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 | 陕西师范大学初试+调剂#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 /7070字 /18MIN
2021年,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积蓄了一冬的温暖力量终于得以释放,21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2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跃跃欲试,今年的考生们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来自己的紧张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春天。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
某同学
本科:浙江理工大学,本科专业:包装工程,报考院校&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最终录取杭州师范大学),初试分数:379,英语:74,政治:75,设计理论:125,艺术学概论:105,复试排名:7,突围暑假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为什么会选择考研这条路?
X同学:一方面想要深造学历,一方面也是想深入一个领域学习,学更感兴趣的专业,还有就是对于自己想做的工作,需要掌握的技能还不够,考研读研也是个人成长和技能学习的一个缓冲提升期吧。
Tuweing Design:聊聊你最终决定选择这所学校的心路历程吧。
X同学:作为从小到大学都在杭州生活学习的我,也向往区北方开阔的城市生活学习,西安是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作为陕西省会,经济、文化水平发达,当时就是对于西安和陕西师范大学有一股执念,对于今后工作方向也有一定的规划,陕西师范大学是六大教育部直属之一。
Tuweing Design:确定学校的时候做了哪一些功课?
X同学:确定学校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接受度比较高,地区和专业是同时看的,专业主要是看视觉传达专业,地区主要看自己喜欢的地区,初选以后的院校有东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最后确定陕西师范的时候,主要是综合了报录比、城市实力、竞争程度、考试科目等因素,陕西师范的设计专业是比较少的考两门理论科目的院校,当时也是做了一定的心理建设,怕自己从八月开始没办法背完四本书(后期考纲增加了一本书),但是因为自己对手绘不是很自信,相对于手绘的不确定性来说,理论努努力还是更好掌握一些。
Tuweing Design:这一年复习走完,你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X同学:初试之前都是挺自信的,按着复习计划走得还算顺利,虽然每天都很累,到初试成绩出来反而有些迷茫,因为疫情影响复试时间、形式和内容都不确定,以及学校课程和毕业论文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复试有两门手绘,不自信的科目到复试还是要面对,所以后期就是边学边焦虑,时间很紧张。最后复试没成功有挺大的原因是不够自信,但是调剂又得逼着自己好好准备。最后有一些总结就是,合理安排时间,再难也要面对,及时调整心态,心态要好因为这是任何辅导都不能帮你的,往往你自信面对的事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Tuweing Design:考研的这四门科目,你认为你发挥最好的一门或者你认为发挥最差的一门是哪个?
X同学:发挥最好的应该是设计史论,也是没想到的,因为作为专业课的第一门,时间把控上做的不太好,最后的论述题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来不及把框架完善,大致的框架想完就开始写了。但也从侧面说明背设计史论的时候,是要真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这样上考场也不会很慌,因为这几年的趋势是题目越来越活。
Tuweing Design:对于你的这个目标,你有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轴?
X同学:八月九月专业课主要是把书的重点和逻辑框架梳理一遍,政治听徐涛的课,配套一千题开始做,英语就是常规的背单词和定期做阅读,十月开始背专业课,一直背到考试,十一月背政治,十二月背英语。
Tuweing Design:在突围学习的日子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让你记忆深刻?
X同学:在突围的时候,学习氛围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我是和小伙伴一起来的,四人寝室非常欢乐,按班级划分好以后,就开始上课了,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很认真,早上八点多开始上课,晚自修还会有作业,并且一般到了十一二点教室里还会有人在画画,每次走回寝室的路上都很感慨,这里都是考研的同学,大家都很努力,所以身在其中也非常努力。还有印象很深刻的是回寝室路上的超市,里面的手抓饼、雪糕、胡萝卜吐司,都是当时经常买来吃的哈哈。
Tuweing Design: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你觉得对你来说,最好用的一个,或者说自我感觉效率最高的方法是哪个?
X同学:我最常用的就是记忆曲线法吧,不管是背英语单词、背专业课,我都会按照记忆曲线画表格,按照记忆曲线一遍一遍复习,这个方法做下来会很安心很清晰,清楚自己每天的任务,更好地分配任务,毕竟背多了到了后期如果不做计划都不知道今天该背什么了。对于一样习惯按规律记忆的人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用的。
Tuweing Design:你是怎样处理自己的复习与学校课程/公司工作之间的矛盾的?有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处理这样的矛盾关系?
