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1
从这一篇开始的就是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了。前面我们已经把康德的认识论中的时空观,也就是感性论介绍了一下。康德的感性论这个词,先是被用在关于美和艺术的理论上,后来又被日本人翻译成“美学”。但其实这个词在康德这里指得很清楚,就是感性论,康德的“美学”有另外的词来表示。所以你看到有些康德里的“美学”,要清楚到底是认识论中的感性论,还是真的的“美学”。
一、知性与理性的关系
这篇的内容,主要是先了解清楚知性和理性的关系。知性在康德这里是认识论的第二个层次,范畴以及原理,或者说他的范畴论。在康德看来范畴论主要是关于知性的学说,它跟感性相比已经是更高的一个层次了。我们通常讲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康德那里,理性这个词被分为“知性”和“理性”两个层次,通常的翻译下,“知性”和“理性”都是差不多的,“知性”有时候也翻译成理智、理解,“理性”有时候也被翻译成理智。但是在康德这里,这两个词被区分开了,“知性”和“理性”作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出现在他的认识论里。知性和理性一样,都属于高级认识能力,所以也可以成为纯粹理性批判。感性就属于低级认识能力,或者说,一种接受能力,知性和感性才是一种认识能力。范畴论以及范畴论的原理,就是知性的原理。在这个范围里面,它是解决自然科学何以可能这个问题。感性论是解决数学何以可能这个问题的,由于对时间和空间的先天认识能力,所以使得几何学和数学建立起来了。所以在这一部分,讲的就是范畴如何使得自然科学成为可能。先验逻辑相比于先验感性论,显然是更高的层次,我们从感性那里接受了经验材料以后,我们就要通过逻辑来把知识建立起来。你光是感性材料那还不能成为知识啊,你还必须有一套先天的逻辑形式,把这些经验材料建立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就像光是有数学还不能算是有严格的知识了,我们必须把数学运用在自然界,比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必须用在自然科学方面,才能形成自然科学的思想。真正严格的知识,是要有关经验对象的知识,那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就算了。
先验分析论主要分析我们现有的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从里面分析出先验的部分,知识已经在这里了,你不可否认,休谟想要否认那些知识,那是徒劳的,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康德不和休谟争论到底有没有知识。因为我们的知识已经有了,大家已经公认了,但是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它何以可能,从里面分析出它的先天条件,这是我们哲学家的任务。但是休谟最为一个怀疑论者,是没有办法真正驳斥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怀疑论者他怀疑一切,一切都是存疑的,你是拿不出真实的根据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怀疑是很简单的,建立起什么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所以康德不和他正面冲突,他不和休谟争,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几何学、数学、物理学可靠了,我们只要知道它到底是何以可靠的,它可靠的依据何在?我们就要从这些现实可靠的知识里面去把它的前提分析出来,所以叫先验分析论,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