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模板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 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补充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统计图补充统计表,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层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个层次: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形状各异的统计图。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统计世界。 (统计世界里有那么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认识他们并不难,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春天到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小朋友组织了一次郊外活动,下面这两复统计图就对两个年级的活动情况做全面的反映。我们来看看。) 展示书115页的两幅单式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独立思考、回答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分组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层次: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师提问预设)比较各个项目中四、五年级人数情况;(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这样观察麻烦吗?根据两幅图的特点,你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麻烦?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三个层次: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合并方法,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1、“将两复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第四个层次: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这种统计计图的名字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课题。 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变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世界的新朋友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