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存/末刀】《秋蝉异梦录》内容整理
以下全部资料整理自腾讯光子工作室群发行的单机游戏《末刀》。
[卷一·陨铁剑]
数百年前,曾有赤火飞行坠落金兰城郊,坠地之际,地动山摇,响声震天。原本平坦之田地,竟被飞星砸出一深不见底之巨坑。自那以后,每当夜深之时,便有诸多似人非人之野兽自洞中爬出,其身形巨大丑陋无比,在城中无恶不作。衙门深受其扰,却又无能为力,唯有张贴告示,重金悬赏,若能封住洞口,不让野兽作恶,赏赐黄金万两。
消息一出,无数正义之士奋勇深入洞口一探究竟,然大多数人皆怯于怪兽,不敢深入深坑。那些下定决心至洞底之武林高手,亦皆有去无回。彼时江湖少年翘楚司马无忌亦决定深入洞口一探究竟。司马无忌虽年仅十六,然武功天分极高,在江湖中鲜有对手。尤其轻功造诣极高,江湖中再无第二人适合至洞底。
然与众人相同,他入洞后便再无音讯。然自他入洞之后,洞口亦无野兽现身。随野兽消失,人们亦渐淡忘此事。
然谁料,春去秋来六十载后,司马无忌竟带一把漆黑陨铁剑重出江湖。更令人惊奇者,六十年时光未曾在他身上留痕,犹如当出十六岁之少年。
据司马无忌所言,洞深不见底,越往下怪兽愈多,他行轻功约两日乃至洞底。洞底有暗河,河畔一纯铁圆屋,屋侧有一小门,他径直进入。圆屋内甚奇特,无灯火照明,然房内明亮无比。房四周摆一圈青铜异像,正中有一人高青铜鼎,一白发老者盘膝冥想于鼎前。
司马无忌心生异感,顿觉老者非凡人,故不敢轻举妄动。老者似察觉其至,睁眼起身,问其来意。司马无忌如实相告,老者叹气,言一切皆可解决。言毕,转身面向青铜鼎,双手摩擦鼎上,顷刻间,鼎内水沸腾,七彩白烟弥漫,浓烈臭气令司马无忌头晕目眩,喘不过气。
恍惚中只听见老者怒吼“闭眼!”,司马无忌便闭眼昏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司马无忌躺于洞底暗河畔,怀中紧抱一把漆黑陨铁剑。
环顾四周,圆铁屋及白发老者已消失无踪。
陨铁剑,通体漆黑无光,长三尺宽四寸重五两,削铁如泥吹毛即断。
司马无忌自洞中归来之时,适逢北狄入侵中原,中原武林人士纷纷举旗共聚雁翔城共议抵抗北狄之大计。
然而北狄早已派出其精锐高手在雁翔城设下了埋伏,武林群豪全数落入北狄圈套,被打个措手不及。危难之际,司马无忌突然出现,凭借手中那把陨铁剑,以一己之力击退数十名北狄高手,一战成名。
自是以后,江湖便无人不知司马无忌以及他手中那把陨铁剑,一时间司马无忌风光无比。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过后,司马无忌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身体多处皮肤开始出现溃烂,且愈演愈烈,他四处寻医,却没有哪个医生能看出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又是半年过去,司马无忌终于还是抵不住这恶疾,黯然逝世。
司马无忌无亲人,归天后,陨铁剑之归属成为一个新难题。
江湖群豪争论不休,盖皆欲得此陨铁剑,终武林盟主风华子提议由其代为保管,乃平息此次争剑风波。
风华子得陨铁剑后甚喜,每日随身携剑,寝息亦以剑枕侧。然不足两月,风华子亦患司马无忌之疾,病逝。
风华子殁后,一群黑衣人趁夜劫其府邸,陨铁剑亦被黑衣人带去,不知所踪。
