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设计师靠学新技能涨薪越来越难了...【杰视帮】

打开BOSS直聘,总是不缺招聘设计师的企业。但招聘要求也越来越多:要会PS、AI、插画、C4D、PR、AE,甚至FLASH...

对于一个怀揣梦想踏入设计界的萌新,看到招聘信息的那一刻,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我就应聘个设计师而已,怎么要掌握这么多技能?
设计师掌握多项技能到底好不好?
u1s1,好!而且越多越好!

所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机构搞起了软件培训全家桶,恨不得把市面上能学的都教给你。

但就像只谈成分不谈计量等于耍流氓一样,多不是原罪,多而不精才是罪。
学习技能也是如此,你精通100款软件的安装与卸载,请问和没学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去学这种什么软件都教,但都只教入门和初级内容的原因。因为它们基本上没什么含金量,你可以在b站上找到它们的所有初级免费教程,为什么还要去花钱学?除非,你是在给它们送温暖。

当然,我并不否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能活下来便证明有市场。资本都是逐利的,从资本的角度,我认同他们的存在。
但从我设计过来人的角度,我希望你知道的是,它们对你来说远没有选择一门技能进行深入学习有价值。

所以,一个怀揣着设计梦的萌新,学完各种软件的初级应用后,成功应聘,顺利入职,开启了他的梦之路,结果发现:
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说好听点,是一个全能达人。但看着每月4K薪资,内心清楚:自己只是个打杂的设计助理。存在的价值便是一个人顶了n个人的活。
不甘于此的你,开始计划着怎么能涨点儿薪水,于是打算跳槽。
这时候,又发现:投了一大堆简历,能进的都是些小公司,没有一个大公司愿意要。而且这种小公司,似乎也在逐渐变少,开始了两极分化的发展。

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
电商的快速崛起也逼迫着电商设计水准的不断拔高。现在领头的电商海报页面主图已经无限接近于影视海报的水准。

而当年那一批小公司,经历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后,活下来的已成长为分工明确的行业知名企业。
还是小公司的,只能靠着走量不断压缩利润空间苟延残喘的活着,在这种小公司,能拿到够维持生活费的工资已经烧高香了。
如果你有幸进入一个不错的公司,你会发现:
突然发现,公司好像被这群只懂一门技术的“偏科生”霸占了。而自己这个所谓的全科生反而略显尴尬,别说涨薪,能保住这个饭碗就不错了。

于是,为了涨薪,只能去进修学习。这回终于明白了,自己要的,原来是一项能能体现自己稀缺性价值的技能。
如果你还不明白自己将来要怎么走,不如给自己做个职业规划。比如:找到你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人,并设定一个时间。
例如:在5年时间,我要成为杰克老师那样的人。

现在,目标有了,开始分析,想成为杰克老师那样的人,我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品质?为此,我需要学习哪些技能?培养哪些品质?
罗列出来,借助SMART原则给自己制定目标,量化细化并加入检视点。
一瞬间,你就明白了,我每天需要做些什么,做到怎样,才能朝着我的目标前进。没有计划的人生,终将是一场悲剧。

目标计划有了,你绕不开选择一项技能深入学习。因为你要成长,就必须学习。
这时候,你又发现,资本市场似乎早已在等着自己,各种课程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眼都要闪瞎了,我到底该选择谁?

怕踩雷,最好的办法便是有经历过的大佬带你选,大佬经历过并获得成功,从效果方面证实了课程的价值。这类课程便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课程。
要注意,经历过市场检验≠存活于市场。检验需要能拿出有力且真实的证明,吹得再天花乱坠,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机构案例/真实学员案例),都是耍流氓!
就像一个炒股砖家说:“我精通各种股票理念,你完全可以听我的,虽然我连户都没有开。”

所以,如何避雷,我建议你去挖老师的资质,挖机构的资质。例如,挖杰视帮,你会发现,它是西南地区wei一 一家存活下来的规模化设计公司。
设计部接大量商业项目,通过大量商业实战案例帮助培训部老师不断成长。
而培训部的全职讲师,没有一个是随便外招的,都是经过内部培训+设计部商业实战沉淀+TTT讲师专业培训后,才开始为学员服务。
所以杰视帮成立至今7年了,还是当初那一批讲师。

所以,如果你想靠学习涨薪,可以来找我们,很乐意免费帮你规划你的设计成长路线;如果你觉得过程中我们在变相卖课,你可以退出聊天。
能帮一个设计师避免踩雷,能帮一个设计师扶正成长路线,符合我们公司的价值观。
最后,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了解市场的发展,自己是否在随着市场的发展进步;
2、多了解优秀的人,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
3、给自己做职业规划,并朝着目标去执行;
4、多从价值链去分析一门课程,避免踩雷。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要做,就做有价值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