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如下图)。

(2)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面形成时期,河流的侧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阶地斜坡形成时期,河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

(3)阶地形成过程: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平坦面→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新的阶地→。在每一阶地形成时期,地壳较稳定,地壳是间歇性抬升,而河流表面砂砾石沉积表现为间歇沉积。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河流侵蚀和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山的抬升仍在继续,河流仍在快速下切,在山前形成深邃的先成河峡谷峡谷的侧壁,平整的阶地记载了天山间歇抬升的历史,也记载了峡谷间歇加深的历史。



一、河流阶地类型

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成作用的性质将阶地划分为:
(1)侵蚀阶地结构: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多出现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一般沿河谷连续分布
形成:在形成时期,由于当时谷地比较狭窄,水流流速较大,在侵蚀成的阶地上很少有冲积物的堆积,或者即使有薄层的冲积物后期也几乎被侵蚀掉

(2)堆积阶地结构:由冲积物组成,在河谷中下游最为常见
形成: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切,当河流下切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时,形成堆积阶地

(3)基座阶地结构: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显著的山区
形成: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形成的(下切深度超过原冲积层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4)埋藏阶地结构:不显露于地面,多出现在下游河段
形成: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覆盖而埋入地下
二、河流阶地特点

①阶地多保留在河流的凸岸,阶地在两岸并不完全对称分布同一级阶地的相对高度在不同河段也有所不同。
②阶地级数与地壳抬升次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
③级别与位置:阶地级序通常由下向上标记,即从河漫滩向海拔高处,海拔越高,级别越高
④新老关系完整性:
海拔越高,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完整性越来越差
一级阶地形成最晚最年轻,四级阶地形成最早最老);完整性越来越差
⑤阶地物质:一般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
颗粒粒径大小:砂>粉砂>黏土
三、河流阶地成因


4.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
(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4)阶地往往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堆积富集形成矿床。(5)通过对河床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曲峡地貌及形成过程

曲峡地貌形成: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太行山是中国曲峡最为发育的山脉,下图 河南林州太行山大峡谷这种先有平原河流,后因地表抬升、河流下切而产生的谷地被称作先成河峡谷(曲峡)

在先成河峡谷的两岸,形成阶地景观,河流阶地是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

洪水位上最新露出水面的为一级阶地,从下往上递增。一般来说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四、河流阶地的研究意义
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寻找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
①(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⑤通过对河流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高考真题: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参考答案:AAD
试题链接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右图为“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道、到间歇性山区河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T3、T4 阶地形成时,该河流A.侵蚀作用强,持续沉积B.侵蚀作用强,间歇沉积C.侵蚀作用弱,间歇沉积D.侵蚀作用弱,持续沉积4.与T3、T4阶地比较,图中T2阶地形成时A.河流侵蚀作用增强B.堆积物平均粒径变大C.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堆积物分选磨圆变差参考答案:3.B 4.C
3.解析 首先明确阶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地壳变化与阶地升降的关系: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平坦面→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新的阶地→在每一阶地形成时期,地壳较稳定→可推测该地地壳应是间歇性抬升,而不可能是持续抬升,所以河流表面砂砾石沉积表现为间歇沉积。读图可知,T3、T4阶地相对高度较大,故其形成过程中河流侵蚀作用较强。选B。4.解析 T2时期出现要明显晚于T3、T4时期,越到后期该处河流越平缓,由以侵蚀为主变为以堆积为主,A错。从堆积物颗粒来看,变成了粉细砂岩,平均粒径变小了,也说明此时期该河段堆积作用增强,B错,C正确。读图可知,堆积物分选磨圆变好,D错。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