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粵西地區方言的覺醒和粵語的衰退
粵西本來就一個方言大雜燴,不但有粵語,還有閩南語系,客家語系,但是總體來說相處還算是和諧。改革開放以後,港壇文化的興起,粵西受到第一波的衝擊,粵西遍地流行粵港文化,改革開放新生代漸漸的向粵港澳地區靠攏,方言口音也隨之變化。新生代年輕人都喜歡港台流行文化,對自己本地文化開始鄙視厭惡,都覺得自己的文化老土,落後。都喜歡模仿港澳台的生活方式,漸漸的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拋之腦後。
新千年以後,港澳台文化沒落,本土文化漸漸興盛,加之推普作用之下,粵語文化在粵西漸漸的退卻,地區方言文化慢慢的興起,粵西人不再以粵文化為榮,粵西非粵語群體已經醒悟,懂得如何去保護維護自己的方言文化。
粵西人文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粵西既有粵語文化,又有閩語文化,還有客家文化。粵語勢大,閩語保守,客語分散。所以給人容易造成錯覺,認為粵西就是所謂的廣府文化圈。然並卵,粵西和廣府文化圈格格不入。從地圖上看,廣府文化和高涼文化在陽春走廊上被阻擋開了。陽春南面是山,南面電白和陽春接釀是客家地區,北面是雲開山脈,陽春走廊上南面是客家地區,所以說廣府文化和高涼文化並不相連。

粵西方言的覺醒,粵文化本來在粵西很多地區就相當於外來文化。在湛江地區,粵文化相對於閩南文化,客家文化都是比較晚的。法屬廣州灣時期,大量粵人從珠三角擁入湛江地區,帶來在粵文化。抗戰時期更是擁入了大量的珠三角難民,難民落地生根,漸漸了同化當地非粵群體。在湛江地區,粵語又被稱之謂客語。湛江地區原本來就是閩黎語,和客家話,地僚話,海僚話等等。隨著粵文化的入侵,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茂名有著千年的高涼文化,茂名石油化工的興起,改革開放的春風,加之廣府文化的影響,漸漸丟棄千年的高涼文化。高涼文化和廣府文化都是嶺南文化瑰寶,放棄高涼文化擁抱廣府文化確實可惜,文化自信都已經丟失,還好現在高涼文化的覺醒,喚醒高涼人的文化自信。
粵西人自己的文化自己去維護,別人的文化再好也不屬於你,別人只覺得你沒有骨氣,會看不起你。自己的文化不好嗎?幹嘛非要去做別人看不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