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六淳科技与实控人控制企业不分家 财务负责人或在关联方管财务

2022-12-28 23:08 作者:金证研  | 我要投稿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橘梓/作者惜海/风控

作为苹果公司供应链的二级供应商,2022年7月27日,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淳科技”)上市过会。然而,针对其与苹果的合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苹果的一级供应商是否存在壁垒等问题,六淳科技遭到监管的“四连问”。

纵观产业链上下游,2014-2020年,六淳科技所属行业的收入增速放缓,且超八成产品下游需求“遇冷”,未来成长能力或承压。在此背景下,六淳科技与其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共用电话、邮箱及财务人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苹果供应商,六淳科技超七成产品最终销往苹果,但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指出ISO14001是供应商需获得并保持的认证之一,而六淳科技一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被暂停及撤销,其是否面临苹果公司上述供应商准则的考验?

 

一、所处行业增势放缓,超八成产品下游需求“遇冷”未来成长能力或承压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上游影响中游,中游影响下游,环环相扣。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六淳科技或面临下游行业遇冷的窘境。

 

1.1 2014-202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收入增速整体呈放缓趋势

据六淳科技于2022年7月12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六淳科技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2021年,六淳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95亿元、4.02亿元、5.53亿元,占六淳科技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57%、99.6%、99.32%。

2019-2021年,六淳科技的内销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62亿元、4.7亿元,占六淳科技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2%、89.99%、84.97%。同期,六淳科技的外销收入分别为1,853.75万元、4,024.28万元、8,312.34万元,占六淳科技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8%、10.01%、15.03%。

可以看出,2019-2021年,六淳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逾九成,同期,六淳科技超八成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境内市场。

据深圳奥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尼电子”)于2021年12月23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援引自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20年,国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万亿元、6.92万亿元、7.72万亿元、8.45万亿元、9.05万亿元、9.84万亿元、10.55万亿元、10.77万亿元、11.37万亿元、12.1万亿元。

其中,上述2011-2017年的数据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018-2020年的数据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2-2020年,国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收入增速分别为9.01%、11.65%、9.44%、7.06%、8.68%、7.31%、2.05%、5.6%、6.4%。

可以看出,2014-2018年,六淳科技所属行业国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收入增速呈震荡放缓趋势,且2019-2020年增速仍为个位数。

此外,2012-2021年,六淳科技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的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

 

1.2 2021年,第一大应用领域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增速下滑至不足4%

据招股书,六淳科技行业的下游为各类终端电子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或台式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显示屏等汽车电子产品。

此外,2019-2021年,六淳科技应用于平板电脑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49亿元、1.97亿元、2.53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3%、49.01%、45.75%。同期,六淳科技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33亿元、1.66亿元、2亿元,占六淳科技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18%、41.27%、36.12%。

即2019-2021年,平板电脑为六淳科技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为六淳科技当期营业收入贡献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0.22%、48.81%、45.44%。同期,智能手机为六淳科技下游第二大应用领域,为六淳科技当期营业收入贡献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4.99%、41.11%、35.88%。

并且,2019-2021年,六淳科技应用于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收入金额合计金额分别为2.82亿元、3.63亿元、4.5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2%、89.92%、81.32%。

可见,2019-2021年,六淳科技超四成收入来源于平板电脑,超三成收入来源于智能手机。同期,六淳科技超八成收入来源于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

然而,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增速或“不尽人意”。

据招股书,2011-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分别为0.72亿台、1.44亿台、2.2亿台、2.3亿台、2.07亿台、1.75亿台、1.64亿台、1.46亿台、1.44亿台、1.64亿台、1.69亿台。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2-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增速分别为100%、52.78%、4.55%、-10%、-15.46%、-6.29%、-10.98%、-1.37%、13.89%、3.05%。

可以看出,2012-2021年,六淳科技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平板电脑的全球出货量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2015-2019年陷入负增长。

除此之外,2012-2021年,六淳科技下游第二大应用领域全球智能手机,其出货量的增速整体亦呈下滑趋势。

 