半年后,青松门掌门青云真人亦患同疾,果然殁后,人在其床底发现陨铁剑。
然陨铁剑已成不祥之兆,持之者皆命不久矣。
西域之西有一小国名为修罗,修罗国中多异人,好研究世间诸奇事,信仰与众不同。
异人首领称大天师。大天师闻陨铁剑之传言,连夜赴中原,欲探陨铁剑之奥秘。
时陨铁剑已随青云真人葬于地下,那大天师施奇妖法,隔空取剑出泥土,随即细观陨铁剑,断定其绝非凡物,剑内藏天大之秘。
尔后大天师日夜研究陨铁剑,身体竟未受剑之影响,未患奇恶疾。
一年后,大天师研究陨铁剑竟告终,成数名《天陨经》,书内容博大精深,为旷世奇书,成异人秘书不外传。
一夏日夜,巨响中,有人见圆火球自塔中弹射,冲向黑暗天空,奔向繁星。
随后奇火大起,烧三日三夜,毁异人中原分舵。
自此,陨铁剑不再现世。
碎碎念:
很神奇的小故事。少年从洞里带出的剑我怀疑是用放射性元素打造的,大天师之前的每任持有者都死于辐射引发的疾病。
大天师不会在搓什么核平武器吧。
备注:
1-4的书籍在官方藏彩蛋的地方靠下,具体搜索方式可以找B站上以前的末刀彩蛋视频。

[卷二·神医]
药村乃小村,背依药山,山上草木繁茂,药材无数。药村之家,皆以采药为生。
吾一生经历诸事,多为琐碎,唯一事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吾年仅十余,村中常有药贩子来购药材。彼时,一人随药贩子至药村。吾一见即知非药贩子,其身披雪白长袍,面庞清秀,似少年,举止优雅谦和。其言语缓慢,声音轻柔,须屏息方能听清。
其自称江湖郎中,幼时学医,欲在药村长住,借此地药材研究医术。初村长疑虑,然其出示银子,村长即设宴款待,长租村尾空置房屋 予之。
其生活古怪,白日鲜见其出门,偶尔傍晚背篮上山采药。初村民劝其勿夜行,恐遇猛兽,然其数次安全归来,众习以为常。其采药亦奇特,吾等皆未见过,即村中经验丰富者亦不知其药材出处,名字末闻,药贩子亦未曾收购。
他采药归后数日,常闭门炼药。炼药时,其屋散发奇异气味,或臭,或香,或带刺鼻油脂味。众不知其炼何药,吾曾问及,其言乃救人之药。
半载有余,众人习其奇行,不觉异也。渐入村生活,或有疾病者,亦助之治疗。久之,其医术奇佳,无不可治之病。诊病不把脉,不问病情,惟视病者半炷香时,即知病根所在,开罕见之方,病即除矣。
药贩子遍历四方,或有旧伤,皆在其治疗下康复。一跛足者,经治疗后竟能行走。其神奇医术远播,外地人慕名而来求诊。村中客栈林立,品山楼亦于此时开业。
众人皆赞其神奇医术,如华佗再世。闻一哑者,经治疗后能言;京城富商惠重病,咳血不止,名医皆言其命不久矣,然经其治疗,病即愈矣。
随名声远播,江湖人士求治古怪内伤者众,然彼此间矛盾重重,常在村中闹事。后其言:求诊者皆可,然若在村中斗殴,则绝不接待。自此,江湖人士谨慎多矣,来村者皆病人,不再计较往事。闻仇家在村中化解恩怨。
药村名声在江湖中盛,无人不知。其人亦有江湖称号“神医”。然其名声远播,为后事及其离去埋下伏笔。
魔教主彭破天至药村之日,村中诸客皆夜行远去,江湖规矩虽禁药村动手,然彭破天何事不敢,何人敢阻?彭破天亦为病来,无人知谁能重伤彭破天,然彭破天经脉已断,多年功力尽废,非异常之躯支撑,恐至药村不可。
初,神医不欲为彭破天诊治,彭破天恶人也,多无辜之命丧于彭破天手。然彭破天非独来,同行紫衣女子一人。紫衣女子出,神医面露复杂之情,紫衣女子言一名,神医真名也。神医变矣,搀扶彭破天,与紫衣女子入屋,关门焉。
