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游戏标注
三星,作者西蒙·斯涅克
商业是无限游戏。
财务报表会与无限游戏矛盾。
如果无限的游戏是长远目光的游戏。那么想想三十几岁的中年危机。
天使投资人投资的商业类型是无限的游戏。
本书有点以后来者的眼光看前人的问题。比如那黑莓跟苹果比,说黑莓模仿苹果,所以黑莓败了。胡扯,那诺基亚不模仿苹果刚开始坚持塞班系统,还不是结局一样凉凉。
无限的游戏不是一成不变。
标注
有限游戏的玩家都是一致的,他们有固定的规则,有一致认同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游戏就结束了。足球就是这样的有限游戏。球员都身着球衣,很容易辨认。球赛有一套既定的规则,由在场的裁判负责监督执行,所有球员都同意并遵守这些规则,一旦犯规也愿意接受处罚。所有人也都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得分高的一方为获胜方,然后游戏结束,在有限游戏中总会有开端、终点和结束。
相比之下,无限游戏则既有已知玩家,也有未知玩家,且没有确切的货一致认同的规则,尽管可能存在一些惯例或法律对玩家的言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些也只圈定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玩家想怎么玩都可以,打破惯例,有时也是可以的。
每个玩家的游戏方式完全由自己决定,可以随时因任何原因而改变。
无限游戏没有实现,也没有终点,既然没有明确的游戏中节点,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赢。
在无限游戏中,玩家的首要目标就是一直玩下去,也就是让游戏一直进行下去。
在有限游戏中,判定输赢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且所有玩家都认同,比如进球数,速度或力量。但在无限游戏中,衡量标准有很多,我们永远无法判定谁是赢家。在有限游戏中,实现一到游戏就结束了,直到令一时间游戏再开始。而在无限游戏中,情况正好相反,不断继续的是游戏本身,时间会耗尽的是玩家。无限游戏没有胜负之分当玩家耗尽了参与游戏所需的意志与资源后,就会自行退出。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称之为破产,有时也为合并或收购,这意味着要想在商业这场无限游戏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停止思考,营转而思考如何建立一个足够强大、足够健康的组织,让它能够经久不衰,不被游戏淘汰。
有趣的是,这一长远思维往往也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变得更加强大。
无限思维的益处。
一个组织可能会自行挑选一个时间段以及一组衡量标准,用以评估自己有多成功,但在无限游戏中要评估一个组织的真正价值,却不能以此为依据。
一个组织的真正价值取决于他人想要为该组织做贡献,令其能够一直成功下去的意愿,而这个一直不仅指他们自己任职期间,也包括他们卸任之后的长远未来。
有限思维的领导者努力从员工、客户和股东那里获取,从而满足其自选的衡量标准。无限思维的领导者则努力激励员工、客户和股东,让他们能主动且持续的为该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无限思维的玩家希望让自己的组织变得比他们加入时更好。
为参与无限游戏,而创立的公司并不会只考虑自己,在做决定时还会考虑这些决定对员工、社会经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所做的事是对整个游戏都有利的。
赢只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喜悦,虽能大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但这种效果转瞬即逝,无论一年前的你实现了某个目标,无论获得了晋升还是赢得了锦标赛的冠军,当时那种美妙的成就感都是不可能一直延续的。这些感觉会过去。若要再次体会那种感觉,我们就必须努力再赢一次。然而,若有意向崇高的视野,一个比任何一场特定胜利都更重要的理由,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更有意义,过得更有满足感。这样的感觉才能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
问内驱力是什么?
若就职于一个以有限目标为动力的企业,我们或许会有喜欢这份工作的时候,但可能永远无法爱上他。如果就职于一个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的企业,我们或许会有不喜欢这份工作的时候,但会一直热爱它。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们或许觉得他们时而讨人喜欢,时而又讨人厌烦,但对他们的爱是不会中断的。
崇高的事业不同于为什么,为什么来自过去,是关于起源的故事,是关于我们是谁的声明,是价值观与信念的总和。
而崇高的事业则关乎未来,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描绘了我们想要生活其中,并愿意投身建设的那个世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为什么,而且只要愿意挖掘,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为什么。
但并非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崇高的事业。
在无限游戏中,更好优先于最好。
坚守尤其符合道德或艺术价值观的准则,不腐败。的确,追求崇高的事业是一条正直的道路,这意味着言行必须一致。也意味着外界有时会传来要求企业服务于那些未必相信其事业的人的利益的生意,而领导层必须选择无视这些呼声。
正直并不仅仅意味着做正确的事,还意味着要在公众大声抗议或丑闻爆发之前就采取行动。
没人会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银行账户的最终余额。我们希望人们记住的是,我们对他人的付出是尽心尽责的母亲、慈爱的父亲,或忠诚的朋友的形象。
服务他人才是有利于这场游戏的做法。
在生活的这场无限游戏中,我们只能做一种选择,你会选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