1.3 2018-2020年,第二大应用领域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增速告负

据深圳市智信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7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2011-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4.95亿台、7.25亿台、10.19亿台、13.01亿台、14.37亿台、14.73亿台、14.66亿台、13.95亿台、13.71亿台、12.92亿台、13.54亿台。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2-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分别为46.46%、40.55%、27.67%、10.45%、2.51%、-0.48%、-4.84%、-1.72%、-5.76%、4.8%。

这意味着,2012-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且2017-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陷入负增长。

另外,智能手机的国内出货量亦陷入负增长。

 

1.4  2017-2020年,第二大应用领域智能手机的国内出货量“开倒车”

据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18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2011-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0.95亿台、2.58亿台、4.23亿台、3.89亿台、4.57亿台、5.22亿台、4.61亿台、3.9亿台、3.72亿台、3.26亿台、3.29亿台。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2-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分别为171.58%、63.95%、-8.04%、17.48%、14.22%、-11.69%、-15.4%、-4.62%、-12.37%、0.92%。

即是说,2012-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且2017-2020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陷入负增长,2021年增速不足百分之一。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9-2021年,平板电脑为六淳科技贡献超四成的收入,智能手机为六淳科技贡献超三成的收入。但2012-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2015-2019年期间,均陷负增长。同期,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整体亦呈下滑趋势,且2017-2020年期间,均陷负增长。两大下游行业或遇冷,六淳科技成长能力或承压。

 

二、七成产品应用于苹果,一项管理体系证书遭撤销或有悖于苹果供应商准则

牵一发而动全身。客户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关系已逐渐内化为企业资源,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六淳科技超七成产品应用于苹果,但其或“踩线”《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

 

2.1 2019-2021年,六淳科技超七成产品应用于苹果品牌

据六淳科技于2022年12月27日签署的《关于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回复》,2019-2021年,六淳科技终端应用于苹果品牌的功能性器件销售收入分别为2.27亿元、2.87亿元、4.24亿元、1.99亿元,占六淳科技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81%、71.3%、76.59%、76.63%。六淳科技称其对苹果存在重大依赖。

事实上,六淳科技若违反《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则将面临与苹果终止合作的风险。

且六淳科技为苹果的二级供应商,苹果不直接对六淳科技实施管理,但是如果六淳科技出现违反《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或其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仍然会影响其二级供应商的地位,进而面临与苹果终止合作的风险。

据苹果官网发布的《2022年进展报告》,一旦发现供应商存在重大违规行为,苹果会将其通报给相关供应商的CEO,并对该供应商执行留用察看。留用察看的结果包括苹果不再为该供应商提供新项目与新业务,以及终止与其现有的业务合作。

且苹果官网发布的《2022年进展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苹果已将24家制造业供应商工厂,以及170家冶炼厂和精炼厂从其供应链中移除。

也就是说,若苹果发现供应商存在违规情况,该供应商将面临被移出苹果供应链的风险。

事实上,六淳科技或面临《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的考验。

2.2 《Apple供应商⾏为准则》中,要求供应商获得并保持ISO14001等认证

据《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该准则适用于向苹果提供商品、服务,或该商品、服务用于苹果产品的苹果供应商及其子公司、附属机构和分包商以及下级供应商。《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提到,任何违反《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的行为都可能危及供应商与苹果之间的业务关系,最严重可导致双方业务关系终止。

除此之外,《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的管理体系中要求供应商应实施流程来识别和分析与适用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相关的潜在风险。该流程应至少每年重复一次。并且,任何苹果管理的工厂应获得并保持ISO14001、ISO14021或欧盟生态管理与审计机制认证,并应要求向苹果提供上述任一认证的副本。

此外,《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的固体废弃物管理中要求,供应商当前的生产活动应获得必要的环保许可及其他必要的批准。对于任何可能改变供应商运营环境影响的变更,供应商应制定计划并预留充足的时间来更新当前环境的审批和许可。

即是说,《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指出ISO14001是供应商需获得并保持的认证之一。供应商当前的生产活动应获得必要的环保许可及其他必要的批准。

然而,2019-2021年,六淳科技一项以ISO14001为认证依据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撤销。

