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诺贝尔奖已揭晓,诺贝尔基金会是如何让钱生钱的?

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30分揭晓:花落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奖。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for their
discoveries receptors for temperature and touch)。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2位美国科学家的开创性发现让人们得以了解了热、冷和外力接触是如何启动神经脉冲,使我们能够感知和适应周围的世界。而这些知识被用于开发治疗包括慢性疼痛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方法。
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是美国生理学家。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曾获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
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亚美尼亚裔,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时间是在1901年,此后每年都会评选以及颁发一次,为什么奖金发了100多年了,非但没有发完反而却一年比一年多了呢?
诺贝尔奖的起源
诺贝尔奖最开始是因为一个人,这奖的名也是他的名字,他便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诺贝尔是瑞典的一名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生活在十九世纪,生平拥有三百五十五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二十个国家开设了约一百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可以说是一位大富翁。种种累积下来,他的遗产至少有3100万瑞典克朗(约920万美元),而诺贝尔不光是一位极赋天才的发明家,一位拥有数不尽财富的富商。还是一位崇尚科学的人,他将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并希望自己的遗产将来也留给科学事业。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留下遗嘱,声明将全部财产兑换成现金。
并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前一年度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样的举动无疑需要极大的魄力,而在第二年的12月10日晚上,63岁的诺贝尔去世。但诺贝尔奖成立是在1901年,因为当他的遗书公开后,引起了热烈的争议。有人批判他作为瑞典人却把瑞典的财产分给世界各国,有人质疑评选者可能有受贿之嫌。
还有认为挪威与瑞典关系紧张,由挪威的组织来颁发和平奖,是值得怀疑的。总而言之,议论声非常大,又因为他的遗产分散在各国,由完全不同的法律管辖。花的时间也就比较多,几年后,在诺贝尔二哥柳都别克家族成员的支持下诺贝尔基金会成立。1900年6月29日,瑞典政府核准基金会组织好章程等事项,1901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种类奖项种类是诺贝尔亲自制定的,共划分为五份,即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不同奖项由不同组织颁发,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奖金奖金自然也不必担心,1946年诺贝尔奖得到免税待遇,从此授予时不再向政府交纳高额的税费。这降低了不少财产负担,1953年因管理不当一度减少得只剩三百万美元,不过管理诺贝尔奖的机构很快改变了方式。接着资金进行合法投资股市市场以及购置不动产,从而保证了诺贝尔奖的保值,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只要管理得当,那么诺贝尔奖即使每年颁发也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变得更多。比如说1991年时,诺贝尔奖金的持有量便恢复到了1901年的持有量,也就是近九百万美元。并且在今后的三十年中,持有量还在不断上升,2011年达到了28.6亿瑞郎。此时已是1901年的92倍,只要稳定合理投资,诺贝尔奖是发不完的。一百多年对它来说,还相对较短,暂时不用考虑能撑多久这个问题。就在去年的9月24日,现任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还表示,要将诺贝尔奖金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诺尔贝基金会是如何让钱生钱的?
诺贝尔奖金的投资阶段
在上个世纪这笔资金还曾经面临殆尽的状况,好在管理机构及时纠正了自己投资不当的错误,改变了先前的投资方案,所以这些钱也一直能够处于增值的状态。
诺贝尔遗留下来的资产,其实是由基金会所打理的基金会拿去做一些投资,并通过正确的投资策略使这笔资产增值,同时在每年公布奖项获得者的时候,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支付获得者的奖金,其他的仍旧用于投资。
在过去的时间里,诺贝尔奖的投资之路,其实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
阶段一:以投资债券为主
在诺贝尔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他便把自己的资产放进了基金会中,同时要求诺贝尔奖的基金要相对安全一些。
所以当时基金会所做的投资都集中在债券方面这个思路也是很大一部分重视安全的投资机构所采取的策略,在国内很多农村的老百姓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存款放在银行,以债券储蓄的形式交由银行保管。
但是这项投资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收益不高,但胜在稳健性比较强。虽然债券的安全性没得说,但如果想要每年发放奖金,就必须要投资一些高收益的资产。
此外在1951年,瑞典政府开始在全国征收税款,诺贝尔基金就要拿出一大笔钱上交给国家,因此基金会在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钱就慢慢流失掉了,2/3这也让诺贝尔奖在破产的边缘打转。
阶段二:增加了房地产方面的投资
到了20世纪50年代左右诺贝尔奖的资产,开始尝试投资房地产行业,从长期发展来看这个投资方向的长期收益是远远高于债券的。
当增加了房地产投资之后诺贝尔奖的收益大大提高了,不仅能够跑赢通货膨胀,而且也解决了诺贝尔奖金的问题,但是在这个期间如果出现了经济危机,那么对于这笔奖金的收益无疑是致命性的打击。
好在诺贝尔奖背后的靠山是瑞典政府,瑞典政府给予资金会强有力的支持,在有了政府做靠山之后,诺贝尔的投资策略开始变得更加灵活,投资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让诺贝尔的资产收益暴增,到了1999年,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市值达到了高峰。
阶段三:向耶鲁捐赠基金看齐
在第二个阶段解决长期支付的问题之后,诺贝尔奖的投资方向变,向耶鲁捐赠基金看齐了,由于该基金的资产配置方案比较牢靠。
而且每一类资产的收益都很不错,它们也会将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长期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这样的资产配置策略也逐渐成为了很多投资机构的做法,诺贝尔基金也不例外。
诺贝尔奖投资理财背后的秘密
从诺贝尔奖投资的三个阶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诺贝尔基金会投资理财背后的一些秘密。
首先,基金公司对这笔资产的投资策略还是比较保守的,主要以债券为主,虽然这些资产的安全性比较高,但收益也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诺贝尔奖金也在不断地减少。
到1953年的时候,这笔奖金的资产仅仅只剩下300万美元之后,在瑞典政府的许可之下,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大的转变,投资管理上也从相对保守的策略转向主动投资。
适当地提高这笔投资的高风险资产,甚至还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了房地产股票等行业,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想要获得较高的收益,用于支付诺贝尔奖每年递增的高额奖金。
其次,在这笔奖金投资范围变广之后,诺贝尔奖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反而遵循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选择的方式就是资产配置,并根据当时的金融市场对投资比例作出相对动态的调整。从而降低组合整体的波动性,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性。
在诺贝尔资产的配置策略中,即便遇到经济危机事件诺贝尔基金会也能够从金融市场中快速抽身,凭借着过去多年的投资经验不断地调整基金的投资占比,从而可以极大地分散金融市场上给所带来的风险。
最后,诺贝尔基金投资收益之所以会翻了几十倍,那是因为长期的坚持。正是因为这种坚持诺贝尔的资产已经暴涨了近100多倍,最终实现了资产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