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研+」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收集|思辨未来

2023-07-18 11:24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可能 /


前言

Zumu art center


「精研+」国美学院系列文章将对国美各二级学院展开详细的介绍及琢木相对应的课程配方,为了同学们能够更加了解各学院的学科特色,清晰择定的专业方向,将从学院方向介绍、考试内容梳理、全年课程体系、课程动态等方面展开描述。以便同学们可以得到最全面的数据参考和最直观的学院动态感受,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与耐心,“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通过细微征兆,把握动向,培养出优秀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变通性,也是我们一直所需要做的事情。


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于 2010 年 9 月,其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教育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直面当代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语境变迁,应对世界视觉文化的发展势态和创意文化的发展需求,涵盖实验影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多媒体展演、图像与视觉文化研究、复合造型与观念研究、空间多媒体与社会学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自成立以来,跨媒体艺术学院以 ” 内外打通、多层联动、国际协作 ” 为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即时互动的 ” 超链接 ” 的教学模式,一个课程更新与专业拓展、媒体实验和创意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系统,以及一个学院内外、国内国际双向打通的 ” 超学院 ” 结构。学院持续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跨界研究,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基础上,突破固有的美术学学科格局,改造当代艺术的表现形态与教育模式;并以 ” 充分国际化、深度社会化 ” 为导向,建设多领域渗透、跨专业互动的学术体系,持续探索新兴媒体艺术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创作者是多样性的,而且持续受惠于他人。

重要的是从这些互动里产生的想法、经验和可能性.




一、跨媒体研究所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ing Institute


*1.1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Social Thought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位于中国杭州,是一个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策展教学机构。ICAST致力于建构社会思想、媒体实验、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互动知识体系,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于当代智性和感性知识生产的意义。

ICAST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与学者,以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等四维互动的教育框架,培养具有现实感受力与独立实践能力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1.2 基本视觉研究所 

Institute of Basic Vision

基本视觉研究所,由著名艺术家耿建翌发起创办,以观看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文化背景下观看经验的差异情况,就观看的行为、习惯、方式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大数据、全媒体时代观看设备更新所带来的观看经验、观看习惯的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新视觉生产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的变更可能、发展趋向。

研究所主要采用 ” 主题式 ” 的研究性教学,以现实的研究课题牵引专业教学和创作实践,并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强化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和媒介感悟能力,着力培养视觉艺术研究和创作领域的复合型实践人才。



*1.3 总体艺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neral Arts

总体艺术研究所,以社会调研和自我工程学为基础,以造物、肇事、修身为路径,推动贯通身心、统合人我的“大计划”构造。研究所强调艺术融入社会生活,要求艺术具有社会参与和社会改造的能量,并促成个人自由与社会更新的同步完成。研究所结合研究生教学,对中西学术传统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梳理,力求将知行合一的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生理想融入其中,创造出中国式的总体艺术理论和实践。

研究所围绕总体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推进,力求从社会和个人自我塑造两个方面寻找教育发展的可能,致力于培养兼具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1.4 空间影像研究所 

Institute of Spatial Imaging

空间影像研究所,致力于在时间影像、运动影像之外,构造影像叙事的空间逻辑和结构方式;并着力在深入研究影像历时性与空间共时性基础上,形成整合时-空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像艺术新方向——空间影像叙事学。研究所注重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双线并重,通过链接学院影像教学和影像的社会空间,持续更新当代影像艺术创作界面;并以学科交叉的方式,贯通艺术影像和非艺术影像的各个领域,打破各影像领域不断生成的专业壁垒。

研究所创作与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空间叙事与影像叙事、展演电影、活动影像与空间影像语言实验、跨媒体互动与叙事空间营造,着力在学院的实验影像教学之外建构一个高端的活动影像研创平台;并联合国内外著名影像艺术家,努力培养兼具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跨领域影像创作能力的创作型人才。



*1.5 网络社会研究所 

Network Society Institute

2015年,因应艺术教育的趋势,中国美术学院(CAA)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SIMA)重组为三个系五个研究所,朝跨领域与跨学科迈出。三个系以教学为基础,兼具新艺术(实验艺术系),跨艺术(媒介展览系)与后艺术(开放媒体系),五个研究所则以教授专业连动国内外学术研究创新思潮。网络社会研究乃由此新生,由国际教学队伍组成,目的是以“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革、社会互动和社会控制为思考背景,推动互联网环境、虚拟现实、网络生态、数字人文和数码客体,游戏科幻,未来媒体/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作。

强调网络(network)而非网路(internet),是因为我们更关注与资讯技术连动之社会文化变革,通过掌握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和实质空间的互馈生产,探究因之重组的新社会关系,产业技术,情感认同与媒介表现。研究所采用项目驱动(project-based)学习方式,通过国际会议与工作坊,理论实验室弹性联合进行教学讨论,关注技术哲学,媒体理论,数位研究,网络社会学,社会创新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逐步形成“由未来想像推定今日实践”的关键议题,推进中国未来十年在信息文化与当代艺术、社会思潮、全球行动的研究高峰。
















「精研+」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收集|思辨未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