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4)空间专题:“空间构成(2):基本空间单位——静光子”

2023-01-28 16:20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这篇文章我们来详细讨论“静光子”。

“静光子”是单源质最小微观球的最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物理结构转化形式,它是构成空间的最为基本的单位,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将这种物理结构称之为“基本空间单位”、“基本空间节点”亦或者是“空间节点”。

“静光子”的源质能量比为1:3,也即单独一个静光子中含有一个单位的源质单位以及三个单位的能量单位。“静光子”的空间物理模型与单源质最小微观球近似,每个“静光子”所含任意三个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均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而“静光子”本身则是由这四个基本物理单位组成的四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四面体物理结构,其大体的物理模型如下图《64》-1:

《64》-1

与绝大多数的最小微观球不同,绝大多数的静光子所含的四个基本物理单位中没有任何两个基本物理单位互相接触,它们相当于一个单源质最小微观球——所蕴含的能量单位至少保持与其所拥有的一个源质单位保持紧密接触——在外源引力的作用下被摊开拉大之后形成的单位——嗯,你可以近似地考虑成吹气球,或是把手机或电脑上的图片文字放大,又或是吸水之后的海绵,在上述描述中没有吹气的气球、没有放大的图片、没有吸水的海绵就相当于最小微观球,而吹了气的气球、放大了的图片还有吸水了的海绵就相当于“静光子”···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为了对我上述的描述进行一个更直观的说明,这里将一个单位的“静光子”与一个单位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放到一张图中进行比对如下图《64》-2:

《64》-2

在上图《64》-2中,不论是左边的物理结构——最小微观球(就是《58》-2的那个物理模型),还有右边的物理结构——“静光子”(就是上图《64》-1的物理模型),在这两个物理结构中,任意一个橙色圈均代表一个能量总量、大小——占用空间体积、源质引力削弱效果等物理性质和作用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随意相互替代而不产生任何变化的能量单位,而任意一个黑色圈则代表一个源质引力大小、大小——占用空间体积、引力锚定效果等物理性质和作用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随意相互替代而不产生任何变化的源质单位。

由上图《64》-2可以看出,“静光子”和单源质最小微观球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所含的基本物理单位到底是否发生接触,而一个“静光子”单位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看做一个被其周围物理环境所带来的引力作用给“拉伸”了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与之相对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也可以被视为究极压缩版本的“静光子”,这也是我称“静光子”是单源质最小微观球的“物理结构转化形式”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单源质最小微观球,“静光子”不能单独存在。由于静光子相比于单源质最小微观球“更大”也更“空旷”,所以在没有其他源质单位维持静光子的引力平衡的情况下——例如假设除了被研究的静光子外的宇宙间所有源质全部消失——该静光子单位所含的三个单位的能量单位一定会这个宇宙间剩下的唯一一个源质单位——也即这个静光子本身所含的那唯一一个源质单位所释放的源质引力及该源质引力产生的引力锚定作用所吸引,最终该静光子一定会向其所含源质的位置发生坍缩并最终在坍缩之中被转化成一个单位最小微观球物理结构。

“静光子”可大可小占用的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并不总是固定,其最小的情况下就是一个单源质最小微观球的大小,但当其“巨大”占用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虽然受到周遭物理环境的影响,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上限。

举个例子吧,在下图《64》-3中分别绘制了“左”、“右”两个“静光子”:

《64》-3

图《64》-3与图《64》-2一样,不论是左边的“静光子”,还有右边的“静光子”,在这两个“静光子”中,任意一个橙色圈均代表一个能量总量、大小——占用空间体积、源质引力削弱效果等物理性质和作用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随意相互替代而不产生任何变化的能量单位,而任意一个黑色圈则代表一个源质引力大小、大小——占用空间体积、引力锚定效果等物理性质和作用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随意相互替代而不产生任何变化的源质单位。

在上图《64》-3中左侧的静光子可被视为右侧的静光子被压缩后形成的物理结构,同样的右侧的静光子亦可被视为左侧的静光子被延展后形成的物理结构。无论是压缩还是被延展,只要其物理结构满足含有一个源质与三个能量单位、能够相对稳定、以及它们在除被压缩至极限形成单源质最小微观球的情况而外任意两个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不发生接触——上述三个条件,那么满足这些条件的单源质最小微观球转化单位就都有资格被称之为“静光子”。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静光子”可大可小占用的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并不总是固定,所以但一个区域内的“静光子”的平均大小都“很大”——或者说其足够空旷、基本物理单位间的距离都非常地远时,这个区域的“静光子”就能够容许其他较为紧密的、占用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小于该“静光子”占用的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任何物理单位——尤其是动光子——量子力学一般所指的光子——通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真空很空,但其实它一点不空,而且我们通过计算总是能发现蕴藏其中的引力作用,但由于它们透光,所以我们又找不到它们的原因——是的,“静光子”——由无数“静光子”连接构成的空间网络——这就是“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的本质(这部分内容之后几篇文章中很快就会详细说明)。

这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是由于“静光子”可大可小占用的绝对空间的空间体积并不总是固定,所以当某个区域的源质引力强度巨大时它会吸引这个区域内的所有“静光子”,并使这个区域内的“静光子”处于一个非常密集的状态。此时当这些静光子处于密集状态时,以两种形式发生传递的光子传播都会受此影响最终发生“光线的弯曲”,这也就是“强大的引力源会扭曲时空、弯曲光线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我会在“光学传播原理”的篇章里再详细说明——大概在我介绍玩空间构成以后应该就会说了吧,不会太久的,嗯·········)。

“静光子”不仅“可大可小”,有些时候物理形状也会在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不像单源质最小微观球那样保持一个正四面体的物理结构,这一过程和最小微观球的形变比较相似,由于其“空旷”——基本物理单位间也不会紧密接触,这也使得这些基本物理单位在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发生时,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有了更大的位移空间,结构也会更不稳定最终转化为一个单位的正物质和一个单位的反物质,而这种向着正反物质的转变则是“狄拉克之海”理论的产生原理——这部分内容大概两篇文章后就会开始说了,然后,关于“静光子”的内容大概就那么多了,应该没啥漏的···吧?嗯···反正就算真的漏了想起来再补就是了,这篇文章也就这样了,嗯···········

以上。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4)空间专题:“空间构成(2):基本空间单位——静光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