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人生产力系统的工作流程:收集、整理、创作、分享

2023-02-28 00:02 作者:甬上逍遥子  | 我要投稿

个人生产力系统的工作流程:搜集、整理,创作,分享。

第一步:收集

收集信息的原则

1、根据兴趣收集信息

2、生产力系统中尽量减少工具切换。(如非必要,不增加新的工具)

3、收集阶段信息为临时笔记

第二步 整理(管理)

选择工具——双链接笔记obsidian 原因如下:

1、双链接笔记,可以查看信息关系图谱

2、插件生态、可以DIY多种场景。

3、本地化,掌控数据所有权。

4、遇到好的工具,迁移起来就很容易。

云存储选择notion(收集临时存储的信息,并用notion的database功能进行整理。)

只需做管理简单即可。在有空时候进行总结,然后将其中的信息到处markdown格式,接着直接存到obsidian中就可以了。

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

首先搭建一个框架出来,将信息分成三大类,然后将这个框架笔记设成星标笔记。重要的知识系统的关键节点都设成i星标笔记。成为这个知识库的导航地图。这样就可以在星标菜单力快速找到重要的地图节点。

在obsidian中管理的时候,信息主要分成三大类、在notion收集的时候也分成三大类,而且命名的习惯、标签都是按照obsidian管理的习惯进行统一的。这样从notion导出的markdown文件到obsidian中就可以省去很多管理的麻烦。

第三步 :创作

定期对(notion)信息进行总结,这个时候往往会产生新的观点。

obsidian中知识块进行链接也可以产生新的想法。除了用文字来描述新的创意外、还可以使用可视化笔记。

第四步 分享

可以通过写文章、作图、视频或者交互文章的形式将自己的创意分享出去。可以根据个人的技能和工作的需求来选择分享的方式。

做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搜集、整理和创意这三个环节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笔记记录的是过去自己的一些i想法。而整个构建第二大脑也是未来的自己作一些准备。在分享这个环节是一个成果汇报的过程。是一个与外界对话的过程。需要将一个想法完整的呈现出来。

收集、整理和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希望分享的时候可以更加轻松一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想要作好分享,你就会逼着自己输入很多新的信息和技能。收集、整理、创意、分享这四个步骤就形成了个人生产力系统的一个闭环。也是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逐渐变成了知识、变成了具有洞察和创意的智慧。

其他

收集信息的渠道:

收集灵感:Flomo,Napkin (简短的文字信息)

cubox和一些浏览器的插件(网页信息)

专门的PDF阅读器和电子书的相应工具

管理图片和视频也有专门的工具

选择工具根据硬件场景来区分的。(比如收集、纸、电脑,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工具)

知识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每一个碎片信息都是知识块,然后通过双链接的方式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知识图谱。

信息分成三大类,主要来源于达芬奇培养完整头脑的一个原则。在碎片化的时代,可以说是跨界创新的一个最好的时候。可以快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信息。

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痛点就是日常的管理维护太困难了。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需要费时费力地去标记。一个笔记的标题、标签、内容的双链接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obsidian的模板功能和它的功能区功能就可以利用起来。一些固定的场景就可以设计成模板。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直接调用即可。比如读书笔记。每次使用模板可以快速固定格式、提高效率、是笔记具有标准化。创作是可以从标准化里面获得一些小idea。

























个人生产力系统的工作流程:收集、整理、创作、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