夜间,屋中油灯不灭,谈论良久,不知何论,然神医与紫衣女子昔日相识,关系非凡。次日,神医独上山采药,半月后归,屋中闭门二月矣。
二月后,彭破天伤愈,神医治之,面色红光,神采奕奕,偷瞄之人皆战栗,恐惧无尽。彭破天至村首柳杉树,五人方能环抱,忽掌出,树心惊雷巨响,树爆裂,木片散地,彭破天自满,仰天大笑,望神医憔悴之面。
彭破天日:今已痊愈,功力更胜,神医先生,履行盟约。神医望紫衣女子,点头。彭破天日:需我助否?神医日:吾自可。言毕,神医取匕首二把,望紫衣女子,眼不眨,刺向己目。
夫神医失明之后,不复为人诊病,药村亦恢复昔日之宁静。或有求师学医者,皆被婉拒。莫知彭破天来访之夜,他与彭破天何许约定,使其甘愿自毁双目。彼时,吾常往其家送食,与之渐熟,他亦语吾往事。吾始知其生于洛阳医家,全家皆以祖传古医书学医。后家中变故,其独至药村。然吾问彭破天及紫衣女子之事,其则默然。
彼时,彭破天再出江湖,血雨腥风再起。药贩子言:外间世道不太平,药村为佳。吾将江湖事告之,他听之甚认真,亦甚痛苦。一日,他问吾:此皆彼之过乎?吾日:非也,彼仅救一人,惟其为恶人耳。彼日:吾所救者,远不及他所杀之众。
后,他于后院练剑,有破损剑谱,亦祖传之物。他以双手持剑,初时令吾对照书籍,以正其姿势。然其学得甚快,不久便记住所有姿势,不复需吾。吾犹喜坐旁观之,其剑越发迅疾,难以想象他于黑暗中挥舞双剑时,心中所想。
秋日黄昏,一阵秋风吹来,金黄落叶飘至后院,他于落叶中舞剑,每片叶皆被整齐切为两半。风息,世界寂静无比。
离药村之前一日.他将医书及剑谱付吾。令吾代为保管。吾不知彼将往何处,知其必不告吾,或吾已隐约知其答桉。吾问彼:将复归乎?彼曰:事毕,必归。他去之日,正值初冬之雪。吾独立,望其渐行渐远,他回首望吾。吾忽忆彭破天去时,紫衣女子亦曾回望,眼中皆是泪花。
碎碎念:
医师能为紫衣女子救人,根据我阅读小说的经验,不是亲情就是爱情(?)

[卷三·独臂刀客]
遥远之深山中,有母子相依,母日夜劳作,耕田织布,少年则苦练父遗刀谱。时光荏苒,母日益衰老,少年身体渐壮,刀法亦愈娴熟。
少年年满十八之日,母子共餐毕,母自床下取一物,麻布紧裹。逐层揭开,乃一把寒光闪烁之七星宝刀。母日:此尔父生前遗物,今尔年满十八,宜继承此刀。少年喜,接过宝刀,于院中展示多年所学刀法,母慰然笑,份佛见少年之父当年英姿。
母告少年:尔父当年被一独臂刀客所害。如今时机成熟,尔当持宝刀下山,寻父仇人于江湖,报仇雪耻。少年虽不舍母,然心知身为家中唯一男子,应承此责。
翌日晨,少年携宝刀,别母,始寻仇人之旅。
少年下山后,四处游历打听独臂刀客之踪迹,然终无进展。西峰镇郊外有茶馆,因交通要道,江湖人士众多。少年以此地可打听消息,且积累盘缠,遂决定在此多待。
茶馆主人善良老实,知少年之目的,答应留其帮工。主人有女虹妹,年龄与少年相彷,不久两人暗生情愫。
一日,群鬓毛大汉骑黑马闯入茶馆,面目狞狞,喧嚣不已。首领见虹妹美貌,心生歹意,欲掳之。少年见状,立拔七星宝刀与大汉交战。虽以少敌多,但少年刀法凌厉,不落下风。然首领非等闲之辈,双手持刀与少年打得有来有回。眼见少年陷入缠斗,他人欲趁机掳虹妹,少年奋不顾身欲阻,却被首领背后偷袭,斩断一臂。少年愤怒,忘疼痛,单手挥刀,快如闪电,遂击败众大汉。首领临死惊讶日:此少年之独臂刀法竟与洛阳玉刀帮帮主如出一辙。
少年忽悟仇人亦独臂,疑为洛阳玉刀帮帮主,欲询问,首领已断气。数日后,少年养好断臂之伤,决定赴洛阳。临行前告虹妹:待复仇之日,必回来迎娶虹妹。
