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预期!《黑神话悟空》才刚刚开始!

稍稍抬抬杠,有几个点跟UP的观点不一致。
1.硬件对于游戏内容的影响
a.我同意UP说的不应该硬件拉踩,但目前来看,用硬件来区隔游戏是客观存在并且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PS4时代开始主机转向X86架构,这让主机和PC游戏的界限开始模糊。然而在更早的时代,主机和PC游戏的区隔就是由硬件决定的。不同的底层架构、不用的硬件规格、不同的开发流程,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内容,就是有差别的。举个例子,97年的时候,PC上已经有id soft旗下的众多经典FPS游戏了,而第一款主机FPS《007黄金眼》才问世。如果你玩过那玩意,你就知道它跟PC上的FPS的差距。
b.当代主机\PC游戏跟移动设备的硬件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移动设备几乎都是ARM架构,再加上设备体积的限制,让它所能承载的硬件是有限的。而硬件决定了技术的上限,你不能违背物理规律。甚至不说移动设备,苹果台式机这两年全面转向自研ARM架构,苹果新品发布也会cue到游戏,你看看最新的mac mini\PRO现在能玩什么游戏?mac PRO现在连独立显卡都插不了。而苹果玩不了游戏不仅是因为硬件的区别,还有围绕着硬件的软件。现在你要开发游戏就绕不开老黄的显卡和它的各种软件工具。
c.硬件的丰富造成的多场景,其实是UP偷换了下概念。你当然可以在PC前打一局LOL,然后去蹲在厕所里刷原神。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拓宽了场景,而是在特定场景你只能玩特定的游戏。真正的多场景是你在PC前偷塔的时候肚子疼,然后拿着手机在厕所里还能继续这一盘。上一个有这种全栈式打通的想法的,是云游戏。完全用云来串联各个场景,只要你的设备能打开浏览器就行,全部上云。然后云游戏现在什么样子,你看到了。
d.内容是需要技术来演出的(这也会引出下一个我要说的3A问题),而技术是要花钱花时间用人去堆的。同样用UP说的电影举例,我不认为速10的内容比宇宙探索俱乐部好看,但宇同样无法达到速10的演出效果。你不能抓着速10的内容不放。如果好的内容+好的技术呢?
2.3A游戏的作用\大规模投入的实际意义
a.3A游戏固然不是款款都好玩,但3A游戏超高的投入往往意味着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比如游戏科学的老冯在20年采访时就说过,人物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可交互的物品,就这一个动作,他们扣了很久还是做不到大厂的水平。因为资金投入的差距让他们没办法在这一个问题上做持续的技术攻关。而刚才也说了,内容的演出是需要技术来做支撑的,你有个绝妙的设计,然后拿着虚幻3引擎做出来,是没办法跟3A抗衡的。
b.3A游戏或者顶尖工作室对于大厂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总结出规律、梳理完流程,分工明确的“工厂”。小作坊当然可以做出精品,但工厂的能力在于效率要比你高得多,技术比你好得多。而这样的“工厂”有很多个的话,就是极其恐怖的事情了。COD不是啥3A,但动视用着几个工作室轮流上阵,就可以让它的年货每年都出货。这是小厂玩不起的打法。
总结:内容的承载是由技术实现的,而技术又是依托于硬件的。硬件的破除区隔暂时不会实现,所以必然会造成内容上的不同。3A的内容不是最好的,但不耽误3A作为技术驱动来带领游戏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