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部纪录片,揭开了困住1.6亿中国男人的隐痛

2022-06-17 17:46 作者:人民文娱  | 我要投稿

当代年轻人,有几个没为自己的头发拼过命?


内服九蒸九晒芝麻丸,外用秘制防脱洗发水;一边恐惧头秃的惨状,一边难戒熬夜的诱惑。


《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人,“90后”脱发比例超过39.3%。社交平台上,“第一批00后已经秃了”的话题,昭示着新一代“人间蒲公英”已破土而出。


脱发,正成为一个全民操心的话题,滋养着喜剧界的段子、影视圈的灵感,再反哺大众,化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调侃、被戏谑、被解构。



·“脱口秀界鹿晗”徐志胜,调侃自己的脱发。
·从《熔炉》到《隐秘的角落》,“地中海”们让人细思极恐。


而它所遮蔽、所消费的,是一群人真切的尴尬、渴望与痛苦。


在中国,每4位男性中就有1位脱发,每8位女性中有1人脱发——在“头发”这件事上,男性比女性有更深的容貌焦虑。


这1.6亿男人中,有人让牛舌舔过头皮,有人用生姜摩擦发根,有人用滚轮来回碾压,有人饮下泡着初生小鼠的白酒……各种偏方神药,只为唤醒那些沉睡的毛囊。


近期,腾讯新闻出品的纪录片《秃然发生:一个被凝视的男性的世界》上线,讲述了这群脱发者的故事。片中的主角,是资深新闻人何润锋。


《环球人物》记者和他聊了聊这段“脱发自救”之路。经由这场3个月的旅程,他走进了头发江湖“隐秘的角落”,也见识了各路“发友”们的烦恼人生。


老记者·新发友


“你是活在台面上的人,穿越过利比亚战地的炮火,遍访国内国际名流,跟恐怖分子谈理想,跟比尔·盖茨聊家常,跟小年轻成忘年交。”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何润锋在现场报道。


·何润锋与比尔·盖茨对话。


《秃然发生》开篇,在冷静而略带调侃的女声旁白中,何润锋出场了,濒临预警的发际线和日渐凋零的后脑勺,在摄像机的“凝视”下暴露无遗。




他的脱发已有些年头,很早就开始“救亡图存”,买过防脱洗发水,用过头皮按摩仪,看过医生吃过药,一直没什么疗效。


他以前做电视记者,每条新闻最多出镜30秒,而且只需要正脸,不必那么在意。2016年转行做访谈节目,头发的问题在妆发师和摄像机的锐利扫视下,开始变得触目惊心。


“有时一台机器在身后跟拍你的行动线。看到镜头下自己的后脑勺,心里咯噔一下。”


咯噔复咯噔,他觉得这件事对一个新闻人来说,打击挺大的。


在中国,脱发一直与不雅观、不体面联系在一起。影视剧里的猥琐反派都是“地中海”,民间流传着关于“秃头”的各种闲言碎语。


“我曾经也是嘲笑脱发人士的一分子,大家都被这种审美标准裹挟着成长起来。”何润锋说,“除了综艺节目,新闻节目里有哪个主持人,能以‘地中海’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公信力”,他反复强调这三个字。“倒不是介意别人的指指点点,而是指指点点背后,说明大家并不在意你说了什么,关注的是你喧宾夺主的发际线,这让我有点沮丧。”




2019年的冬天,何润锋看着镜中自己刚洗完头的稀疏模样,绝望了3秒之后,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去植发?


3年后的春天,他与同事们聊起这个始终未能落地的计划。脱发男士的辛酸过往让小伙伴们拍案叫停:就拍这个选题吧!


一轮轮筹备和调研后,2021年10月,《秃然发生》开机。“我希望做一个和他们感同身受的‘发友’,用更细致的观察,触碰他们的生活和情绪世界。”


躲在黑暗处的“发友”


找到这些“发友”并不容易。


他们藏得很深,团队在各个社交平台——抖音、微博、知乎、豆瓣小组,花了很长时间“寻人”。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露脸。他们备受脱发困扰,认为被“头发”毁了一生,焦虑、纠结,严重的甚至想去自杀。


25岁的袁先生,从19岁开始脱发,自此再离不开他的帽子,无论什么场合,无论多没必要。


这个激愤的年轻人犹豫了好久,才愿意让何润锋看到他真实的样子。他背对镜头,说出痛苦的往事。




一次聚餐,朋友突然摘掉了他的帽子,吃惊于帽子下的“惨烈”。一时兴起的恶作剧让他一下崩溃,低着头一直掉眼泪。



·袁先生最终答应接受拍摄的理由。


24岁的小柏,大二时开始脱发,鼓起勇气向暗恋的女孩表白。对方回应:“你心里有点数。”


他不敢追问,只在心里默默填上恶毒的咒骂,“你心里有点X数”。他认为自己既然脱发,就可以、甚至应该被伤害。





罗林川,脱发史22年。脱发让他性情大变,成为一个唯唯诺诺、连路都不敢问的男人,挣扎了好几年,和第一任妻子终于走到了分手。


5年后,他再婚,从未在另一半面前摘下过假发,无论睡觉、洗澡、亲密。




“我确实没想到,头发会对一个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何润锋说,“当各种植发广告铺天盖地,当‘脱发’成为综艺节目的一个‘梗’,被嘻嘻哈哈地旁观、调侃,我们需要知道这些真实的故事,以及背后切身的焦虑、挣扎和痛苦。”


即便是那些自我调侃的“发友”,在那些笑容背后,是真正的释然吗?