少年至洛阳,四处探听,知玉刀帮府邸戒备森严,难以进入。然数日后,帮主子满月宴,将开门设宴,迎江湖人士。少年乘机混入众人,远观帮主,确信其为仇人。然宴会众多江湖人士,少年暗藏,待人稀时再行动。
宴毕,人们纷纷离去,热闹大厅变得寂静。少年见帮主独坐沉思,帮主忽言:出来吧,吾猜你已藏久矣。少年惊讶,原来帮主早已察觉。遂提刀现身。
帮主看少年及其七星宝刀,神情复杂,问:来寻仇乎?少年点头,紧握刀柄。帮主又言:如此复仇,恐仇恨永无止境,能放过我乎?少年大笑:岂料玉刀帮主言如此窝囊,吾岂能放过?帮主摇头,叹气,言:出刀吧。
少年与帮主皆独臂持刀,交手后,少年惊觉帮主刀法与己相同,不分胜负。然少年年轻气盛,渐占上风。帮主失手,少年抓住机会,一刀报仇。
帮主夫人闻叫声,携满月之子赶至大厅,见帮主已倒地,大哭不已。少年望向母子,心生怜悯,想起与母亲在深山艰辛生活,又想大仇已报,顿感头晕目眩。遂扔下宝刀,恍惚离去,留下哭泣之母子。
少年复返西峰镇郊茶馆,虹妹远见,奔至抱之。虹妹日:吾以为汝不归矣。少年日:吾已归。
少年与虹妹回深山,欲告母报仇成功。然木屋空荡,母亲不见。下山后,少年与虹妹成亲,共经营茶馆,生活简单而幸福。
后北狄侵中原,武林人士共抗。少年忧国家安危,决心前往。与北狄对抗中,少年屡胜强敌,不久便名声远扬。北狄退兵后,数十侠士共追随少年,少年遂创立星刀帮。
十八年过去,少年已非少年,星刀帮壮大,成江湖大帮。是年,虹妹怀子,喜极。子出生后,举办盛大满月宴。
满月宴当日,江湖人士道喜,气派非凡。宴毕,人们纷纷离去,热闹大厅变得寂静。帮主独坐回想一生,忽觉似曾相识,冒冷汗。情不自禁曰:出来吧,吾猜你已藏久矣。
言毕,一少年自屋梁一跃而下,手中所握正是七星宝刀。
碎碎念:
看到少年断臂的时候就有猜到是循环了。
备注:
第三卷第四节(3-4)的位置比较刁钻,要走水路,在本节的第二个场景。

有人在群里问走水路是不是bug,制作组在群里说有一关不是我才意识到应该去哪里找(但是还是没找到,直到群里有佬发了张水路截图缩小了范围我才找到……)

[卷四·武疯子]
西凉城富甲一方之林富荣,晚年得一子,名曰林云鹤。林云鹤自幼习武,天资惊人。父亲见之,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授。师傳们皆称赞林云鹤为武学奇才,剑法一见即记,且善于融会贯通。半年之间,多数师傅已无新招可教。
林家有一老仆,其子孙小勇与林云鹤年龄相仿。孙小勇自幼助父挑水砍柴,虽未曾正式学武,然身形高大,力量惊人。八岁时已与成年人无异。林云鹤与孙小勇友好,不计主仆之分,时常教授武技。孙小勇学习缓慢,仅能掌握基本招式,然因天生神力,基本招式亦能发挥巨大威力。
林云鹤年十四,父亲见其武学天赋,欲使子精进武艺,成为武林大快,光宗耀祖。遂托关系,欲使当时江湖第一门派崆峒派收林云鹤为徒。崆峒派早闻林云鹤之名,且林富荣地位显赫,不可怠慢。掌门亲自造访林家,欲一探究竟。
掌门潜伏门后,窥见林云鹤练武,见其剑法沉稳潇洒,暗藏玄机,一时竟忘其年仅十四。掌门大喜,欣然收林云鹤为徒。林富荣告知掌门,林云鹤自幼未尝艰辛,欲使孙小勇随行照顾。掌门表示,崆峒派一般不准外人进入,然可让孙小勇成为外门弟子,同行崆峒派,照顾林云鹤之起居。
