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神考据】雷电将军角色演示中的姿态考究

2021-08-31 22:33 作者:原神空荧酒馆  | 我要投稿

视频下热评言:“雷电将军的坐法是半跏趺坐,俗称单盘。” 后续内容显然是复制了百度词条【半跏趺坐



但热评之言显然与事实相差甚多,自以为略懂坐禅,前来发考据文以正视听。


一、跏趺

,音:fū。“足”指脚,“夫”意为“外侧”、“外表”。“足”与“夫”联合起来表示“足背”

跏趺:指足背置于大腿

结跏趺坐释义:佛教徒坐禅法(见文末扩展阅读),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吉祥坐与降魔坐

吉祥坐分单盘与双盘,单盘(半趺)坐,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双盘(全趺、双趺)坐,最后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先将左脚放在右腿上);结手印以右手掌置左手上

降魔坐亦分为单盘、双盘,腿脚放置方位相反(最后将左脚放在右腿上);结手印以左手掌置右手上。吉祥坐与降魔坐,皆有传承;

古印度保存下来的佛像坐姿(五世纪),这二种坐姿都有,以吉祥坐为主。


二、图示说明

全跏趺坐,亦如来坐,双盘。瑜伽称莲花坐

左脚置右腿上,右脚置左腿上。


半跏趺(单盘)右足在下为如意坐(降魔坐),反之为金刚坐(吉祥坐)


一脚藏于下,一脚外露

显然,雷电将军的坐法并不属于“半跏趺坐”



四、与雷电将军接近的坐姿与手印

先说结论,该坐姿是融会多种文化的产物,并不是现实中某种教派的坐姿,

与一切真实人物、事件、团体、组织均无关联。

pv中雷电将军的坐姿

吐槽:如常人按此右足置于左膝下的坐法,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但雷电将军既然是悬浮空中,估计无此顾虑。


坐姿


半跏趺倚坐

左小腿放下,右小腿半跏趺坐。左脚下垂于地,右脚横叠于左膝上,左手自然下垂

▲半跏趺倚坐敦煌帛画,大英博物馆藏


天龙山石窟17号窟

天龙山石窟17号窟西壁五尊造像。中间主佛结跏趺坐于高莲座上,施无畏印。两侧各有一菩萨,恭敬地站着。再往外各有一菩萨,半跏趺倚坐于高基座上。


半跏思惟倚坐

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颊、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

半跏思惟坐不见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意义一是佛为菩萨时思惟众生苦的造像:一是弥勒菩萨的思惟像。

半跏趺思惟坐


半跏趺思惟坐


善跏趺坐

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又称倚坐。唐以后的佛像特别是大佛像多采用这种坐式,这种佛像又称为倚坐佛。据传,这也是释迦牟尼惯用的一种坐姿。

倚坐


游戏坐

一腿曲盘,另一腿下垂座前,呈半跏坐。

该坐法不要求自然下垂,常见足侧踏座下或莲花台


游戏坐


典型游戏坐


半跏游戏坐


手印

视频中雷电将军的手印为双手拇指食指相捻,均置于膝上。

角色演示中雷电将军的手印


说法印

也叫法轮印或释法印,是双手相结的手印(双手印)。它的形态是左手横放,右手向上。用拇指捻中指或食指、无名指作环状,并使其它手指自然舒张

源自佛陀释迦摩尼在瓦拉纳希附近斯里纳塔鹿野苑初次阐述“四圣谛”。这个历史事件也被称作为“初转法轮”。

说法印的两种形态


施依印

在藏族艺术中,护法印也被普遍称作(均属于)施依印,左右两手均可结此手印(单手印)。度母的八大化身或观音菩萨常结此手印,她们使人免遭“八难”。掌心向上朝外可以结出此手印。有时,在降伏令人恐惧之物时要掌心向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和拇指相触形成一个圆圈也可结出施依印,此时其他三指向上直伸。

圆圈象征着施依是方法和智慧的结合,三个直伸的手指代表佛、法、僧“三宝”是所依之物。度母的各种化身都用她们的“智慧”左手结此手印,同时手握着一朵洁白莲花的莲茎,指尖相触形成圆圈内。

施依印


智慧手印

瑜伽手印,手掌向上,大拇指与食指相加,其他三指自然伸展

智慧手印


瑜伽冥想时双手常结智慧手印

莲花坐并结智慧手印


加注:耶稣手印

引自:https://dailycold.tw/16846/耶穌的手勢/

东正教跟天主教在分离之前本是一家,东正教自然也有手势的传统。在东正教中,耶稣跟圣人是用右手來祝福,圣人的手势其实代表的是希腊文的耶稣(Ιησούς)跟基督( Χριστός)。所以手势由外而內,是耶稣基督的缩写ΙςΧς。 根据《腓立比书》2:10「叫一切在天上的、 地上的、 和地底下的、 因耶稣的名、 无不屈膝」,所以圣人是根据耶稣的名给予祝福。

