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史之乱的苦果,唐朝动乱160年(下)

2022-11-20 03:08 作者:绝灭歌姬  | 我要投稿

公元820年,唐宪宗驾崩。宪宗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误食丹药而死。二是在太子李恒和郭贵妃授意下,被身边的太监用毒药害死。但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有可信度。

唐宪宗晚年时候,因幻想长生开始迷信方士长期服用大量丹药,导致精神出了问题可能是重金属超标导致的汞中毒开始经常滥杀宫女和宦官,以致宫中人人自危。就连太子李恒也不例外,存在被宪宗废黜的可能性。为了保命,李恒便联合其母郭贵妃和宫中的宦官,毒死了自己父亲唐宪宗。(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即升平公主和郭暧的女儿)毒杀唐宪宗后,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

穆宗继位后,马上就收到一个喜讯。吐蕃赞普可黎可足在内外交困之下,主动遣使到长安求和。这就是菜园里的长人参的稀罕事,穆宗高兴坏了。于是立即答应和吐蕃结盟。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长庆会盟”。长庆会盟后,穆宗志得意满。认为既然藩镇已平,吐蕃又认怂了,朝廷应当弭兵。

于是,他下令所有藩镇裁军,而这导致很多被取消了兵籍,且又无法从事他业的军士无处可去,只好藏于山林导致治安问题又出来了来,这些被裁的军士在河朔三镇复叛期间纷纷归附,给唐军的平叛造成了很大影响。

不过对于这些事,穆宗并不在意因为这老哥可能觉得天下太平了,于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心态到处吃喝玩乐,并且还仿效老爹,沉迷于吃丹药求长生。就这样,穆宗在吃了三年丹药后,成功把自己吃死了又一个重金属超标的

穆宗死后,太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唐敬宗比起父亲唐穆宗,更加沉迷玩乐整天不是蹴鞠就是打马球要么掰腕子,完全不理朝廷政务。自己一个人玩了一段时间后,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专业精神,敬宗下令从全国范围海选擅长打马球、掰腕子的高手来京师切磋技艺。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竞技高手纷纷涌入长安大唐天子打起友谊赛

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大多数情况下比赛都是敬宗以微弱优势胜出。但偶尔也有几个不长眼的一不留神赢了皇帝结果自然就是要被穿小鞋。而由于这些高手,都是宦官从全国各地海选来的。所以一旦高手遭殃,举荐他们的太监也要跟着遭殃。时间一长,唐敬宗身边的许多宦官就人人自危了,担心不知哪天自己就会被这位喜怒无常的主子给整死。

公元827年的一个晚上,敬宗就被内侍宦官刘克明和禁军将领苏佐明等人刺杀了。干掉敬宗后,刘克明等人在第一时间矫诏宣布让唐敬宗的叔叔、绛王李悟代理监国。一场篡位行动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要完成。

前面也说了,唐朝中后期的权阉,背后都有后台,都是有主子的。刘克明推举李悟上位,这让不是以李悟为后台的宦官很不满。于是,宦官们立即调集神策军杀入皇宫,将李悟、刘克明、苏佐明等人干掉。完事后,唐敬宗的异母弟弟李昂被宦官联合宰相裴度推举上台,是为唐文宗。

文宗继位后,一改父亲、兄长在位时期的怠政作风,他励精求治、勤奋好学,恢复单日视朝的旧例,还去佞幸、裁冗员,省教坊乐工,停贡奇巧珍玩,去奢从简。决定大干一场。不过,由于当时文官党争激烈,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文官相互攻击,搞出“牛李党争”事件。并且,拥立文宗继位的王守澄、陈弘志等权阉还是当年毒死唐宪宗的凶手。(后台是穆宗的母亲郭太皇太后)整日与弑杀献帝,且还不是自己心腹的宦官为伍,这让励精求治的文宗很不满。

于是,文宗便采取借力打力之计,挑起宦官之间的矛盾,借宦官仇士良之手,干掉了王守澄和陈弘志。事后,文宗还想趁热打铁,便联合李训、郑注密谋将宦官一网打尽。但由于计划不周,让仇士良跑了,这事也就没能成功,以失败告终。仇士良大难不死,立马调集神策军报复。李训等文官相继被捕文宗也被仇士良派人软禁了起来,只能在宫中借酒消愁,最终于五年后患病去世。

文宗死后,仇士良发矫诏拥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是为即唐武宗。武宗继位后,也和唐穆宗一样,刚继位就收到一个喜讯——回纥汗国灭亡了回纥的乌介可汗率部南下,希望得到唐朝的庇护。