林云鹤入崆峒派之后,进境神速,不满一载已掌握派中入门剑法,且获掌门破例收为亲传弟子,乃新一代之佼佼者。然而,孙小勇之进步更令人惊喜。于照顾林云鹤起居之余,亦学习崆峒派外门基础功法,虽学习缓慢,然以天生神力,使基础招式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之威力。在外门弟子中无敌手,即使内门弟子亦难以战胜。
林云鹤见孙小勇进境神速,甚喜,私下指点其招式之误,甚至偷教内门招式。然孙小勇仅能学习适合己者,林云鹤言其难以学得正统武功,孙小勇却认为正统武功非已所需,以已之力量为优势,仅需学习适合发挥优势之招式。林云鹤恍然,孙小勇虽表面笨拙,实则走另一条武学之路。
转眼四载,林云鹤与孙小勇已成年。武林青年一代比武大会将至,崆峒派先行内部比武,选出代表参加大会之青年才俊。掌门独女亦已成年,获胜者可与之成亲,意味着此次此武亦为下一代掌门人选之选拔。
崆峒派年轻弟子跃跃欲试,然皆知林云鹤之实力,仅欲碰运气。果然,林云鹤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晋级决赛,对手竟为孙小勇。内部比武无限制外门弟子参加,孙小勇报名后遭嘲笑,然比赛后,嘲笑者皆噤若寒蝉。众人暗自感叹,孙小勇与林云鹤孰强孰弱。
林云鹤与孙小勇 虽常私下探讨武艺,未曾真正此试。比试开始,林云鹤剑法如行云流水,瞬间占据优势。孙小勇多为躲避,然一瞬间,见林云鹤剑法多余一步,遂使出林云鹤所教之内门剑法跨剑步,以木剑撞向对方木剑。木剑相碰,木屑飞舞,林云鹤感受巨力传至手中,手中剑被击飞,全身受力冲击,瘫倒地上,汗如雨下。
孙小勇胜矣,场中鸦雀无声。然掌门怒曰:「孙小勇乃外门弟子,然刚之一击乃内门剑法之跨剑步。崆峒派外门弟子窃学内门功法,大忌也。窃学者应逐出门派。」孙小勇惊惧,急跪地下,言已不知此招乃内门功法,但觉适合己便学之,望掌门原谅。掌门曰:「尔窃学武功,何以不知内门功法?」孙小勇言:「授招者未提及,以为外门招式耳。」掌门曰:「何人胆大,竟将内门功夫授外门弟子?」孙小勇忽悟,若言此招乃林云鹤所授,必害林云鹤,遂不敢言。林云鹤开口曰:「掌门大人,孙小勇之跨剑步乃在下所授,孙小勇不知内门功法,皆在下之过。」言毕,林云鹤起身脱去崆峒派衣,对掌门磕头,独自离去。
林云鹤去后,久无人言。孙小勇跪地,脑中空白。掌门曰:「孙小勇不知情,无罪。内部比武第一者孙小勇,晋升内门弟子。然武林青年比武大会,孙小勇须得第一,否则受罚。」孙小勇闻之,立言必做到,偷瞄掌门独女。
林云鹤如失魂离崆峒派,一路落魄,思索对决。后登山峰,望远山云海,微风吹来,感世界之广大,自己仅生活于家与崆峒派。应游历世界。孙小勇战胜己,因善用优势。己应善用优势提升武艺。孙小勇力大无穷,己则习武速度快。应游历世界学武,发挥长处。
林云鹤以剑划破面,莲头垢面,成疯子。江湖门派皆见此疯子,挑战各派,屡败屡战。无人知疯子窃学招式。十载二十载叁十载,林云鹤遍历世界,挑战成长,实战能力倍增,各派武功融会贯通,创独特武功。江湖称之「武疯子」。
庚寅年间,天下大旱,粮食短缺,民众疾苦。林云鹤游历四海,见众生皆苦,遂劫富济贫,开仓放粮,成江洋大盗。时孙小勇已为崆峒派掌门,欲谋武林盟主之位。闻江湖有“武疯子”四处劫富,武功高强,孙小勇欲一试此人。孙不知“武疯子”即林云鹤,而林云鹤记得孙小勇。二人相见,林云鹤见孙小勇华服轩昂,忆起昔日共研武学之时,感慨万千。
