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抗金名将:一生充满争议,气人究竟是忠还是奸?
袁崇焕是明朝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袁崇焕是大忠臣,明朝的抗清名将,袁崇焕是足以抵抗满清入侵的国家栋梁,擎天一柱,崇祯皇帝杀他是自毁长城,就如南宋赵构杀害岳飞一般,导致了明朝最终灭亡; 也有人说袁崇焕的战功全系夸大吹牛,掩败为胜。他擅杀大将毛文龙,又与满清私下议和,被处死是罪有应得;给崇祯皇帝许诺五年之内平辽,其实自己知道不可能,绝对的欺君罔上。让皇太极攻入北京,自己尾随却不去攻打,到了北京想让崇祯放他进城休整,实则想和清军里应外合攻入北京,所以最后以卖国罪处以极刑,是个十足的大汉奸。
其实楚风觉得把袁崇焕定位为“汉奸”确实有点过了,袁崇焕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没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喜欢夸下海口,什么五年平辽,打造完美的关宁防线,这些都让刚上位的崇祯皇帝觉得袁崇焕是个能人。但是最后五年没到,却让后金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很烦,不杀你袁崇焕杀谁?

袁崇焕夸下海口,五年平辽。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的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并且崇祯皇帝亲自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夸下海口说五年之内平辽,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大加赞赏。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许誉卿说:“这样的事怎么能乱说,如果五年不能平辽,不就是欺君之罪吗?”
七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怃然自失。《明史.袁崇焕传》
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然后就向崇祯要了很多特许,崇祯皇帝都一一应允。从这里可以看出袁崇焕根本没有把握五年平辽,其实只从萨尔浒之战后,明朝是没有收复辽东的能力的,能防守就不错了。所以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就注定了自己的悲剧。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后金的军队就打进了北京,原来后金从蒙古借道打入北京,袁崇焕知道后马上派兵保卫京师。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我觉得袁崇焕并非卖国贼,汉奸,但是袁崇焕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不然也不会被崇祯皇帝处以极刑。咱们先不说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先说一下袁崇焕到底触碰了哪些底线,崇祯皇帝非要了他的命。

首先,袁崇焕确实有欺君的嫌疑
袁崇焕夸下海口说五年平辽,可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崇祯皇帝却深信不疑,所以在欺君这一点上,袁崇焕确实无话可说。可能袁崇焕觉得这样只是让皇帝放心并信任自己,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这样说已经犯了欺君之罪。
其次,就是擅自杀害国家一品战将毛文龙。

毛文龙如果真的有罪也不应该杀害,因为确实起到了牵制后金的作用。皇太极攻打明朝时,毛文龙别管卖不卖力,都是可以随时袭扰皇太极的后方,所以毛文龙确实不该杀。就像皇太极打入北京那次。为什么皇太极敢于从蒙古借道打进关内?原因就是没有了毛文龙这个“后患”,如果有毛文龙这个威胁,皇太极是不敢这样长途奔袭的,因为路线太长来不及救援自己的老巢。
换句话说,毛文龙即使真的有问题,问题很严重,也应该上报皇帝处理,而不是自己这样先斩后奏,崇祯皇帝虽然当时没有追究,可是已经有点不信任袁崇焕了。况且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为了稳住手下大将,增加了他们的军饷,这些钱都是崇祯出啊!
再次,袁崇焕“卖粮资敌”。
当时蒙古部落基本上都被后金征服,喀喇沁部遭遇大灾荒,后金也同样遇灾荒,袁崇焕竟然卖给蒙古人粮食,实在是让人费解。为了这事崇祯还下了一道圣旨,提醒袁崇焕说,蒙古人买粮食,明明是接济后金,卖粮给他们,就是资助敌人,万万不可。可是袁崇焕觉得卖粮食给蒙古人,可以让蒙古人站到自己的这一方,如果不这样做会使蒙古人倒向后金。可是喀喇沁部是墙头草,怎么可以相信,最后卖给蒙古人的粮食又都跑到后金手里,从这件事就看出袁崇焕太天真了,典型的缺少谋略。
最后,就是崇祯认为的“通敌卖国”。

皇太极绕道蒙古,后来攻入北京,袁崇焕虽然是蓟辽督师,但是他管不了蓟州,而且袁崇焕知道宁远锦防线比较坚固,皇太极久攻不下,一定会取道蒙古,进攻薄弱蓟州,所以袁崇焕也曾上奏崇祯皇帝,可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皇太极真的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
崇祯皇帝急忙下令勤王,袁崇焕得知后亲率一万五千铁骑驰援京师,袁崇焕一开始想在遵化拦截皇太极,可是由于晚了一步,后来又想在蘇州拦截,可是皇太极没有和他纠缠,直接绕过蘇州,袁崇焕不得已只能向西,后来四路人马到达北京,大战一触即发。
大战过后,袁崇焕要求入城休整,但是崇祯皇帝不许,只能在城外安营。皇太极一看久攻不下,就退兵了。但是皇太极略使“反间计”直接让袁崇焕下狱,后来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百姓争相买其肉食之,真是惨死啊!所以说袁崇焕通敌卖国也没有真实的证据,而且袁崇焕也不是故意尾随不攻皇太极,主要还是因为明军野战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袁崇焕一直是想据城坚守,借助城防的坚固和大炮的威力来打击清军,可是皇太极也不傻,直接绕过了。

综上所述,袁崇焕虽然有过错,但是这些过错并不能说明袁崇焕是卖国贼和汉奸,恰恰相反袁还是忠心皇上的,只不过自己能力有限,再加上他做的事情确实让崇祯帝误解。试想一下,袁要想投降清军,不早就打开宁远大门让皇太极进来不就完了,还用这么复杂吗?再说满清有什么好处给他,满清自己都穷的没饭吃,还能又什么好处给袁崇焕。
但是袁崇焕被杀对于崇祯皇帝和大明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个影响直接导致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时,虽然崇祯帝下令勤王,可是都没人敢来救援了。估计是都怕落得袁督师的下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