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钢琴家,人性美好,给自己留一条路。

2020-10-04 16:43 作者:法千言  | 我要投稿

《钢琴家》——战争带来苦难的同时,美好依旧存在。   《钢琴家》是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一部二战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以一个波兰电台钢琴家的视角展开故事。因为战争爆发而被迫离乡,在逃难途中与家人分散,被曾经的好友救下,亲人死于战火,主角席皮尔曼共被获救三次,遂因苏联的胜利而重获新生。他无比想拯救那曾帮助过自己的德国军官,却寻不到踪迹。       本片节奏缓慢,却不显得冗杂。影片获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第60届金球奖;获第5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获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因其出色的编制和导演,以及演员的涵养,得到世界高度的认可。      本片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为波兰人,曾导演著名电影《水中刀》,获第3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本片男主阿德里安.布罗迪为美国人,曾出演著名影片《金刚》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等。在有着丰富经验的导演和技艺精湛的演员的配合下,完成这样一部触动人心的影片。      有人说,“这部电影反映了二战时期纳粹的残暴,以及对犹太人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同情。”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代表希望和平的电影,是对德国纳粹的批判。”我要回答的是,你们说的都没错,不过我理解的《钢琴家》是异于这一类人的。     二战爆发,接着便是无辜的百姓受难,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在不断的逃亡中渐渐的离开这令人厌恶的时代。我记忆犹新是纳粹将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扔下楼去,那场面不是血腥,而是愤怒。当他们被抓到集中营时,有人提出反抗,却别无情拒绝。在生死的最后关头,旧相识救下男主的生命,家人却离开了世界。明明可以威武的死去,可他们选择了妥协。尽管男主也想过反抗,但最后关头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他害怕死亡,于是在波兰好友的帮助下度过一段时光。战争逐渐接近尾声,四处都是废墟,男主寻找水时被德国军官发现,因其音乐而获其生命。说到这里,也许会问:“这是不是在讽刺男主的懦弱和无能?”我的回答依旧:“不是。”为什么呢?一个人追求活着没有错,更何况男主没有以他人的生命而换取自己的生命,之所以不敢反抗,是因为害怕,所处的那个环境是不允许自己那种行为的出现,而这种本能求生欲便是对人性最好的解释。电影的升华之处便是德国军官发现男主,男主为德国军官演奏钢琴,此时两人早已无国界,无人种,只是共同享受这艺术带来的享受,男主通过声音拯救了自已,也向我们表明:“这世界充满美好。”最后他活了下来。 其实,救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我们所处的世界亦是如此,一切的一切我们没有其它依靠,只能自己承受、摸索,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我们只需相信:“这世界本来就很美好,只是缺少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快用那明眸发现吧!  

钢琴家,人性美好,给自己留一条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