 

2.3 2021-2022年,一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被暂停及撤销

据招股书,2020年11月2日,东莞六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六淳科技前身,以下简称“六淳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六淳科技。

据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六淳有限一项编号为19ACM7830R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覆盖的业务范围为工业胶带、绝缘片、塑胶片、铝片、铜片、五金配件的模切加工和销售,认证依据为ISO14001:2015。该证书颁证日期为2019年8月19日,证书到期日为2022年8月18日。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该证书状态为撤销,撤销时间为2022年1月11日。

而编号为19ACM7830R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变化历史轨迹显示,2020年12月16日,该证书发生了一次组织更名并换证,2021年7月13日,该证书的状态由有效变更为暂停,2022年1月10日,由暂停变更为撤销。

此外,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六淳科技有一项编号为NOA2111034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该证书认证覆盖的业务范围为工业胶带、五金冲压件、五金配件、塑胶片的加工和销售,认证依据为GB/T 24001-2016 idt ISO14001:2015。该证书颁证日期为2021年9月6日,证书到期日为2024年9月5日。

可见,2021年7月13日至2022年1月10日,六淳科技一项以ISO14001为认证依据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存在被暂停及撤销情形。而六淳科技为苹果的二级供应商,《Apple供应商行为准则》指出ISO14001是供应商需获得并保持的认证之一,未来六淳科技是否面临苹果公司上述供应商准则的考验?未来合作是否生变?

雪上加霜的是,六淳科技还存在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共用电话的情形。

 

三、与实控人控制的企业“不分家”,资产及财务人员独立性存疑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需要具备“五独立”,即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而六淳科技与实际控制人控制企业的关系或“剪不断”。

 

3.1 2016年及2018-2021年,与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共用电话及电子邮箱

据招股书,六淳科技成立于2015年12月2日,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7月12日,六淳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唐淑芳及莫舒润,且二人为夫妻关系。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6年及2018-2021年,六淳科技的企业联系电话均为136****5091。2016-2021年,六淳科技的企业电子邮箱均为fd01@sixpure.com.cn。

据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7月12日,六淳胶粘制品(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六淳”)系六淳科技实际控制人唐淑芳控制的企业。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深圳六淳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其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租赁、包装胶带的销售、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等。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深圳六淳的法定代表人为唐淑芳。

此外,2016-2021年,深圳六淳的企业联系电话均为136****5091。并且,2016-2020年, 深圳六淳的企业邮箱均为fd01@sixpure.com.cn。

即是说,2016年及2018-2021年,六淳科技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深圳六淳持续共用电话。其中,2016-2020年,六淳科技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深圳六淳亦持续共用企业邮箱。

事实上,六淳科技与深圳六淳的“渊源”或不止于此。

 

3.2 上述共用的电话,其持有者或指向六淳科技财务负责人詹月明

据支付宝平台信息,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电话号码136****5091,对应账户的持有人名称为“月明(詹*明)”。

据招股书,2014年至2019年11月,詹月明担任深圳六淳的财务总监。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詹月明担任六淳有限的财务总监。2020年10月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7月12日,詹月明担任六淳科技的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

可以看出,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6日,电话136****5091的持有人或为詹月明。

即是说,2018-2021年,六淳科技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深圳六淳持续共用企业电话及邮箱,而上述共用电话的持有人或指向詹月明。此间,詹月明辗转于深圳六淳、六淳科技“管财务”。至此,2018-2019年,六淳科技是否与深圳六淳共用财务人员?

