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_Skane

开头预警:本期有一些比较冷僻的膜翅目、双翅目昆虫和清晰度不佳的图片。

一部分酸模属植物的果实边缘有明显的刺,在国内,常见的有刺种类是尼泊尔酸模,但本种在国内的分布也比较广泛。

非常漂亮的紫草科植物,在欧洲比较常见,但国内不产。
背景里还有荠和荞麦。

瑞典只有六种蠼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国内没有分布,但河北海关曾经检出过。本种在美国有稳定的入侵种群,但是我很怀疑它能不能在中国生存。一般的入侵物种几乎不可能顶着北方的冬季风活到下一个春天。何况球螋属在国内的多样性和数量都不低,天敌可不会因为它金发碧眼就下不去嘴。


两种盲蝽,配色差别很大,前者主要隐藏在花丛中,后者主要隐藏在草丛中,保护色的选择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你的恶名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种露尾甲因为蛀食油菜花而被欧亚大陆各地的油菜种植户和植物保护从业者熟知。
其实它的食谱还蛮广泛的,各种开花的野草上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囊花萤的分类地位有分歧,有人觉得应该把它放在拟花萤科下面,有人觉得应该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不懂生殖器的野蛮人,我觉得它就是拟花萤。
国内应该是有这个属,但是这个种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常见的小型弄蝶,天气越热越活泼。
国内也有,不过国内蝴蝶种类太多,长得像的不一定真的是。

在当地非常常见的种类,生态位接近国内的矍眼蝶属。

当地常见斑蛾中唯一一种绿色的,其他的都是红色。

看,这就是一种红色的斑蛾。
这个属有很多长得差不多的种类,最好参考文字描述来鉴别。

画质不佳,主要是因为我当时根本没想拍它,它自己跑到画面里了。
小蜂都长得差不多(暴论)。

隧蜂科的巢寄生类群,擅长把自己的卵过继给亲戚。

本种在养蜂界被称为欧洲蜂狼,经常捕杀蜜蜂来喂养后代,不招蜂农喜欢。有些地区还有专门的小册子教蜂农辨别蜂狼。
国内也有,而且不少。
#以下为双翅目,有些种类比较奇葩,建议不喜欢苍蝇的朋友谨慎行事。

体型比较大的舞虻,常见,国内似乎没有记录。
见于多种植物的花上,偏好蓝紫色。

小型鹬虻,平心而论,不太常见。
这个属在国内很常见,本种没有记录。

小型的访花水虻,长相奇崛,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什么小型无瓣蝇类。
国内有同属的记录。

别看它长得灰头土脸,某种程度上说这货应该在丽蝇科。
国内不产,但粉蝇属在国内还是比较常见的。
本种是海关检疫的目标之一。海关检疫的那一套东西跟我经常用的还不太一样,他们要辨认幼虫,更困难一些。

这个就是比较典型的丽蝇科。很多人把丽蝇科,尤其是绿蝇属叫做绿头苍蝇,我其实不太理解,因为绿蝇全身上下只有头和腿不是绿的。
大部分丽蝇科在尸体上产卵。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生活史,因此可以通过尸体上蝇蛆的种类和大小来判断死亡时间。不过,能用到这种方法的时候,尸体的味道可真是一言难尽。

中型寄蝇,体表的粉被比较发达。
国内有记录,但资料不完整,很难说清国内的具体分布范围。

大型种类,翅基部的橘色部分是比较明显的鉴定特征。相似的性状还见于蝇科的墨蝇属。不过,蝇科和寄蝇科在翅脉上的差异实在太过巨大,很难认错。
国内对本种最早的的正式记录是在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章,我简单看了一眼,他们其实早在90年代就采到了标本,但一直定不出来,到2011年才有人确定到属。

小型秆蝇,体色多变,图中的个体颜色较浅。
比较危险的小麦害虫,由于野生禾本科植物很多,很难控制。其幼虫钻入小麦茎秆中栖息,像某些象甲一样,一旦被它钻进去,农药就不容易起效了。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防治方法是在幼虫孵化之前用高毒性的有机农药高强度覆盖,有点费钱。
好在它不像蝗虫一样长距离迁飞,很难形成大规模灾害。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