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腹部疾病-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定义】细菌、化学刺激、物理损伤引起的腹膜、腹腔炎症
【分类】细菌性vs非细菌性,原发vs继发,局限vs弥漫,急性&亚急性&慢性
【生理】
1.神经与疼痛

2.放射痛(感应性疼痛)

3.腹痛的鉴别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病因
1)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灶
(1)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2)进入腹腔途径:①血行;②女性泌尿道上行;③直接扩散;④肠腔透壁性
(3)流行病:女>男;儿童>成人
(4)治疗:内科抗感染
2)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炎性病灶或胃肠炎症穿孔之后,引起腹膜炎症;大肠杆菌
(1)穿孔: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②急性胆囊炎胆囊坏死穿孔
(2)外伤:肠管、膀胱破裂
(3)炎症扩散:阑尾炎、胰腺炎、肠管血管栓塞、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
(4)医源性:手术肠管等吻合口漏
2.临床表现:
1)腹痛:
·最主要、首发,突然剧烈持续;
·先在原发部位然后累及全腹;
·与深呼吸、咳嗽、体位改变有关
2)恶心呕吐:
·反射性刺激:呕吐胃内容物
·麻痹性肠梗阻:呕吐黄绿色胆汁
3)体温脉搏:脉搏体温如果下降,说明病情恶化
4)感染中毒:高热、脉速、浅快呼吸;相反方向变化说明病情严重。
3.体征:
1)视诊:
(1)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消失
(2)腹部膨隆: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
2)触诊:
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肌紧张为最客观的证据)
3)叩诊:
(1)胃肠胀气呈鼓音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肝浊音界缩小消失(胃肠气体积于膈下)
(3)积液较多:移动性浊音
4)听诊:肠鸣音减弱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WBC↑,中性粒比例↑;血气分析;血尿淀粉酶
2)影像学:
(1)立位腹平片:
·膈下游离气体——胃肠穿孔
·阶梯状气液平——肠梗阻
(2)超声: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穿刺抽液;
·草绿色透明腹水:结核性腹膜炎
·黄色浑浊,有胆汁:胃十二指肠穿孔
·血性、淀粉酶:急性重型胰腺炎
·稀薄脓性、有臭味:阑尾炎穿孔
·血性、臭味重:绞窄性肠梗阻
·不凝血:腹腔出血
·全血且凝血:穿刺至血管
缺点:胀气明显时,超声看不清
(3)CT:实质性脏器病变的诊断
5.诊断:
1)原则:①一元论;②先考虑常见病;③先器质性后功能性
2)诊断依据:病史、体征、WBC、影像学。
3)病因诊断:腹腔镜探查术
6.鉴别:
1)内科:下肺肺炎(呼吸道症状)、心梗(心电图)、胃肠炎(胃镜)
2)泌尿系统:结石(X平片)
3)妇产科:宫外孕(病史、CT)
4)老年人急腹症:疼痛不明显但是也是急腹症
5)小儿急腹症:进展快
6)慎用镇痛剂:未明确病因时服用则会导致病情掩盖
7.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症:①原发性;②病情轻,范围局限;③病程>24h;④腹部体征减轻;⑤心肺疾病
(2)体位:半卧位
·流向盆腔引流
·脏器下移,腹肌松弛,避免挤压膈肌阻碍呼吸
·活动双腿,防止下肢血栓
(3)禁食、胃肠减压:(也是急性胰腺炎的首要治疗措施)减少胃肠内容物持续流入腹腔,减轻胃肠积气,改善血运。
(4)水电解质紊乱
(5)抗生素:不能代替手术
2)手术治疗:
(1)适应症:①非手术治疗<12h且症状加重者;②腹腔内原发病严重;③病因不明,需要剖腹探查
(2)原发病灶(处理原发病灶最重要):
·指导原发灶在哪里:手术切口离病灶越近越好
·不知道在哪里:右旁正中切口
(3)彻底清洗腹腔:冲洗直至澄清为止(感染局限的不要冲洗)
(4)腹腔引流:病灶最低点
参考:
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