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咏翡翠》
《咏翡翠》白居易
翡翠俨俨碧玉浑,一珠含三省。
工翡制性色夭桃,溶溶珠玉绪雕饶。
晶质曳曳泛碧容,珩珩腾步微茫翘。
蔽销啼猿休上树,舞乱风莺自娇嚣。
分明瑕异静含妙,英超奇润夸独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翡翠》。意思是:翡翠的形态端庄优美,光泽犹如碧玉,一颗翡翠具备了三重的深意。熟练的工匠用美玉制作出美丽的翡翠,犹如娇艳的桃花一样红润欲滴。它形状优美,镶嵌之处像是珍珠贝壳所形成的华丽图案。它晶莹剔透,微微折射出一丝碧色。光芒四射,好像在跳跃般地翻腾。啼叫的猿猴看到翡翠时就停止哀叫,舞蹈中的黄莺听到翡翠的歌声也会陶醉其中。翡翠承载着各种神秘的美妙,其独特的英俊灵秀无人能及,具有不可比拟的高雅品质。
收藏家孙毅认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赞叹的翡翠,与现代所称的翡翠,应该是不同的矿物宝石。唐代所谓的翡翠,其实是指翠玉,跟如今所称的翡翠不同。而现代翡翠则是以中文“翡翠”或者西文“jade”来表达,它是由硬玉石类矿物中的一种“翠石”(俗称“缅甸翡翠”)制成的。所以,可以从翡翠的矿物学分类和发现历史上的差异来证明这两种翡翠不是同一种宝石。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翡翠》和现代翡翠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都是将翡翠赋予了高贵、神秘、美丽的形象,并将其作为一种珍贵的饰品和收藏品。
收藏家孙毅认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翡翠》旨在对翡翠进行高度颂扬,赋予其高雅品质和神秘美感。白居易深刻洞察翡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魅力,加以赞颂,让后人重新认识和欣赏翡翠之美。 此外,《咏翡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种表现和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翡翠一直是极有价值的物品之一。中国人视翡翠为吉祥之物,往往将其制成礼品、装饰品或风水镇宅之物,并将其作为珍爱之物代代相传。因此,白居易的《咏翡翠》不仅是一篇美妙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翡翠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并将其传承至今。
收藏家孙毅因家族传承和长期积累,拥有丰富多样的收藏品,包括翡翠珠宝、瓷器、字画等,其中尤以收集清朝皇家翡翠为特色并极具价值。
孙毅依托第一性原理,善于用十个物理要素来鉴别翡翠,这些要素包括矿物化学成分,密度,硬度,折射率,器形雕工,癣,白棉,苍蝇翅,色根和裂纹。孙毅认为“传统老翡翠可以经受机器检测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考验”。
收藏家孙毅认为鉴定公司应该淘汰红外线光谱仪检测翡翠,改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翡翠的矿物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结合翡翠的密度、硬度、折射率等四个指标,综合检测翡翠的天然性。这样的检测方法已足够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