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童养媳、联姻或做妾!古代养女身份太尴尬,林黛玉险些成为第二个秦可卿

2023-11-30 14:35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说一说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这件事。很多读者认为古代的养女应该是秦可卿那种,至少要跟养父母姓,甚至应该上族谱等等。


可是古代人收养女儿,可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分家产,倒赔妆奁做慈善啊!今天就好好说说古代“养女”那些事儿,真相就是:《红楼梦》中秦可卿和林黛玉其实都是养女,她们的处境和命运都是高度相似的。


无非就是被收养人利用和摆布的棋子,联姻、做妾、当童养媳都有可能是她们不能摆脱的宿命。


一、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贾母用亲情和权势夺得她和她的遗产。


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在她爹还活着的时候,她已经被贾母给收养了,标题“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的意思不是说林黛玉从此就是贾府的女儿,她要改姓,她要上贾府的族谱。


而是代表林黛玉的抚养权交到了贾母手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贾母成为林黛玉的监护人。


那么林如海为什么要把女儿送给别人养呢?之前咱们在别的视频里分析过,大家好,今天说一说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这件事。很多读者认为养女应该是秦可卿那种,至少要跟养父母姓,甚至应该上族谱等等。


请不要以为古代人收养女儿,是为了传宗接代分家产,倒赔妆奁做慈善啊!今天就好好说说古代“养女”那点儿事儿,真相就是:《红楼梦》中秦可卿和林黛玉都是养女,她们的处境和命运都是高度相似的。


无非就是被收养人利用和摆布的棋子,联姻、做妾、当童养媳都有可能是她们不能摆脱的宿命。


一、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贾母用权势夺得她和她的遗产。


林黛玉是荣国府的养女,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在她爹还活着的时候,她已经被贾母收养了,标题“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的意思不是说林黛玉从此就是贾府的女儿,她要改姓,她要上族谱。


而是代表林黛玉的抚养权交到了贾母手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贾母成为林黛玉的监护人。


林如海为什么要把女儿送给别人养呢?之前咱们在别的视频里分析过,因为他自己养不了。他不准备续弦,盐政工作的压力和风险都很高,说不定哪年就会因为收不到足够的盐课税被革职查办。


古代的女子在婚嫁的时候,家世家教是重要的参考标准。那么林黛玉如果不送去贾府,她就只能跟着林如海的几个庶母一起生活。一个嫡小姐养在妾室手里,和鳏居的老父亲相依为命,林黛玉的教养和名声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容易被外面质疑,将来也很难找到什么好婆家。


林如海实在是没得选,他只能把黛玉送去贾母身边抚养。贾母的身份高贵,荣国府权势强大,林黛玉养在外祖母身边,有这样有名望的女性长辈教导抚养,就算林如海不幸倒了霉,贾母也能护住林黛玉不被牵连。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让林黛玉进贾府,就是林如海对女儿无可奈何,却又最深沉的爱。


古代权贵收养“养女”的习俗历史悠久。


宋徽宗第二任皇后郑氏,幼年时家道中落,被父亲送到权贵家作养女,然后被举荐进宫做女官侍奉太后,后来被徽宗宠幸当上了皇后。


清朝康熙的皇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晋也都有被亲戚家收养的经历,尤其是老八的福晋郭络罗氏,和林黛玉的遭遇非常相似,她出身高贵,却自幼在外祖家生活,后来父母双亡就被外祖安亲王府收养。


本来呢!林如海如果能活着,等林黛玉长大了,他是可以把女儿接回来,给她找个好女婿的。贾母就算收养林黛玉一段时间,也不能完全越过他这个亲爹,擅自给黛玉主张婚事。


但是林如海早早的病死了,林黛玉就从此彻底成为贾府的养女。她本人和她继承的林家遗产,全部归贾母保存。


林家是有堂族的,但林黛玉那些不亲近的叔伯,流落在外面各省,平时也不怎么来往,古代又交通不便。可能他们接到林如海死讯的时候,林家的丧事都办完了。


林如海死在任上,只要家属林黛玉在场,官府会帮他帮后事。贾琏就是替林黛玉出面与官府打交道,尽可能多的继承林如海遗产的,以贾府的强权,林如海爱女儿的心思,不管用官方的手段,还是私下的办法,林黛玉都会得到林家大部分的遗产。