李闪光,自小留着光头,人送外号《魔戒》里的“咕噜”。之后,他成为假发博主,面对镜头毫无顾忌地暴露着自己的头顶。





对他来说,极度的坦诚才能无坚不摧,自嘲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对那些敢于分享自己故事的人来说,自嘲是他们最后的武器。只有学会自我调侃,面对这个世界的恶意时,他们才不会那么敏感,才能抵挡外界的误解和恶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放下了。”



头发江湖深似海


何润锋也放不下内心的执念。


“放下,”他说,“是不脱发的人劝脱发人的一套话术”,就像那句“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只是流于口头、无法落地的真理。


何润锋将希望寄托于植发。从后脑勺取出一个个毛囊,种到前面稀疏的地方,从此发际线有了,头顶得救了。


但毕竟是在头顶上动刀,他决定货比三家。弄明白里面的门道。


民营医院的咨询师信誓旦旦地说:植完发,再做个眉毛,年轻5岁没问题。


脱发圈的“老炮儿”说:植发盛行是贩卖焦虑,脱离了医疗的本质。并给出三条警告:取毛囊有风险,种毛囊也有风险,做完了还可能变成“小龙人”。





三甲医院的医生说:即使成功种植,也要终生服药,不然,该秃还是秃。



·等在诊室外,何润锋听到里面传来意味深长的对话。



折不折腾,折腾到什么时候,每个脱发者都被这个问题反复困扰。而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是要承担的代价。





为了找到答案,何润锋决定潜伏到最接近真相的地方——植发培训班。


这是一个学费3800元,为期3天的速成班,包教包会,没有门槛。


最初,他和摄像做好了“深入虎穴”的准备,以为会像传销组织一样,收缴手机,封闭培训。结果到了河南,人家连身份证都没看,直接上课,且随时可以用手机拍。





第一天填鸭式的理论轰炸后,第二天就上手实操。


一个打了麻药的志愿者趴在床上,等待着19个学员从她头上取走38个毛囊。


学员们一哄而上。何润锋看到,有一个学员,两次摘下口罩挖鼻孔。



他本来想跑,但被老师叫住,努力了近3分钟,哆哆嗦嗦取出了一个毛囊。种毛囊的时候,他换了策略,装出一副懒学生的模样不愿上手,成功逃脱。


一个从没学过医的人,竟然在别人身上扎针了。他觉得魔幻而惊心。





到了第三天,老师讲如何经营这门生意。最重要的内幕是:你花钱买的数,和真正植的数,很可能是一笔糊涂账。“3000单位,种2500,基本是这样。”老师说,“反正没人会去数”。


但有一个男人,就这么干了。


朱志彬,38岁,从河南来北京讨生活的普通人。4年前,他花了2.8万元,植了3500个毛囊单位。手术第二天,感觉不对劲,自拍一张,对着照片一根根数了好几遍。


他的方法如下:找两根缝衣服的线,在头顶摆一个“井”字,给每一个疑似的毛囊标上红点,最终得到了2172这个数字——跟合约里承诺的3500,足足差了1328。





他四处理论,投诉无果,实在没辙只能起诉,官司一打就快5年。


所有的判决上,他的算法都被裁定无效,“碰瓷儿”“没事找事”,明里暗里的话让他憋屈:明明吃了亏,怎么还成了人品问题?


看着这个蹲在法院传达室给书记官打电话的男人,





何润锋感叹:脱发的人,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





被凝视的人生


脱发的人,怎么这么难?


这一路,何润锋见到谁,都要絮叨这个让他烦恼的根源,但并没得到多少共鸣,却收到不少反问:经历过炮火的人,怎么还对这些小事在意呢?


上海有个“光头协会”,非光头不得入内,成员大多是老外,据说没有一个为秃头感到苦恼。





何润锋跑去和他们聊天。他们说,你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打破这种stereotype(刻板印象)。


“我说是,但问题是做不到啊。就像大家都在呼吁‘不看脸’,还不是一次次向它投降。”


何润锋感慨:“也许只有最强大、最诚实、最不抱偏见的内心,才能挣脱凝视,才能坦然接受人生里各种不快、不妙、不幸的突然发生。可世上,真有这样的内心吗?”


纪录片结尾,画外音的女声意味深长地说:


被凝视的滋味太别扭了,在凝视下被议论太刺痛了。不得不服从于时代的审美,不得不对自己的身体下点狠手,实在太憋屈了。同情你,脱发的人们,男人们!





这也许是千百年来女同胞们的经验之谈:高胸、细腰、翘屁股、脖子以下都是腿、双眼皮、大眼睛、樱桃小口、锥子脸……


在被“凝视”的处境上,在被时代审美塑造、改造、创造的过程中,男女都一样。


拍《秃然发生》,何润锋还是捯饬了自己的头发。相比故作潇洒地“秃”着,他觉得捯饬不是伪装,而是真诚地坦露内心的包袱和焦虑。


他没有与自己的头发达成某种“和解”,相反,更加笃定了植发的念头,尤其是看到那么多“发友”,都在努力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有人说,有趣的灵魂比外表更重要。但对一些人来说,解决了头发问题就能带来自信,自信就能打通一条通往有趣灵魂的道路,而这条道路背后,就是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这部纪录片,揭开了困住1.6亿中国男人的隐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