 

3.3 独立性要求规定,财务人员不可在控股股东、实控人控制的企业中兼职

据证监会公告[2018]29号,第六十八条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企业应当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第六十九条规定,上市企业人员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上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控股股东不得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行政职务。

据证监会公告[2020]31号,第六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分析披露其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其中,在人员独立方面,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

并且,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不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领薪,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兼职。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人员独立性不仅要求上市企业的相关人员独立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同时,企业的总经理、财务人员等也不可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中兼职。

然而,六淳科技的独立性问题并未结束。

 

3.4 2020年,与参股子公司六淳能源共用电话

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东莞六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淳能源”)系六淳科技持股20%的参股公司。六淳能源成立于2020年1月9日,其经营范围包括移动通讯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塑胶及金属冲压产品的研发及销售。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20年,六淳能源的企业联系电话为0769-39008388。

据认证主体为六淳科技的微信公众平台,六淳科技分别于2019年5月8日、2020年7月17日、2021年4月25日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显示,六淳科技的企业联系电话均为0769-39008388。

可见,2020年,六淳科技与其参股20%的六淳能源共用电话。

即是说,2016年及2018-2021年,六淳科技与其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深圳六淳共用电话、邮箱及财务人员。不止于此,2020年,六淳科技亦与其参股子公司六淳能源共用电话。六淳科技的资产、人员独立性几何?或该打上问号。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此番“抱病”冲击上市,六淳科技背后的“疑云”未消,在资本市场的“聚焦”下,其未来是否将迎来考验?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三友/作者 南枝/风控

 

基本结论

一、长期管理混合型偏债基金,在管产品换类型却遭“当头一棒”

基金经理黄韵:金融学硕士,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具备基金从业资格。黄韵曾任职于三九企业集团;2006年加入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信基金”),历任产品设计研究员、研究发展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长信利盈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长信恒利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7月16日担任长信利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而黄韵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12月23日,黄韵在管产品总规模为9.25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58.68%。

截至2022年12月23日,黄韵在管的基金有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永赢鑫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永赢鑫盛混合”)、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混合A”)。其中,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和永赢鑫盛混合今年来收益率分别为-4.87%、-4.65%,均不如同期同类平均为-4.41%的收益率。而在近6个月以来,股票型基金“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跌幅超过-10%。

需要指出的是,黄韵在2021年8月前,一直在长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从2021年12月底开始在永赢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在长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时,黄韵前后共掌管过12只基金,且除了“长信恒利优势混合”基金以外,她所管理的其他基金任职回报率均为正,但当其跳槽到永赢基金以后,在管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却全部告负。“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是黄韵跳槽到新基金公司管理的第一只股票型基金,这只基金在2022年6月14日成立后,截至2022年12月23日不足半年,截至跌幅就已经达到了-11.88%。

 

二、“能力圈”偏爱消费板块,盈利能力或遭拷问

新基进军消费主题,行业处在历史低位能否实现反弹?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混合A自2022年10月26日开始认购,该基金设置六个月持有期,希望有助于投资者减少因非理性申赎而导致的收益损耗,并能较好兼顾投资者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基金经理以中长期视角找寻优秀的上市公司。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混合A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在消费主题所涵盖领域寻找可持续成长的优质企业,消费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虽然在市场震动时,大消费板块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情况,但如果市场稍有反弹迹象,该板块也会成为资金的重点关注目标。市场处在底部时,在政策释放稳增长信号后,作为“苏醒”阶段确定性高的板块之一,大消费板块通常会受到资金青睐,并逐步演变为新的市场主线。新基此番驻军进大消费行情,能否反弹还需结合市场具体情况观察。

偏爱大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存疑。黄韵执掌的产品多数是混合型基金,投资风格上呈现较为稳定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稳健。黄韵管理的产品多数混合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风格上呈现较为稳定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稳健。此外,黄韵投资的行业较多,但选择的行业仍在其能力圈范围之内,在行业选择上偏好大消费方向,整体呈现带有价值属性的成长风格。但自黄韵跳槽以来,在管基金在其任职期内的回报率全部告负,在黄韵的基金管理水平下,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混合A能否与消费行业实现同步反弹?或该打上问号。

加入已发行基金却出师不利,难掩任职回报告负的窘境。 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于2021年1月26日成立,基金份额为 5.069亿份。当时上任的基金经理为陶毅,历时37日,任职回报率为-0.27%,该业绩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3月5日至2021年12月29日,常远加入了管理,299日之后,基金的收益率达3.93%,因为该基金是混合型偏债基金,所以该收益率也是可观的。2021年12月30日起黄韵加入管理队伍,截至2022年12月23日,该基金的收益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正转负,为-4.52%。将这个收益率与黄韵全部在管基金的收益率放在一起对比,不难发现,黄韵的基金管理能力或存在不足。

