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热点考题: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精准开展流动性调节,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
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
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通过对信贷增长缓慢省份增加再贷款等 综合措施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
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报价 利率(LPR)运用,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以我为主,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财政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今年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统筹宏观调控需要和防范财政风险,健全跨周期调节机制,有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任务,并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积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保基本民生等支出通过正常渠道给予保障。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在继续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力度,大力支持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7000亿元。
建立常态化直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完善直达资金管理制度,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盯紧盯牢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截至6月底,直达资金已下达92.5%,具备条件的资金全部下达。
同时,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绩效结果应用,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83370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75018亿元,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
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正常运转,以及公共服务提供和民生事业发展,增强地方“三保”保障能力。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持外资外贸发展。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民生政策,推进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民生支出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完善再分配机制,强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千方百计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增强保基本民生的能力。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严格审核新增财政支出,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深入挖掘节支潜力。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宝贵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下一步,财政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快下半年预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动力活力,同时健全跨周期调节机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财政政策衔接,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由于篇幅有限,如果需要完整版以及更多经济学热点同学们可以进群找管理员掌小助咨询。
1、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2、 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3、 双循环
4、 LPR——利率市场化
5、 联储应对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货币政策对比
最后30多天,大家一定要坚持到底,曙光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