五根手指拼合呈【ΙςΧς】


而耶稣的手势不仅拼出ΙςΧς,无名指跟拇指也合在一起,代表透过耶稣把人跟神连结起来。



五、结语

雷电将军的坐姿参考了佛教坐姿中【半跏趺倚坐】、【游戏坐】,低头沉思略有【半跏思惟倚坐】“思惟众生苦”的意蕴。

雷电将军手印参考了【说法印】,双手置于膝上的表现。参考了瑜伽中冥想时双手结智慧印的姿态

均做出了变形(避嫌)处理。


原神视频、公告中多次指明架空世界】、【本作品纯属虚构】,还望大家理性考据,切勿对号入座

本作品纯属虚构,与一切真实人物、事件、团体、组织均无关联


六、延伸探讨

现今社会信息流通迅速,世界文化也产生了相当大的传播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并不拘泥于完全规范、正统。

例如道教中的打坐原不要求双盘,单盘甚至散盘即可。但现今道士也多用双盘。


旧时佛与比丘众在户外席地而坐,有卫生安全问题,故许比丘尼(女僧人)在禅定时半跏趺坐(见下扩展阅读)。而现今环境卫生条件大好过从前,便不需要拘泥于此。


古印度装束多为一块整布覆盖全身,偏袒右肩方便活动。释迦牟尼诸多画像均如此。

现今泰国僧人服装仍然是近似的款式。

在中国,诸多佛像服饰也“入乡随俗” 例如龙门石窟中,诸多佛像着交领右衽服饰、宽袍大袖、腰间束带等中国传统服饰特征,甚至有披帛、半臂等极具时代特点的装扮。


衣服衫领敞开,袒露胸怀,这是北魏文人雅士的典型服饰。

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而建的功德窟。其主尊袈裟敞开衣领,衣服折皱宽大密集,袖子宽松肥大,显得安详、静穆。


佛像中的披帛


半臂天王像


六、扩展阅读


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中云:“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跏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

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侧顺生轻安,最为胜故。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己,极信敬故。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

换言之,即结跏趺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

摘自黄现璠撰《印度佛教坐俗之研究》(上),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版第二十六期,1941年7月23日


总结:助精神内敛,外形端庄威仪,佛教仪式礼节



菩萨、比丘尼半跏趺由来

引用自:http://www.xindeng.org/meiwen/24806.html


  《四分律藏》:时比丘尼结跏趺坐。血不净出。污脚跟指奇间。行乞食时虫草着脚。诸居士见皆嗤笑。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应结跏趺坐。彼疑不敢半跏趺坐。佛言听半坐。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译文:

  当时,比丘尼在例假时期,结跏趺坐,有不净的精血流出来,污染脚及脚指间,在行乞食的时候,有草也被脚上的血所沾染,虫也被脚上的精血所沾染,居士们见到都讥笑比丘尼。比丘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佛陀,佛陀说:比丘尼不应当结跏趺坐,比丘尼们不敢半跏趺坐,佛说可以半跏趺坐。

  《十诵律》:佛在舍卫国。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中前着衣持钵行乞食。食后以尼师檀着左肩上,入安陀林中大坐一树下,时有蛇来入女根中。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大坐。若大坐,突吉罗。若展一脚坐,不犯。’”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译文:佛陀在舍卫国,当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在午时前整理衣服,拿着钵盂去乞食,乞食后,用坐垫放在左肩上,进入安陀树林中在一大树下跏趺坐。这时,有蛇进入女根中,这个事情告诉了佛陀,佛陀说:从今以后不允许比丘尼跏趺坐,如果跏趺坐,犯突吉罗。如果伸展一脚坐(半跏趺坐-单盘),不犯。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有诸比丘尼加趺坐,月水出污脚跟,人见讥呵;又有一比丘尼加趺坐,蜣螂虫入女根中,以此致病。白佛,佛言:‘一切比丘尼皆应累趺坐,若加趺坐应互伸一脚,犯者突吉罗!’”

  心灯佛教文化译文:有众比丘尼,跏趺坐,例假时精血流出,污染脚跟,人们见到后都讥笑比丘尼,又有一位比丘尼跏趺坐,有蜣螂虫进入女根之中,以此导致疾病产生,比丘把这件事告诉了佛陀,佛陀说:一切比丘尼都应当双腿叠加而半跏趺坐,如果跏趺坐,应当互相伸一脚,违犯的人,犯突吉罗罪。

  突吉罗是属于罪行最轻的一类。

  以上三种律藏,记载的三个故事佛陀分别说了三次,一次是因为让周围居士讥笑而不可以跏趺坐,但是没有说坐了犯罪过,后面两种不仅仅让居士讥笑,且有虫类钻入,伤害比丘尼身心健康,所以佛陀再一次说比丘尼不能跏趺坐,否则违犯的话就突吉罗。



轮王坐,亦称“自在坐”,它与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一起称为诸佛三种最常见的坐姿。它的姿势为右膝曲起,左足成半趺状或下垂于坐前,右臂直伸置于右膝上,左手自然抚于座上。由于这种坐法自在舒坦,十分放松和惬意,所以把它称作是“自在坐”。这种自在坐早期是出现于印度阿姜塔石窟的龙王像上,在宋代以后成为中国菩萨造像的流行形式。

自在坐




【原神考据】雷电将军角色演示中的姿态考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