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拓跋焘 字佛狸

拓跋焘 字佛狸

拓跋焘(408-452年),小字佛狸,鲜卑族拓跋部人。他是魏明元帝拓拔嗣的长子,北魏泰常八年
(423)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始光四年
(427),魏军攻夏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果获全胜。他率领北魏军队讨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对柔然作战中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战果。从此,北魏在继汉武帝破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草原部落作战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他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欢听取古弼,高允等忠臣们直言不讳的进谏,但是在晚年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在位29年,正平二年三月被宦官宗爱(时任中常侍)暗杀。
统帅 S-
(太武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武力 A-
(佛狸摧阵拔锋,常亲冒矢石。统万之战,其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后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遂大溃。)
军谋 A
(太武制兵,料敌应变,动无常则,飒沓如星,奄忽若神。然则盱眙之战,可谓失智,孙子曰:“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智略 B+
(太武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内政 A-
(佛狸清俭率素,每以财者军国之本,无所轻费,又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为政以来,肃吏治,修律令,督课农桑,崇尚文教,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
魅力 B-
(佛狸性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唯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兼甚严断,明于刑赏,功者赏不遗贱,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然善战好杀,暴桀诛戮,不免有失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