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
阅读说白了就是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文字艺术,或是一种精神上的高级消遣方式。
现代人动不动就认知升级,到底什么是认知,怎样才算升级了,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功利性太重的阅读反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那些标榜自己读过多少多少书的,实际上并没有在读书中寻找到快乐,因为读书的快乐是没有必要通过炫耀来获取的。
读书多了,言谈举止,性格,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某本书能被你看到,说明它在众多书林中的不断内卷中是胜利者,是值得阅读的书。而那些有价值的书,恰恰经久不衰。所以不用担心某本书读了没用,书本身都有价值,只是这种价值对于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功效。也许对你没用,对他就如获至宝。
但即便如此,所谓的没用的书在读完之后也是会有提升的,因为你明确的知道这本书对你没用,这便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
其实读书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就像打游戏,看视频一样,他唯一的不同在于拥有一定耐心的门槛。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最纯粹的知识获取途径,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内在干扰,仅仅是文字就可以获得知识。
不像视频,音频那样花哨,用最纯粹的方式去展示你想要知道的一切。
爱阅读是喜欢这样的纯粹的信息获取方式,诚然,他没有视频获取信息来的高效。但一味的寻求高效是不可取的,获取信息和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是两码事。我觉得通过文字这样较慢的获取方式反而给了我更多思考的空间,给大脑留下了余地。
许多人都在追求高效,高效这个,高效那个。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时间并不值钱,所谓的高效也并不一定能够真的得到,时间从来不在乎你怎样,他总是不断向前。追求更高效的时间利用率的人们往往觉得时间不够,但是真的不够吗?为什么会不够?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导致你时间不够的这段时光里,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就要一味的从外部寻求力量,这是多么可悲。
人们总想更快速的获得信息,更快达到想要达成的目标,但却往往舍本逐末,忘却了这个目标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可能你达到了,但是并未真的达到。
我在早期培养自己阅读习惯的时候每天记录自己的阅读量,每月总结读了多少,并且给自己限定了每周三本书的目标。这看似没什么问题。
但是我实际实践后发现我越来越注重我读了多少本,这周达到要求了吗?甚至我为了更容易的达标而挑选页数更少的书籍,这便是舍本逐末了,我读书是为了获得书中的知识,为了培养阅读的习惯,为了变得更好 。
但是最后居然开始为了凑数而读书,我便意识到这样做的缺陷。
我复盘了整个过程,做了反思,修改了读书的计划,我很享受这样的阅读体验。
我早上提前早起一小时,去读那些我感兴趣的但却需要花费精力的书籍,例如心理学,经济学,历史。
晚上睡前一小时,会读一些文学作品,诗集或是优美的故事,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我之前也玩手机直到不得不睡为之,但后来《睡眠革命》说,睡前两小时也是睡眠的一部分,我才明白这样做的坏处。也才真正理解睡眠的本质是休息,单纯的计算睡眠时间而不谈质量是耍流氓[doge]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长一篇长篇大论,本来只是想写个短评的[笑哭]
也没排版,也没修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各位也就随便看看吧[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