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著解读之铜台府------ 善与恶虽是一念之间,但低调行事总没有坏处

2021-10-10 15:00 作者:青州牧领冠军将军陈瑾  | 我要投稿

一,张续两版原著对比

继续老传统,说一下两版铜台和原著的比较,浙版没有拍寇员外的事,首先是续集,原著唐僧并非一下子就看见万僧不阻的牌子,而是铜台府的两个老头告诉师徒,师徒听着老头的话找到了寇员外家,原著寇员外是在闲走念经,而非拜菩萨,但续集有体现员外要拄拐这点不错,原著玄奘和员外是在屋子里对话,续集是边走边聊,原著员外并不怕师兄弟长得丑,且续集整出二夫人,原著寇员外只有一个老婆,续集提到寇员外64岁,但原著是40岁就开始宴请万僧,续集不知道为啥改成五十岁。原著寇夫人肯定对唐僧没有男女之情,只是拜佛久了好客之心太重,而非续集这么暧昧。原著是两个儿子寇梁、寇栋都来见了唐僧,而非只有一个,“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这句诗也有提。 原著师徒吃的应该和中原无二,而且很多,续集则是竹筒饭,原著没有管家这个角色,续集里戏份太重了,而且寇夫人原著是好客到极端,而非因为男女之心而生怨恨。原著夫人是支持员外斋僧的,而非不支持,唐僧想到十几年还没到西天,怕耽误了太宗的厚恩有体现。但原著是辞别时和员外的对话,而非深夜时师徒所说。猴子这时候也不可能说出如来为什么不让猴子自己去西天拿回经卷这种话。寇夫人和唐僧的私下接触都是电视剧原创,沃斯和茱莉亚的事都是电视剧原创,非原著情节。原著师徒住了半个月后提出辞别,员外再三挽留,夫人也因此生怨,原著八戒不愿意走电视剧有体现,夫人不愿意师徒走也有体现。走时沙僧有提只有私房路,那有私房路。员外请唐僧回来时再来看看员外有提,八戒在路上抱怨唐僧非要赶路有体现,唐僧说回大唐让八戒吃够有说,但原著是比较生气而非这么轻松,到华光行院,唐僧介绍华光也有提,原著是当地贼看到寇员外送唐僧的场面生歹心,而非管家勾结,原著寇员外是请求贼寇留些衣物被贼人踢到,而非是看见女儿被抢被管家一拳打倒在地。原著诬陷师徒的是夫人自作主张,而非管家,原著压根没有管家这人,续集反而洗白了寇夫人,师徒拿下山贼的过程倒还好,盘问山贼然后师徒被官兵所抓也还可以,猴子被用刑,狱官发现师徒身份,但原著猴子没有先去找刺史,而是先从卖豆腐的人家得知寇夫人的事,又去找寇家人呵斥,电视剧省略了卖豆腐的戏份,等离开寇府才去找刺史,刺史睡觉是电视剧喜剧效果,原著猴子先是化作刺史的祖先,又变成浪荡神才让刺史悔悟,之后师徒获释,猴子救员外都可以。续集问题主要是加了那什么茱莉亚和沃斯的戏份,又着重描写了管家这个角色,确实存在魔改情况。

