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中医界被称为“杏林”?

2023-01-13 11:20 作者:科学出版社官方账号  | 我要投稿

        “杏林”作为中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

  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侯官县小吏,晚年到庐山下隐居,《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董奉一面隐居修道,一面为当地的老百姓诊病疗疾,而且在行医时从不索取报酬,只有一个要求: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就让病愈者在山坡上栽杏树五棵;每当治好一个轻病患者,就让病愈者在山坡上栽杏树一棵。由于董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赠医送药,不取分文,所以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病愈者栽下的杏树也愈来愈多。十余年后,庐山一带的杏树已郁然成林,多达十万余株。

  董奉在杏林中建了一座简易仓房,置一容器于仓中。每逢杏熟之时,董奉就以榜示人,凡是到此买杏者,每一器谷易一器杏,自行取去,不必通报。董奉每年以杏换得粮食,用来帮助生活贫困的老弱贫病及在外旅行没有川资之人。董奉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董奉去世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福建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

  历代文学名家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赞誉董奉行医济世、独创杏林的历史名篇,如李白的“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王维的“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杜甫的“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清代征士放有一首《杏林诗》云:“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明代名医郭东十分敬佩董奉,曾种下千余株杏树。女科医家郑钦谕,庭院也设杏树园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杏林”故事经千秋流传,久而久之,“杏林”一词便成为中医界的誉称和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

扩展阅读:

郁仁存治疗肿瘤临证经验集萃

书名:郁仁存治疗肿瘤临证经验集萃

ISBN号: 9787030603760

作者:张青,富琦

定价:58元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当今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我国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且发病率在30岁以后快速升高。郁仁存教授作为首都国医名师,是早期“西学中”的人员之一,长期致力于肿瘤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突出。临床中提出了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祛邪治疗与扶正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阶段治疗与长期维持巩固治疗相结合的肿瘤治疗原则。本书从专病论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及古方应用三方面对郁仁存教授的临证经验进行简要介绍,并由郁仁存教授亲自点评,以更好地体现郁仁存治病思路,促进医学同道的交流学习,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

糖络杂病论(第3版)

书名:糖络杂病论(第3版)

ISBN号: 9787030654175

作者:仝小林

定价:158元

《 糖络杂病论(第3版)》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

书名: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

ISBN号:9787030465078

作者:朱婉华

定价:138元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在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直接指导下编撰而成。全书围绕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这一主题,系统阐释了朱良春先生“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学术观点,全面介绍了风湿病的基本知识、病因病机、常见症状与证候、治则治法,以及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的理论体系、学术渊源、常用方药和诊疗技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银屑病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风湿病的诊疗规范,体现了益肾蠲痹法的诊疗特色。其中的病案均为朱老先生与其传人朱婉华主任的临证经验精粹,大部分属首次发表,弥足珍贵。







为什么中医界被称为“杏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