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我见到了导演们的参差
七个香港知名导演拍的大拼盘电影,排片很垃,票房也很垃。上映一周之后好不容易找到唯一一场时间合适的排片,把它给看了。七个导演拍了七个截然不同的关于香港的故事,因为本人对香港的电影和氛围总带着一层天水围的滤镜,加上对各位导演的情感加成,即使在某瓣评分特别中庸的情况下,还是抽时间去看了。不得不说,我还是见到了导演们水平的参差。以下按自己的喜好度记录下各个片段有印象的点。
第一名,我觉得是杜琪峰的《遍地黄金》,这是在看了前面几部乏善可陈,让人昏昏欲睡的作品后,能让人感受到眼前一亮和轻松诙谐氛围的一段。整段故事几乎都围绕在同一家茶餐厅,三个不同事件,同样的三个人,一次又一次错过(亦或是躲过)发财机会的故事。但机遇也意味着风险,他们在没有发财的同时也没有承受到对应的风险。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总会被湮没,平凡的生活也许是最大的幸运,也或者是不幸。
第二名,徐克的《深度对话》,我可太爱徐老怪了,他执导的片段也把怪发挥到淋漓尽致。我们以为是在看精神病之间的互相治疗,但可能需要被治疗的是我们自己。他还调侃了《七人乐队》不就是短视频拼凑,可是胶片的魅力是短视频永远不能代替的。荒诞的故事中应该想表达很多,奈何我水平有限,看不出太多,只是各种意味的调侃真的很有趣。
第三名,谭家明的《别夜》,台词很舞台剧,很夸张,中间一度被台词尴尬到无以复加。被粉刷成绿色的墙壁和空空荡荡的家,要随全家移民的女主,嘴上说着爱,要一起死之类的鬼话,可是全是bull shit,叫嚣得越凶的人越不敢死。男主情绪比较淡定,但能做出为爱自杀的人,永远是那个沉默决绝的人。导演的视听语言很好,几处飞机轰鸣的声音填充在几处沉默里,特别合适。最后拉的那段高架上霓虹闪烁的夜景,也颇有几分“这个世界继续着它的热闹,却与我无关”的惆怅。
第四名,袁和平的《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的年轻一代大量移民,老一代留在香港。出国多年,发现还是中国香港才是故土并选择回归的主旋律剧情。通过元秋和孙女一老一少思维和生活方式的碰撞来展开故事,发现和谐包容才是永恒的主题。
第五名,许鞍华的《校长》,吴镇宇演的真像变态校长。我没有get到这个故事的点,也没有打动到我。王老师吃假药逝世的故事我不能理解,校长和同学们对她的缅怀我也不能理解,没有共鸣。
第六名,林岭东的《迷路》,香港的时代在变迁,填海,地标建筑都已经重建。人不能永远缅怀在过去的事物里,向前走,但是留存着一份对旧物旧事的想念是最好的方式,可我同样get不到。
第七名,洪金宝的《师父》,垃圾,初中生作文也比这剧本写的好。
不过能同时看到7位导演的作品《我和我的香港》,也别有一番趣味。但如果你对香港电影没有情节的话,不建议看,因为尿点真的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