X同学:准备考研的时候恨不得生活里只有考研这一件事,但是总会有别的事情的,不管是重要的学校课程,还是拿快递这种琐事,这种时候就把这些事当作是回归生活的呼吸,不要太心急,总是一直扎在一件事里也不见得很好,如果真的觉得时间来不及,那就提高自己的效率,尽早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专心复习。
Tuweing Design:请先介绍一下你们今年理论考的具体题型和所用的核心参考书。哪一本参考书的复习对你来说最有感受或者说压力最大?
X同学: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陕师大用的参考书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学概论。其实各有各的难点,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点会特别多特别细,既有一个工艺的纵向时代发展线,又有一个朝代的横向发展线,还有像陶瓷、金属工艺这一类知识点特别细特别多。我主要还是列思维导图,让自己弄清楚逻辑框架,再去找一些图,视觉冲击以后会好记一些。首先要把知识点都背熟,按照自己的计划学新的、巩固旧的。
Tuweing Design:今年的初试理论考题中,哪一个题目你回答的印象最为深刻,你是如何解答这道题目的?
X同学:设计史论的最后一道论述题,大概是问人脑和电脑的关系,这道题出现在史论考题里是比较新颖的,前几年没有这样的出法,但稍微思考转化一下,其实可以写的还挺多的,首先先说明二者,接下去一方面可以写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举实例说明在设计中人脑与电脑的关系,所以我结合了自身专业的操作经验,扩展了回答,分点阐述。
Tuweing Design:你在复习设计理论的过程中,你自己是怎样总结自己的理论复习方法的,有没有特殊的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X同学:每一章都要梳理框架,做自己的笔记或者是在书上标出框架重点,框架意识很重要,复杂的知识点要列表格,横向纵向对比,ipad或者手写我都试过,其实都差不多,手写会比较顺,可以标记,虽然前期会慢一点累一点,ipad可以插图片,图片记忆更深刻。总之理论就是要多背多理解多总结,可以按照记忆曲线安排复习计划,碎片时间可以用来背名词解释。后期每天都在楼梯间背诵,甚至还会背一整天。
Tuweing Design:现在很多学校的理论考题对于用书本上的原话来回答题目给分都不会太高,那是否意味着自己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背书和记忆了?
X同学:书本肯定还是要背诵和记忆的,即便对于书本可以理解,但是当你想要用自己的话复数的时候会发现比较困难,中间的一些词会表达不出来,所以我觉得要写出比较灵活的答案,基础是吃透书本,书本上的原话一般比较简练、经典,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自己理解并且记到滚瓜烂熟以后,灵活的答案自然而然能写得出来。
我的调剂经验。
X同学:去年的复试时间比较晚,等我一志愿复试完已经5.17了,之前偶尔有关注调剂的信息。复试结果应该是当天出的,其实有预感,因为面试的表现出了点错误,但是没有接到电话的那个傍晚,还是哭了很久,不敢相信努力了这么久在这一刻变成了一场梦。当天晚上就开始恶补调剂信息。
调剂分为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校内调剂就是考生达到报考院校的校录取分数线,但由于所报考专业分数,专业人数的限制或是其他的原因,不能安排考生进入所报考第一志愿专业,而根据学校录取安排和考虑考生的志愿,把该学生转到校内其他专业就读。这种校内调剂可能比较少见,前提是进入复试,在复试后安排调剂,当时我的情况不符合这种。另外就是校外调剂,也是大部分调剂考生的方式,也就是按照你的目标专业去找招收该专业调剂考生的院校。
