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窗子
十七岁的年纪,窗是艺术品,窗是充盈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常常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些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像是一个个笼子,钢筋水泥架起的框架结构,人们的全部生活要被塞进一个个小格子里,从此人们进进出出全要听命于一个叫做时间的东西,屏幕上的数字一闪动,人们从一个格子移动到另一个格子里。
学校里一模一样的教室,小区里千篇一律的户型,人们为自己建起来的笼子,如此死板僵硬。

不过好在,
我们还有窗子。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在生活单调无趣的日子里,好在我们还有窗子。
有窗子,房间就可以不被称为笼子。窗是灵魂,是动态的,窗是有生命的。窗子的存在,让每个房间有了色彩,有了独一无二之处。
我喜欢教室里的窗子和走廊透明的落地窗。
好像不少人的青春岁月里总是有令人念念不忘的窗子。
是蝉鸣树影,是金凤飒飒,是年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与生俱来的热爱。

喜欢坐在窗边的位置上,读书,上课,自习。
那时我们班的教室在二楼,紫叶李就在我们的窗前盛放。
整整一面墙的大窗,一半是紫叶李的树冠,一半是澄澈的天,再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面实验楼的边缘-----窗里框的恰好是实验楼每一层的天台-----白色的柱子嵌在红楼里,背景是广阔的蓝天,时而有精心编制的云朵作为点缀,夕阳为它镀上金。
一定有人,连同她最要好的朋友,在一个有风的晴日傍晚,跑到实验楼的天台上去,倚着栏杆,痴痴地观赏红日是怎样将云朵绘成彩色,湖面又是怎样慢慢将夕阳吞没的,然后云彩融化到湖水里,蓝紫色的幕布拉下来,弯弯的峨眉月亮起。她们会任凭晚风把刘海吹乱,她们或许一起唱着歌,或许会聊天,或许就一直静静地看风景.......
我不知道,年少的窗子给了我太多的想象。只是那时候一节课连着一节,夕阳是在夏天的晚自习悄悄溜走的,我也从未见过对面的天台上有过人,或许那天台本来就是封起来的呢。

春天的窗子最好看,春天的万物总是太过热情,紫叶李把开满花的枝条紧紧贴在玻璃窗上,从内向外看,花朵像是被包装好,放在精致的礼物盒子里,虽然,装在盒子里的是我们。
被春天笼罩着的时候,像是浸泡在粉色的云朵里。
透过窗子,你可以那样清晰的看到一个枝丫是怎样缀满花苞,花苞是怎样一点一点像气球一样变大,又是怎样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商量好一起开放的,轻盈的花瓣,精致的淡紫色花蕊,你的心会震撼,为你面前的一朵小花,为千千万属于春天的生命。

除了教室的窗,报告厅的窗也令人着迷,在那里考过好几次试,上过几堂公开课和几节自习。喜欢人少的时候,那么大一个报告厅,三三两两的坐着十几个人,阳光让蓝椅子显得温润,长桌带来幽雅的木香,空位叫人觉得宁静。找个靠窗的后排坐下,你会看到窗外被昨夜的细雨打湿的梧桐,你会听到秋风呼吸的声音,浅蓝色薄薄的窗帘被微风拂起,像是少女的裙摆,像是湖面的涟漪.......
对青春的感受会在你坐在窗边的那一刻被轻轻唤起,是忽然体会到的平静的美好,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多更大世界的向往,和想要多写几个字翻几页书的欲望。

从内向外,窗是艺术品。从外向内,也是。
你有没有独自一人在夜晚的桥边走过,看桥边的高楼亮起不同颜色的灯,有些人家的灯色偏暖有些偏冷,你会情不自禁的开始想窗子以内的世界:会有一家人坐在桌前吃晚饭吗,会在一起聊天吗,她们会有正在思念的人吗?每个格子的后面都是一段暖融融的故事吧。独自在外上学挤宿舍的人,多渴望有一间自由宽敞的房子啊,最好是有家人在里面守望着你,你会不再害怕在黑夜里奔波那么久,因为一到家,你就可以卸下一身的疲惫,桌上会有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有人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轻声告诉你说你很棒。
你会痴迷于看灯火里的窗子,你会渴望有一盏灯为你亮着,穿过严寒与酷暑,在黑暗里一直亮着。

窗啊,从内向外,是绚丽多彩的万千世界。
从外向内,是心中最渴望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