多只重仓股跌幅近10%,一只重仓债季度业绩飘绿。据2022年三季报,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前十重仓股为贵州茅台、古井贡酒、珀莱雅、华海药业、青岛啤酒、光威复材、北方华创、海尔智家、邮储银行、盛美上海。其中华海药业、邮储银行、贵州茅台、海尔智家、珀莱雅季度跌幅分别为-15.07%、-13.15%、-8.44%、-8.06%、-1.36%。在重仓债券方面,前五重仓债券简称为22国开03、18中国银行二级02、19农业银行二级02、18浦发银行二级02、21国债16,其中,18浦发银行二级02在2022年第三季度内的跌幅为-3.71%。

 

一、基金经理简介

基金经理黄韵:金融学硕士,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具备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于三九企业集团;2006年加入长信基金,历任产品设计研究员、研究发展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长信利盈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长信恒利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7月16日担任长信利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12月23日,黄韵在管产品总规模为9.25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58.68%。

截至2022年12月23日,黄韵在管基金包括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永赢鑫盛混合、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永赢消费鑫选6个月持有混合A。其中,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永赢鑫盛混合今年来收益率分别为-4.87%、-4.65%,均不如同期同类平均水平为-4.41%。而在近6个月以来,股票型基金“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跌幅超过-10%。

在2021年8月前,黄韵一直在长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从2021年12月底开始在永赢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在永赢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之前,黄韵在长信基金先后共掌管了12只基金,且除了“长信恒利优势混合”基金以外,她管理的其他基金任职期间内的回报率均为正,但当其跳槽到永赢基金以后,在管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却全部告负。“永赢卓越臻选股票发起A”是黄韵跳槽到永盈基金管理的第一只股票型基金,这只基金在2022年6月14日成立后,截至2022年12月23日还不足半年,跌幅就已经达到了-11.88%。

 

二、代表产品分析: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

1、产品基本情况

2021年12月30日,黄韵开始管理“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产品的基金类型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85%。该基金的投资目标为“本基金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净值的长期稳健增值”。

自2021年12月30日黄韵任职以来,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的规模整体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2021年年末至2022年二季度各期报告显示,基金净资产规模虽有减少,但均维持在5亿份以上。截至2022年9月30日,基金三季度报告显示基金规模仅为2.6亿元,不及2022年二季度末的一半。与2021年末数据相比,规模减少了2.74亿元,减少的幅度为-50.54%。

今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23日,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各时间区间内的收益率均告负。其中,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23日,基金累计跌幅为-4.87%。在收益率告负的同时,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的最大动态回撤为-6.94%(2022年10月31日)。

将今年以来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的业绩与沪深300指数、同类平均的业绩对比,可以看到,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的收益率在2月到4月大盘震荡期间业绩快速下滑,在4月到6月间有所回升,但接下来又快速下跌。具体来看,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84%,在两个月时间里,比同类平均低0.24%。而在后面几个月缓慢上升的行情中,收益反超同类平均水平。但好景不长,截至2022年8月31日,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今年前8个月的收益率再次跌破同期同类平均水平,比同类水平低将近1%。

可见,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的收益率在黄韵任职期内比行业同类平均低,暴露出了黄韵择股择时能力或存不足的问题。

 

2、股票占净比下滑,现金占比反增加

从基金资产配置变动详情来看,在黄韵接管基金以后,债券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就一直下降。2021年年末,债券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90.47%,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债券占净值的比例减少到67.34%,较2021年年末减少了23.13%。而股票占净值比例则由2021年年末的21.59%减少到2022年一季度末的11.78%,在2022年二季度末又增加到23.94%,最后在2022年三季度末减少至14.38%。

股票占基金净值的比例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持仓变动频繁、持股变动大,基金的波动也会因此大幅提高,这与该基金目标所说的稳健增值分道扬镳。

把2022年三季度最新的数据拎出来看,股票占比减少近10%,债券占比减少超10%,而现金占比却增加将近20%,再结合之前的回撤看,黄韵是为了追求稳健而将基金的持仓更多地放在现金上面来降低风险?