不久后,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吐蕃王室内分裂成两派,吐蕃陷入内战,统一的吐蕃王朝已不存在!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武宗心情极好。

为此,武宗故意疏远仇士良等宦官。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试图效仿爷爷唐宪宗,再创一个中兴局面。

过了一段时间,仇士良见武宗冷落自己,心里很是不满,便煽动神策军哗变,企图干掉李德裕。李德裕知道后,马上跑去找唐武宗。

武宗听说仇士良又想带兵逼宫,就亲自质问神策军:你们要对朕的宰相干嘛?神策军一看皇帝发话了,立马就散了。仇士良得知此事后,日夜不安,担心武宗收拾自己。便提出辞职,然后走人了。

据说仇士良临走前,给送行的小太监们传授经验:不要让皇帝闲着,要让他们沉迷于吃喝玩乐,没工夫管别的事情。只有皇帝不管事,我们当太监的才能得志。还有啊,千万不要让皇帝读史书,否则皇帝知道前朝的兴亡史后,就不重用我们了。从仇士良的这话就能看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群体,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悍这点和汉朝的有点类似,真正有野心有能力的宦官到了明朝才开始出现的。唐文宗被仇士良软禁,很大程度上是文宗空有大志,却毫无才略导致的。

搞定仇士良后,武宗大权在握,随即就来了一个轰动之举——灭佛。

公元845年,武宗下诏,拆毁佛寺,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奴婢十五万人及大量寺院土地。这一事件被称为“会昌灭佛”。与此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合称“三灭佛”。

在灭佛之余,武宗也开始服食长生丹药结果与唐穆宗一样,把自己吃死了又是一个汞中毒的

公元846年,武宗因丹毒发作而驾崩后,宦官们没有拥立武宗的儿子继位,而是选择拥立武宗的叔叔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

既然武宗有儿子,为什么还要拥立叔叔辈的宣宗呢?

因为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个宦官心中的理想皇帝——沉迷于享乐,又不读书,连说话都不利索。很便于操控。宦官们希望扶持这么一个废材,避免重蹈王守澄和仇士良的覆辙。

可实际上,宣宗的“傻”,都是装出来的。等到继位后,他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表现出了励精图治的愿望。并抑制宦官势力,打击权贵,勤俭治国,注重选拔人才。开创了唐朝中后期的又一个治世,史称“大中之治”。

在对内取得政绩的同时,宣宗还积极对外发动扩张战争。

公元847年,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北征,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捷京师。此战之后,一直到契丹崛起之前,近六十年时间,中原的北方都再无大的军事威胁。

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并派使者携十一州地图户籍入朝,归顺唐朝廷。后来经过奋战,河西走廊的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吐蕃的势力被彻底逐出了河西、陇右。自此之后,一直到西夏崛起前,近一百多年时间,中原的西北都再无大的军事威胁。

不过,唐宣宗取得的治世并不稳定。在他统治的末期,唐朝的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政治也不再如前期清明。此时的唐朝,就类似万历后期的明朝,光绪时期的清朝。已步入癌症晚期,不是单靠小修小补能拯救的基本离倒台不远了。

公元859年,唐宣宗驾崩。同年,太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

懿宗继位后,与堂兄唐敬宗一个德行,啥正经事都不干,天天就是纵情享乐。其在位十四年期间,挥霍无度,搞得民不聊生。引发了“庞勋起义”。

虽然这场起义在两年后被唐军镇压了,但唐懿宗驾崩不久后,唐朝随即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

而当时的皇帝唐僖宗李儇,是个比唐懿宗更无能的昏君。

公元875年至879年,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想尽办法,始终无法黄巢彻底消灭

到了公元880年底,被围剿的黄巢义军,反倒杀到了长安附近。主持朝政的宦官见情况不妙,立马挟持唐僖宗仓皇逃亡入蜀地避祸。

虽然四年后,唐僖宗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灭了黄巢。但黄巢起义,使唐朝的经济重地江南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还导致唐朝中央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唐朝中央政府已经无法再号令藩镇。

公元888年,唐僖宗驾崩。其弟寿王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而昭宗虽然励精图治,希望恢弘旧业,号令天下,且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看似有效但也仅仅是看似而已,因为此刻的唐朝已经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同时也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昭宗虽然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也令中央禁军折损大半,再也无法与藩镇对抗了。而且昭宗本人更是坐视朱温日渐强大而不加阻止,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所杀。

公元907年,唐哀宗被朱温逼迫退位,唐朝灭亡。

但讽刺的是,七百多年后的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而那个领导农民军翻明朝的人叫李自成。


安史之乱的苦果,唐朝动乱160年(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