孙小勇曰:“今天下大早,尔疯子乘机以武劫富,今日我当替武林除害。”林云鹤日:“我劫者皆富人,家中粮多,而百姓饥饿,我欲令众生得食以活。”孙小勇怒斥:“胡言乱语!”言毕持剑攻林云鹤,林云鹤避而不击。林云鹤观孙小勇武艺未进,仍凭天赋神力使简单招式。然神力虽强,招式简单终究难伤林云鹤。林云鹤忆若当年仍在崆峒派,武艺亦难有长进。思毕,林云鹤避孙小勇一剑,反掌击之。此掌仅用三成力,孙小勇剑碎,倒地。林云鹤曰:“尔已非敌手,念旧情,各自罢手。后若有缘,或可再见。”言毕,林云鹤离去。
三十年后,孙小勇已为武林盟主,年迈将逝。一日,白发老人满面红光至其府邸。孙小勇曰:“武疯子,何以至此?”林云鹤曰:“知尔将逝,欲一见。”孙小勇日:“我与尔无交情,少年时曾交手,我败。”林云鹤曰:“实则两次交手,另一次我败。”孙小勇曰:“我不记此事。”林云鹤曰:“尔终会忆起。”言毕离去。
孙小勇瞻“武疯子”去影,忽觉熟识,似见昔日离崆峒派之少年。欲呼问之,然声至口边,终不得发。
碎碎念:
很多年以后,面对武疯子,孙小勇回将想起林云鹤离开崆峒派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看到“何至于此”还以为林云鹤年年追着孙小勇打,结果孙小勇的意思是“你怎么来了”……
备注:
第四卷第二节(4-2)的书在大概地图右上角那个位置,需要骑马跳过警戒线。

第四卷第三节(4-3)的书在换乘三色马的那个位置,没有图标只有拾取提醒(不知道是不是bug)。


[卷五·古鹤]
李保受古鹤派之入门通知书,一日之中悦然不己。古鹤派者,西北之最古门派之一,曾诞生无数英雄豪杰。传闻其坐落于缥缈群山之中,而其具体地点则无人得知。入门通知书言,李保必须于七月底前往古鹤派报到,而今已三月过半,仅余不到半年之时间。入门通知书上仅有一张极其抽象之地图,李保翻来覆去,亦不明古鹤派究竞在何处。
同村人纷纷向李保发来祝贺,村长更言李保为全村之骄傲,甚至举办盛大之宴席,邀请隔壁七村八乡之人共贺此事。然李保仍不知古鹤派究竟在何处。隔壁王村之刘大伯见多识广,据说年轻之时曾在黑风寨千过几年江湖。
李保问刘大伯是否知古鹤派之所在,刘大伯言古鹤派非同凡响。其年轻时曾见一古鹤派外门弟子,彼虽为外门弟子,然气宇轩昂,身上散发神仙之气息。李保言只欲知古鹤派之所在,刘大伯又言,传闻古鹤派之灵鹤子能御风而行,一日千里,此与神仙何异?李保心思刘大伯或许已醉,遂不再理会之。刘大伯又言,在北方,指北方之山,问李保,远处之山可见否?李保望之,但见一片交蒙蒙,未见山形,李保言未见,刘大伯言天晴之时可见,只须翻过彼山,则可见缥缈群山,古鹤派即在其中。只要见到缥缈群山,则必知古鹤派之所在。李保问,到时当如何知晓?刘大伯言,到彼之时自然知晓,既然古鹤派选中汝,则信汝必能寻得古鹤派。李保点头,仿佛见群山中飞过一仙鹤。
次日一早,李保告别家人,背上行囊,前往北方。
李保朝北方行了十余日,然而感觉远处的山峰越来越遥远。途中人烟稀少,终于来到一小镇,李保欲在此稍事休息。初至小镇,见众人聚于镇口,前来观看衙门新贴的悬赏令。李保观之,见画像与己极为相似,名字亦同,皆为李保。疑惑之际,数大汉相视而笑,向李保走来,询其姓名。李保答曰是,即被众人按倒在地,遭逮捕。