 

3、擅长消费板块,在能力圈内却表现不佳

黄韵投资的行业虽然较多,但仍是在其能力圈范围内,且偏好消费方向。消费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虽然在市场震动时,大消费板块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情况,但如果市场稍有反弹迹象,该板块也会成为资金的重点关注目标。市场处在底部时,在政策释放稳增长信号后,作为“苏醒”阶段确定性高的板块之一,大消费板块通常会受到资金青睐,并逐步演变为新的市场主线。

虽然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重仓行业中大部分为消费板块,但在消费板块成为市场主线后,该基金仍表现不佳。

具体来看,消费分为很多大类,有: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美容护理、家用电器等。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2022年三季报显示,食品饮料在其重仓行业的权重为39%,美容护理、医药生物、电子行业占重仓行业比例均为13%,国防军工、家用电器、银行占比分别为9%、7%、6%。

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所选的二级行业分布均匀,且多数为黄韵所擅长的消费板块。但从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却始终不如人意,收益率也不如同期同类行业平均水平。可见,基金的重仓板块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内,却仍表现不佳。

 

4、偏爱大盘成长风格,风格稳健却“出师不利”

黄韵管理的产品多数混合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风格上呈现较为稳定的大盘成长风格,相对稳健。黄韵强调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其中首要的是对公司进行价值判断,选出好公司,毕竟拉长看,好公司才是时间的朋友;其次,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好的价格买入。

具体来看,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主要投资于大盘股,并无中小盘股的持仓。持仓股中,77%为成长型,17%为混合型,6%为价值型。在总体的持股风格上看,对于规模并不高的基金来说,全部选择大盘股或显得保守。

而从任职表现上看,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于2021年1月26日成立,当时上任的基金经理为陶毅,历时37日,任职回报率为-0.27%。2021年3月5日至2021年12月29日,常远加入管理,在299日的任职期间回报率达3.93%,基金的类型是混合型偏债基金,所以该收益率也是可观的。当2021年12月30日黄韵加入管理队伍后,截至2022年12月23日,该在不到一年内的跌幅为-4.52%。在黄韵参与管理后,该混合型偏债基金的收益率竟在这短短358天里由正转负。将这个收益率与黄韵全部在管基金的收益率放在一起对比,不难发现,黄韵的基金管理能力或存在不足。

 

5、重仓股涨跌数量参半,一只重仓债季度跌幅达-3.71%

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属于偏债混合型基金,是一种主要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它通过集中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通过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对不同的债券进行组合投资,能有效降低单个投资者直接投资于某种债券可能面临的风险,所以偏债混合型基金的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

据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2022年三季报,该基金前十重仓股为贵州茅台、古井贡酒、珀莱雅、华海药业、青岛啤酒、光威复材、北方华创、海尔智家、邮储银行、盛美上海。其中,华海药业、邮储银行、贵州茅台、海尔智家、珀莱雅在三季报内的跌幅分别为-15.07%、-13.15%、-8.44%、-8.06%、-1.36%。

在重仓债券方面,前五重仓债券分别为22国开03、18中国银行二级02、19农业银行二级02、18浦发银行二级02、21国债16,其中,18浦发银行二级02的在2022年第三季度内的跌幅为-3.71%。作为一只以债权为主的基金,该只基金在季度内的暴跌,说明该基金的稳定性或存在不足。

总的来说,与永赢稳健增利18个月持有混合A 的“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净值的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理念相比,黄韵管理基金的能力相形见绌。在行业选择上,黄韵投资的行业较多,基于能力圈,偏好大消费方向,整体呈现带有价值属性的成长风格。但行业配置上股票占净比变动幅度大,或带来基金收益的波动。在股票、债券选择方面,重仓股涨跌数量参半,一只债券的季度跌幅达-3.71%。在长期管理混合型偏债基金之后,黄韵能否让新基金与消费行业实现同步反弹,还需要考察其自身的投研能力。

 


六淳科技与实控人控制企业不分家 财务负责人或在关联方管财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