能排除的选项里凭感觉选一个,这时候一定不能被“快做出来了”的想法迷惑,要果断舍弃,这是我从实战得来的教训。每篇资料前4问一般要求自己一分钟做完,第5问要求2分钟以内。资料拿分的确定性是很高的,所以题目难的话我偶尔会超时,但总用时绝对不能超过30分钟。数量就是先把几个常见的类型题做完,剩下的题蒙选项已出现少的。
学习习惯主要是指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了。一般而言,全职备考至少要有7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学习时间。就按工作时间8小时算,还给你摸了一小时鱼呢。当然,有的人基础好,可能不用学太久也能考得不错。但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大量的练习,是不可能产生质变的。学习的量一般要求比较稳定,比如我在后期就要保证每天至少做一套行测题并完成复盘。这里强调一点,学习时间一定是有效学习时间,现在各种手机APP在想方设法抢夺你的时间,你可能觉得自己就掏了几次手机,刷了几个短视频,但加起来就能占据两三个小时。我也是看手机APP的应用时间统计才惊觉我每天花了那么长时间在屏幕前。后来我就给自己定了规矩,除非来电话,否则学习时间绝不碰手机。最初几天比较难熬,习惯后会觉得精力更加集中。
2.几个有心得的模块
言语、判断、资料三大模块最重要,必须花大力气学习,不到70不建议花太多功夫在数量和行测上。
言语
言语主要是实词填空和文段阅读。实词填空要不断地积累,有的常见词会考很多次,另外根据我做题的经验,国考的实词填空逻辑是很严谨的,一般前后文都会有对应的提示,所以复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选这个词的理由,养成梳理逻辑的习惯。这点联考题差得多,如果做得是联考题,实在想不通的题就放过吧。
文段阅读最好是先了解常规的套路,这点粉笔的解析就很好,比如这几年对策考得多,这样的大趋势是要了解的。但是想进一步提高正确率,还是要靠自己阅读,找准中心句和关键词,摸清楚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了。这里说两个小技巧,国考的字数是越来越多了,每道题都精读会很耗时间,开始读一道题的时候可以把视野拉远,这样会比较快地略读完,做题做得多的话,很容易在常见位置找到中心句和关键词,从而节省时间。另外,如语句填空和选择后文之类的题,如果在两个选项中纠结,不放假设下自己是作者,选择自己会写的选项,这样做正确率一般还可以。
资料
我看了下自己做题的过程,除了截位直除,没有什么运算技巧,我对数字不算敏感,所以在资料上主要靠扎实基本功。资料分析是给足时间一定都能做对的题型,所以建议养成牢靠的习惯,这样用时和正确率都有保障。我每天会跟着粉笔的高照老师练速算,速算的提升是一点一滴的,自己短时间内不会感觉到有提高,这个过程很磨人,但一定要坚持下来。我连续几个月每天练习速算,感觉不到变化,但从数据看,资料的用时确实是大幅缩减了。此外,做资料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坑,比如审题时要注意率和量,同比环比,增速增幅,图表中单位统不统一,增长率(量)的基期是哪一年等。这些要在平时训练中养成习惯,看到对应的关键词条件反射般地想一想有没有坑。
数量
70分再想往上提升,数量就必须重视起来了。对我这种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数量就是要抓“低保”,常见的类型如“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盈亏问题”等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并且能识别其常见的变形。我一向把数量放在最后,先把“低保“拿到手,涂完卡后把也许能做出来的题目磨一磨,快交卷时再对着选项蒙一蒙,副省级15道数量,全部放弃不应该,其中比较简单的题还是应该做出来的。如果基础不好,建议优先提高常考题型的熟练度,保证在剩余时间内常考题型都做得比较快,结果一般不会差。其实很多数量基础不错的人,到最后也没什么时间了,他做出来的题目未必有熟练”吃低保“的人多。
二、一些杂感
1.考试心态很重要
行测对人的心态要求很高,题量大时间不足本身就使人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心情再紧张,很容易出现失误。所以除了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误外,考前不能让精神太紧张。我曾经有段时间因压力大,考试时候过于紧张,尽管行测能考到70出头,但我感觉跟平时相比,自己没发挥出来的地方挺多。吃了几次教训,我开始有意在考前给自己泄压,有时甚至会刻意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之后效果就好很多了。全职备考的人,除了少数家里有矿的,一般都有不小的精神压力,考前适度减压大多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2.行动胜过策略
每个人可能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努力刷题比什么方法都重要,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过程中,人会自然而然地向自己的最优策略靠拢。我最初看了很多经验帖,尽管感觉有收获,但都流于表面。看再多别人的经验也不可能帮助你提高做题能力,要提高做题能力,只有靠自己努力刷题。
在刷题的过程中,我慢慢地会把经验帖里适合我的部分消化吸收,这才有了实打实的能力提升。自己大量付出是收获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努力,什么都不会起作用。
考公是一场不确定性极高的竞争,每一个在道路上前进的人都是勇敢而坚定的,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够尽可能把握确定性,做到能做的最好,把成功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