李保被押至衙门,县令问其姓名,李保承认,但否认为江洋大盗。县令指悬赏令画像与其一模一样,欲打五十大板,逼其承认。李保无奈,只得承认。遂被关入大牢,与一千瘦老人同牢。李保问其被关多久,老人笑曰,已不记得。李保思绪万千,本欲前往古鹤派,今却被困于此,泪如雨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保也记不清自己在大牢里过了多长时间,他甚至开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只不过他还是经常梦见自己正身着华衣在古鹤派的群山间御剑而行。忽然有一天,他感觉神智格外地清晰,浑身上下充满活力,他觉得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果不其然,一群牢卒来到了牢房前,他们告诉李保,你可以出去了,李保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真正的李保已经被抓住了。
李保从大牢出来后,突然很想回家,可是想起自己若是这样回去一定会遭人耻笑,他望了望北方,看着远处的高山,于是决定继续向北前行。
李保出狱之际,已垂中年,筋力之体,不若当年之骨骼。每日行止,皆须步履蹒跚。
一日,途经溪畔,遭遇群盗。盗贼以李保毛发蓬乱,身着褴褛,无以劫之。当李保欲远离,却遭盗贼喝止。原来,盗贼意图劫富户,人手尚短,欲招李保为风声报警者。李保思及昔被冤为大盗,坐牢多载,自是拒之,然盗贼欺凌者也,持刀逼李保,问之答否。李保无奈,惟能点首应允。
盗贼于夜色之中,引李保至富户,命其伺于门口,如有情况,速通报。言罢,盗贼翻墙进内,李保独自守在门口,心中颇有志忑。良久,远处传来敲锣之声,应是巡夜之捕快。李保决定去报告捕快,盗贼正在劫富。捕快听后,立增兵力,包围富户,擒盗贼于囊中。
富户为感李保,聘入府中,命其沐浴,仆人修毛发,更易新衣。李保照铜镜,发现自如陛下新人。富主已年高,无子,见自己生命之救助者李保英姿焕发,心之所动,酒至三巡,便提收李保为义子之议。李保万尽艰辛,见此富豪之家,应允。
自此,李保生活全异于往,亦速学得繁盛之事切当,主人去世后,李保承家业,娶妻生子,子渐壮。众以李保生活为幸福,然李保恒觉遗一事,梦中仍见古鹤派,年少自己鹤行。
或因厌平淡生活,或因梦鹤之唤,一隐秘晨,李保再次负囊,望北方而行。
李保已垂暮之年,日行之程,惟丈许。然彼决意遂行至古鹤派。
久战岁月,至山脚。望至山巅,于是满胸热血。然行山之路众多艰险,李保自知其体不复当年,碍于攀登。突闻野兽之吼,胆寒战。夕阳西下,见山径前有光,近看,乃豹子之眼。李保惊而止步,豹围其身,突扑而来。李保闭目以待命,然豹未至。开眼视之,豹已数箭之命,地面垂首。视向箭之来处,一猎人步履而近。其人无顾李保,自顾豹子。李保识之,独行山顶必遭艰涩,倘能邀猎人同行,必能得利。于是奏鸣求助,初,猎人不允。李保献以财帛,猎人瞪眼,颤声问之:“真赐此金?”李保点首,应许其更多,但需猎人护行。猎人欣然应允。
再日,同攀山路,然李保堪爬不上,献以更多财帛,请猎人背行,猎人答应。再二日,近至山巅,然猎人因日背李保,疲困无力,不慎坠崖。李保见之,心痛不已。然山巅已近在眼前,无暇悲痛。
李保努力攀过最后一坡,终将抵达山巅,内心澎湃不已。
然在达山巅之时,眼前并无逸云漂渺之山,有的只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更远处有一条宽阔的河流。
李保心如灰烬,坐在地上,缓缓倒下,昔日之生涯在其脑海中过目,缓缓合目,自此,再未起身。
不知历经多时,一鹤仙姿,于天际飘然而过。
碎碎念:
来历不明的快递记得不要随便签收(0▽0)/
备注:
第五卷第三节(5-3)的书在后半程右上角的沙滩那里,它约定与你在世界之外相遇(?)