因为林如海还可以立遗嘱,他说把黛玉托付给贾母,就算是官府也不能把林黛玉判给林家堂族收养。很显然,只要林如海脑子不坏,就知道林黛玉跟着外祖母生活肯定会更好一点。


当然,林家的堂族也不会一无所获,但这也只是林如海和贾府留给他们的一点儿安抚费而已。


古代的律法在贵族强权面前是非常无力的,至少《红楼梦》里就是这样的,连京城督察院的差役们都会对贾府犯罪的奴才毕恭毕敬;贾府的“爷们一怒,寻出个由头”是可以让落魄官宦子弟死无葬身之地的。


总之就是,林如海死后,林黛玉和她的财富就都成了贾府所有。贾府让她嫁给谁她就要嫁给谁,贾府给她多少嫁妆,她就只能拿走多少嫁妆。


这才是林黛玉最大的悲剧,父母双亡,被强权亲戚收养,她纵然出身高贵,满腹才华,姿容绝世,也只能任人鱼肉。


她爱哭,经常想家,抑郁悲观,认为她在贾府的生活是“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不是因为她矫情,而是因为她早就看透了自己的命运。


她可比现代人更了解古代“养女”是怎么回事,贾府好吃好喝、人参肉桂的养着她,并不全是因为亲情和爱,而是为了把她养得好一点,将来利用价值更高。


二、古代的人收养女儿,是为了利益。


封建社会最残酷的除了阶级压迫,就是男女不平等,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女人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别说婚姻人生,就连性命可能都不由自主。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古代非常普遍,最惨无人道的现象就是“溺女”,古代很多可怜的女婴,连活下来的权利都被剥夺。


先秦《韩非子·六反》中就有“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的记载,元代《郑氏规范》中记载:“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死”。其他史料中“生女多不举”、“弃女于载道”、“溺女之家,十常四五”的记载也很多。


因为古代女儿不能承继香火,顶门立户,也不能出去建功立业,耕田种地,却要多交一份赋税,出嫁的时候还要赔上一大笔嫁妆……这都是古代很多狠心的父母认为女儿是“赔钱货”的根本原因。


不要以为只有穷人家养不起孩子,才会干这种恶毒的事。很多古代的富贵人家迷信一种风水习俗,叫做“洗女”,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如果头胎是女儿,留着她的话,会导致后面生不出儿子。


说了这么多古代女孩子的悲惨境遇,只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封建社会的女性是真的惨,很多亲生女儿可能都要分分钟被溺毙,养女又怎么可能成为父母真心疼爱的香饽饽呢?


所以,古代人“收养女儿”,出于同情的很少,真相多是为了利益。


古代权贵和官宦之家收养“养女”的风俗,用来作投资的现象实在也很普遍,但是无论收养者或被收养者身份的高低贵贱,“养女”一般都难逃这么几种宿命:联姻,当童养媳,甚至做妾。


这些权贵官宦收养“养女”的渠道主要包括这么几种:亲戚家的女儿、臣属家的女儿、婢女、民间良家女等等。这些女孩儿往往也并不是因为父母双亡才被收养,而是因为她们有利用价值,她们的父母也甘愿把她们献给养父母。


换句话说,在养父母利用她们之前,亲生父母已经把她们出卖了一次。


比如在北齐时,大名鼎鼎的女侍中陆令萱,见皇帝高纬喜爱宫婢穆黄花,于是“养以为女,荐为弘德夫人”;宋仁宗的温成皇后,也是宫人贾氏的养女;仁宗后期后宫里嫔妃收养“养女”成了一种风气,这些养女可不是当公主享受荣华富贵的,而是要被养母们当做争宠的棋子,献给皇帝当新鲜妃嫔的;宋英宗的皇后高韬韬,也是曹皇后的养女。


所以没有必要古代的养女和族谱什么非要扯在一起,因为古代的养女实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就是一件离谱的事情,因为古代人的小妾,如果受宠的话,也可以被男主人在官府登记为“养女”。


如果一个养女能够去官府登记备案,甚至上了家族族谱,只能是因为她的利用价值实在很高,要用来对外联姻,或者想给她分点儿遗产什么的,才会走个流程,给她一个名分。


一般来说是没这个必要,只要主人主母承认,别说什么养女,就是随便拉一个丫鬟或者妾室来,说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要嫁给部下联姻。部下也要乖乖地承认,明媒正娶。


比如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这种情况,葛令公就把宠妾当女儿嫁给了自己欣赏的部下;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王允的养女,被王允当成玩物送来送去,董卓和吕布可不在意她有没有在王家的族谱上有名字?


《水浒传》里的玉兰是张都监的养女,被用来笼络武松,其实她也不过是个家伎养娘;《金瓶梅》中的春梅也被西门庆当做女儿一般养着宠着,她在西门家的待遇直逼西门庆的亲生女儿西门大姐,但她同时也是潘金莲的丫鬟,西门庆的通房呢!