张版有一个唐僧和猴子的约定,也就是不能在施主家多待,赶紧去西天,原著没有此事,张版和续集一样,对夫人的定位是不喜斋僧,原著其实人挺好客的,张版有提到寇夫人操持才积攒了家业,但原著没有提到是夫人嫁妆让寇员外立业,而是寇员外的家业自己本身就有,但寇夫人操持才光大。张版也没提两个老者,但在师徒到之前有出现两个和尚,也不知是不是那两个和尚说的……万僧不阻有提,且寇府人看见师徒一开始有点怕,但看见是四个马上去告诉员外也符合原著,寇员外确实也是原著的在闲逛。寇夫人知道有和尚到十分欢喜要去见有体现,寇员外介绍自己的年岁什么的都符合原著,夫人到后看见唐僧欢喜,看见师兄弟有些怕有体现,问师徒为什么不并坐,八戒说是徒弟不方便并坐也有说。寇员外介绍两个儿子符合原著,伙食很多八戒吃得多都有体现,原著师徒住了半个月,做了圆满道场才走,而非没两天就走了,唐僧辞行的话基本符合原著,夫人和两个公子不希望唐僧离开有体现,唐僧执意要走惹怒夫人有体现。夫人和员外的争吵是原创情节,员外辞送师徒,请西天归来再归寇府有说,且张版的贼寇符合原著是因为看见员外大规模辞别唐僧而生歹心,符合原著。赶路途中骂八戒的原著是唐僧,而非猴子,且也不是成佛后撑死,而是回大唐后,唐僧介绍华光较符合原著。原著师徒是在赶路途中遇到贼寇,而非是在华光行院。猴子和贼寇的对话还算符合原著,寇夫人栽赃师徒符合原著,师徒放走山贼,被官军所抓,猴子被用刑拍的还行,猴子探听到寇家的事还可以,但原著是飞到一户卖豆腐的人家,而非是在狱中就听见了,猴子去寇府斥责寇家人拍的还行,但张版和续集一样,都把见刺史的顺序延后了,猴子冒充刺史的祖先的对话还算符合原著,但刺史对猴子是深信不疑,而非被刺史拆破,张版又扯起来了……夜游神的事也没提。猴子下地府也没拍,猴子自己就能召回寇员外的魂魄了……瞎扯的地方太多了……但张版把寇员外之所以会被贼寇咔嚓是因为阻止贼寇抢劫佛像,也算体现了员外的敬佛之心。员外最后的结局还被张版改编,原著是猴子帮他加了寿命,张版是成佛了哈
张版比续集好一些,前中期符合原著的地方较多,只是最后拍的很不如人意,不过两者拍的都不算太好,也就是半斤八两的水平

二,解读

离开天竺国,就到了铜台府,  天竺国是探讨了人对满足的需求 ,而铜台则是通过几个人物来表现人对思欲时的善恶的表现,进而是批判了在面对贪和欲时,人过于执着。此外也有对低调行善的肯定,并且我认为同时也有劝人三思而后行,当然了,虽然不能说高调是错,但低调本身不是一件坏事。
分别是师徒、寇员外、寇夫人
寇员外是个好人,这毫无疑问,花了二十四年时间礼遇僧人9996人,对师徒一行也是毕恭毕敬,唐僧要走也是请了左邻右舍来送,场面隆重,师徒走时还不舍。但寇员外虽是好人,但确实是过分执着于心愿了 ,比如唐僧西去时他场面这么重去送师徒,最后也因此被劫,还丧了性命。寇员外心愿是好的,万僧不阻也是好的,但寇员外过分执着于满足自己宴请万僧的愿望,为此又过分执着于排场。这反而误了自己性命。这本身就是寇员外欲念的体现。但他终究本身是个善人,最后被救,也算是圆满。
其次是师徒
师徒,首先八戒到了寇府还是没改上单元的老毛病,贪吃的问题依旧有体现,不过不贪吃也不叫八戒了不是,哈哈,然后就是多次埋怨唐僧不肯留在宿员外处,甚至唐僧都气到骂八戒是“孽畜‘  了。至于唐僧,没有妥善处理和寇夫人的问题,因为急着赶路取经拒绝了寇员外夫人请求的留宿请求,最终导致了寇夫人和两个公子对师徒生怨,乃至寇员外伸腿后第一怀疑的就是师徒。而猴子一开始抓到贼寇是想打杀的,但最后怕唐僧说他就放走了贼寇,这本身就是悟空的问题,这一回,唐僧希望早点西去,八戒贪图安乐,猴子有所顾虑,他们各自都有问题。                                                                                          

至于寇夫人和两个公子。他们一开始心是好的,想留下唐僧来,算是挺热情的,但是,心用错了地方,唐僧一提出离开就非要让师徒留下来,甚至因此生嫌,他们一开始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因师徒的行为心生间隙诬陷师徒,这已经是贪思至极了。              
这一单元,师徒、员外、夫人都有不同的问题,西游原旨的一些话我认为很适合总结一下本单元,”在人者少争奇之思,虽外有些小魔障,亦可以逢凶而化吉。否则,门前赛宝,轻浮浅露,便是开门揖盗,自取灭亡。“   行善积德本身没有问题,但低调行善终归是好的,特别是当你能做到低调行善的同时,又不过分追求回报,自然功德圆满,前途无量。但若因为追求回报而去行善此产生贪思之心就是可悲的行为了。为人处世,既要与人方便, 也要做到三思再行。原著一首诗我认为可以来和我的解读衬托。

恩将恩报人间少,反把恩慈变作仇。下水救人终有失,三思行事却无忧。 

原著解读之铜台府------ 善与恶虽是一念之间,但低调行事总没有坏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