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骆驼祥子》公开课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特地提醒学生,上公开课只需要做到——自信大方,为什么这次我的学生这么拘谨呢?
相比常态课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今天的公开课我不是很满意,学生太安静了,没有享受课堂的快乐。

为了上好第六周的公开课,我觉得很有必要记录准备这次公开课时的心路历程。
这是我第一次上汇报型公开课,学生提前完成公开课的部分学习任务,或许这也是削弱学生好奇心的原因之一。
下次还是要慎重思考,选择更加理想的课堂组织方式,让课程内容保持神秘感。
其实正式上课前,我一共录屏试讲了三遍。试讲完毕,第二天我马上借班磨课。
由于磨课的班级对名著不熟悉,无法提前完成我课堂上的任务,所以磨课的班级都是当堂完成导学案。
在2班磨课时,我害怕自己过渡不自然,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自己即将讲的话上。
有几个学生能跟我对答如流,其他人因为不熟悉名著内容,无法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在3班磨课时有很多意外惊喜,此时的我已经记住了每一张PPT的过渡语,因此我显得更加从容淡定。
3班学生紧跟我的节奏,发散思维,结合实际生活畅所欲言,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不管是编辑朋友圈还是最后的想象思辨环节,3班的学生都能根据情节说出既正确又幽默的答案。
晚上回看3班的上课视频,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缓解了我一部分的压力。
周四一大早我就来到教室做课前准备:调试多媒体设备,检查学生上课用品,工整板书课题……
上课铃响了,我和5班的同学们开启了这趟语文之旅。
前面的三个学习任务都进展得很顺利,我觉得当时的我缺少评价语。
我深刻意识到:只有自己放轻松,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才能在课堂上跟学生真正产生“交流”,才能有新的东西生成。
讲到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时,距离下课还有20分钟。这时候我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在思考如何利用这20分钟。
当时真的有点慌了,因为这个环节学生发言不积极,我一边努力引导一边担心冷场。
5班的同学在想象思辨环节普遍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祥子穿越到现代社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最后我也从“能”和“不能”两个角度进行了小结,我鼓励批判性思维,不喜欢给学生强行灌输“正能量”。
距离下课还有一分钟,我让学生齐读我的课堂结束语。
这段话在呼应本课主题的同时,也是我对学生的寄语,震耳发聩。
读完寄语,公开课到此结束。
我的想法:1.保持课程内容的神秘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感官刺激。
2.保证充足睡眠,面带微笑,从容淡定,少关注听课老师的表情,全身心投入到师生互动中。
3.平时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过渡语和评价语。
4.随机应变轻松化解学生的冷场,调节课堂气氛。
5.把常态课当作公开课去上,提高师生默契度。
听课老师建议:最后引导学生说话时注意往积极方向去引导,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