贾母还打算让林黛玉做宝玉的备胎,林家又是家世显赫的老贵族,林如海朝野声望都不错,贾府只要是脑子没有坑儿,是不会给林黛玉改姓上族谱的,因为弊大于利。


三、秦可卿的命运,就是林黛玉的未来,作者安排她早夭是最大的慈悲。


古代也有收容孤寡老幼的机构,比如《红楼梦》中的养生堂,秦业抱养秦可卿的地方。秦可卿就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女婴。


秦可卿被秦业收养,至少能从小衣食无忧,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千金长大。可秦业收养她是为了让她在秦家当大小姐享福的吗?将来陪上大笔嫁妆再去婆家当少夫人的吗?


可是在书中秦可卿病重和过世期间,秦业明明那么狠心无情,不闻不问甚至一点儿也不伤心。


很明显,秦业并不是真的疼爱这个养女,秦业收养秦可卿是为了将来利用她,不管是拿出去献给高官,或者和其他宦门联姻给父兄当垫脚石,都是可能的。


秦业甚至从小就是把秦可卿当成“扬州瘦马”来培养,否则她一个官宦千金,为什么会长成了“性格风流”,还“擅风情”的样子?她屋里为什么会是类似青楼花魁的香艳布置?


为什么偏偏是她和公公贾珍私通?而且作者官评“情既相逢必主淫”,可见秦可卿很可能就是秦业用来贿赂贾珍的工具人。


那么林黛玉呢?她的情况要比秦可卿略好一点,因为贾母是她的亲外祖母,但是别忘了,贾母一开始撮合宝黛就属于违规操作。纵容宝玉厮混内帷,说宝黛是小冤家,期盼他们更和睦都是想让宝黛联姻的意思。


连贾府的小厮们都知道宝玉和林姑娘是一对儿,宝玉在外面的名声又不咋样,林黛玉的又体弱多病,这样一来,京城里哪个权贵世家还会来跟林黛玉提亲?


早就是林如海死后,林黛玉的联姻价值骤减。贾母却依然没有刻意让林黛玉和宝玉避嫌,还是林黛玉自己屡次要求和宝玉避嫌,几次因为宝玉说话调侃翻脸,才给自己争取到了足够的自尊,让宝玉对她不敢造次。


而且贾母对林黛玉的培养也很有意思,虽然可以看出来王熙凤有携带林黛玉管家理事的痕迹,但林黛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读书作诗,活的风雅又精致。


加上后来贾母让黛玉跟着去王家参加社交应酬,拜见南安太妃等,又热情接待甄家,让王夫人带着宝玉去拜访甄夫人和三小姐等细节。要说贾母铁了心支持宝黛姻缘,反正我是不信。


贾母未必没有把林黛玉当做棋子献给皇室或者比贾府更高层权贵做妾的意思,毕竟连亲孙女元春都能送进宫里当女史牺牲掉,何况林黛玉只是她的外孙女。


偏偏林黛玉出身高贵,容貌绝美,才华绝世,一身的书卷气和孤傲高洁的性情。这正是古代权贵们最喜欢的美人类型,送进宫里或者献给王公权臣,只要黛玉能活着,就算体弱多病,也一样能得宠。


不是只有贾宝玉懂得林黛玉是个极好的。古代那些得宠的贵妃,比如汉武帝的李夫人,汉元帝的司马良娣,顺治帝的董鄂妃,哪一个不是体弱的薄命红颜?


可能正是因为贾母有这样的打算,林黛玉才能在贾府活得更自在一些:锦衣玉食,人参燕窝,还可以每天读书写字,吟诗作赋,特许她不用辛苦多做针线女红。


林黛玉博古通今,世事洞明,她早就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大概率是要悲剧的,所以她爱哭,自怨自艾,无比悲观,甚至不好好吃药吃饭睡觉。因为她早就一眼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却无力改变,她不想要那种别人摆布,为人玩物的未来,她写下“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这样的词句,表明她已经有以死明志的决心。


宝玉虽然也不够理想,但却是林黛玉生命中唯一的光。至少宝玉真心爱她,尊重她,懂得她的苦难。


“莫怨东风当自嗟”就是林黛玉人生的结局,加上宝玉说她做一品夫人,她自己做的《五美吟》、潇湘妃子雅号等等很多细节暗示她很可能会被贾府献给权贵做妾。


只是林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在出嫁前就去世了,不管是病逝还是自戕,终归才保住了她的那一份孤洁,没有重蹈秦可卿的覆辙。


红楼梦:童养媳、联姻或做妾!古代养女身份太尴尬,林黛玉险些成为第二个秦可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