正式的调剂是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进行的,一般在大部分院校复试结束后开通。而在调剂系统正式开放之前会有一些学校提前招预调剂,目的是提早招收优秀生源,在调剂系统开通后优先锁定,预调剂的信息可以在一些艺术考研的公众号里找信息汇总。当时我复试结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预调剂了,就等着调剂系统开放。2020年的调剂系统是5.20开放的,一开放会有很多很多信息,这个时候要记住快速筛选信息、考虑院校专业匹配度以及主动出击。
首先是筛选信息,通过搜索专业关键字、查看地区,来查看院校调剂信息。调剂信息中会写调剂名额,有些会写明数字,有些只会写有余量。有的院校对于调剂学生有要求也会写明,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不要发送调剂申请了,相当于浪费一个调剂申请的名额。我当时是搜索了设计、视觉传达等关键字,也会按照地区查看院校,再初步筛选专业。
接下来是对调剂院校专业进行考查。看到一个符合心理预期的调剂院校后,就要去找院校官网内的复试通知、调剂通知,如果还没有出调剂通知,调剂的形式一般与复试形式相近,可以尽早做准备。还可以给相应学院的研招办老师打电话,询问自己的分数调剂意向专业可能性大不大,记得要礼貌。
综合考查后觉得该院校可以尝试调剂,就提交调剂申请,在备注信息里可以写上能够展示自己专业优势的获奖、荣誉等,比如xxx大赛、优秀团员、英语六级什么的,重要的放前面。
接下来是等待院校查看你的调剂申请和发送复试通知。
这里要说一下调剂平台的界面,每个人有三个申报名额,但是可以填报的学校数量不止三个,每申请一个院校就会锁定一个名额一定的时长(不同院校不同,有24h、36h等),当三个名额都申请满了就无法继续申请别的院校了,要等到解锁后才能继续申请,所以也要谨慎,可以错时申请。
每个申报志愿下方有四个点,代表进度,第一个点实心了表示你填报了学校,第二个点表示学校查看了你的申请,第三个点表示学校把你放到了备选库,第四个点实心了就表示你收到复试通知了。并且你收到的复试通知接受或者拒绝,你申请的其他院校也能够看到。当院校查看到你但是迟迟不发复试通知也不拒绝的话,可以打相应学院的电话进行询问,如果不会给复试通知就礼貌地请老师把你的申请解锁,继续申请别的院校。
在申请调剂的整个过程中要保持手机、钉钉等设备的畅通。因为研招办老师发送复试通知前可能会联系你,确定你的调剂意向。之后就是等待院校给你发复试通知,收到复试通知后,记得点接受,之后发送需要的材料,比如作品集、学生证、本科成绩单、四六级成绩单以及获奖证书等。有的院校生源多的话也会在复试之前要求发送材料再进行筛选发送复试通知。
之后就是记好调剂复试时间,搜集信息好好准备,一般调剂复试完不久院校就会给你发送录取通知,我当时是刚复试完十五分钟左右收到的。这里要注意,复试通知可以接受多个,只要复试时间是错开的,但是录取通知只能接受一个,一旦接受你就无法再参加别的院校的复试了。另外复试通知和录取通知都有一定的有效时间,是院校自己定的,如果过时不点接受就失效了。
我当时一共参加了两个学校的调剂复试,前一个复试完给我发了录取通知,最后考虑之下我没有同意,而杭师大的复试是在前一个录取通知失效以后,但我还是决定参加杭师大的复试,虽然会有不被录取的风险,但幸好认真准备后还是获得了这个机会,所以调剂的时间顺序和选择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是专业还是学校,b区会不会去,这些问题要尽早思考。如果与自己的初衷违背很大,那有时候放弃也不一定是错的。
再讲讲调剂内容上,一般和复试一样分为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技法笔试(去年有些院校没有),专业课上要去看院校初试和复试的书目,面试要准备调剂专业的基础知识,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多关注国家实事、热点话题,像去年我被问到了疫情方面的问题。总之就是面试的时候要能说,要熟练,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好不要出现太多尴尬的间断。专业课笔试和面试方面要多去微博、公众号、知乎等一切能找到信息的地方去找往年复试的形式和出题方向。英语面试还是和复试一样准备自我介绍和一些基础问答,熟练比内容更重要。
今年复试的形式不知道会不会线上,如果线上的话还要准备好要用到的设备,比如摄像头,要求第二机位的还要准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