[卷六·富侠]
昔有富翁好施舍,热衷散尽家财款宴武俠之士,凡过其庐者,皆得尊宠,若江湖人遭逢经济疾苦,富翁亦乐捐钱财,无所求,故江湖中声名甚佳。因得江湖人士之助,其商业亦无黑白两道之干涉。
一日,姓白之侠士至其家,述说不幸之事,告富翁今无定处,富翁热情款待,且邀其住下,侠士亦无推辞,遂居于此。
然侠士长住月余,未有离去之意,日日饮食于此,悠然自得。日久,富翁夫人心有微词,然富翁不以为意,仍盛情款待之。
忽一日,白姓侠士悄然离去,其库中之银亦随之去。众言此侠偷其银,然富翁摇头,言白侠必非此般人也。
诸人皆谓白姓侠者窃其银,然富翁仍乐善好施,此令其妻不快,并时常诉怨。富翁每日心康,不以为意。
又一日,一群身陷污泥、头发蓬乱的乞丐至其庐,首领者宣称乃丐帮,闻翁乐善好施,欲在此歇脚数日。富翁接纳之,然此群乞丐满身恶气,弄得庐内颠倒不堪,富翁之妻不堪其臭,遂出走归娘家。
此群乞丐住数日,终决定离去,临别之际,首领深表谢意,取出一块拳头大小之灰石交翁,言此石名为龙光石,视之甚普,然若每日浇水,夜间便会放出翠绿之光,乃世间罕见之宝石。
乞丐去后,富翁迎其妻归来,其妻见石,痛斥富翁,而后哭泣。翁信乞丐之言,每日为石浇水。然经时甚久,石依旧毫无异色,妻嘲笑翁,定为受骗,翁答曰,时候未至耳。
数年后,江北早情严重,富翁商业亦渐失易办,正值此刻,江湖诸大门派亦短资金,纷纷求助于富翁,翁如常来者皆接。其妻见夫日挥金,无能为力,唯有日日叹息。
一日,庐中又来一贵客,中年满面红光,自称“武疯子”,来自江北,听闻翁仁善之事,特地过来一见。翁早闻“武疯子”之名,急招下人备好款席招待。然武疯子援引江北大早,百姓饥死之事,对翁言,若真欲助人,应捐家产,救天下苍生,而非日日宴侠。
翁承认笨拙,自责不早行此举,然不知如何能让手中之财富救人,武疯子申明,愿翁信任其,就将家产交给他,他会帮助翁将财富适用。翁答日,信。于是将家中银票全部交吾疯子(武疯子?),武疯子愣然曰,倒也无需尽交。
年又过数载,富翁因捐赠家产,不复当年之富统,幸其妻家人始终陪伴,生意也渐有起色。时值白龙会兴盛,倚势力之大,四处敛财惹恶。
一日,白龙会堂主率其众张狂至翁家,索百万两白银作会费。翁坦言,早年已捐家当救灾,如今家无余钱。堂主不信,欲灭翁一家。此时,多年前之白侠士突至,交回当年翁家失之银票,翁又付白龙会,白龙会遂罢而去。白侠士告翁,当年夜,其间库动静,查之,江洋大盗正在窃翁家财,遂追之数年,才追至大盗,夺回翁家财。翁感谢白侠,白侠歉疚武艺不精,未能助翁对抗白龙会。
半月过,白龙会又至,堂主言,下月即会长生辰,需翁备宝物献会长,翁说,家中宝物尽展,堂主无一满意。堂主怒,言再无真宝则不客气。翁妻出,拿出乞丐赠之龙光石,称其为世罕见宝物,堂主笑,指其为破石。翁妻浇水于石,石顿发翠绿光芒,厅堂光耀,堂主喜,带走石。翁问其妻情由,妻告翁,欲弃石,但不忍,便沉之井中,每日浸水,石后发光,未告翁耳。
两月后,白龙会再至,翁问其欲何物,堂主笑,言此次欲人非财,翁问何人,堂主言,欲其妻。翁怒,谓更可抗白龙会,堂主笑,言欲杀翁劫其妻。堂主欲动手,惊见满面红光之武疯子出现于其和翁之间。
堂主问,何人敢阻白龙会,疯子答曰,下乃武疯子,曾受翁助,翁乃朋友,不容翁受辱。堂主震惧,但白龙会众人在,不能忍辱,然堂主独斗武疯子,接掌而骨断,口吐鲜血。武疯子警告白龙会,不得再寻翁,否则即与疯子为敌,堂主忍痛带白龙会众离去。
翁谢武疯子,称其为大侠,武疯子答曰,下乃一介武夫,若论侠客,翁乃真侠。
碎碎念:
嗯……?当年富翁家中财产是不是林云鹤偷的?
林云鹤:不是,大哥,你人真这么好啊?
备注:
第六卷第一章(6-1)的书在第一章第四节(1-4)同地图彩蛋房间下方的房间,也是和1-4同样的贴墙进缝操作。

第六卷第二章(6-2)在关灯小怪围攻地图最上方的木桶里,这个图两次应该进的同一张,桶在警戒线外,要隔着警戒线破坏。
第六章第三章(6-3)也和6-1一样在墙缝里,是左侧一面点灯的墙——具体哪一波已经忘了(挠头)

第六卷第四章在地图变红后右下方,需要先走到红色地图出生点位最右侧闪过一块石头后到达。

[结语]
秋蝉异梦录整体上的故事阅读起来还是很有趣的,就是措辞不像正常的语言……
祝愿《末刀》大卖!毕竟制作人说销量不够就没有带剧情的dlc了(笑)。
就是不知道无尽肉鸽模式这张大饼制作组有没有在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