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泳杉老师答问:看到不如法的人事物,该不该规劝、干涉?

2023-08-25 09:42 作者:周泳杉老师课程专辑  | 我要投稿

问:看到不如法的人事物,该不该规劝、干涉?如不管,自己良心过不去;管了,自己智慧不够,会与他人结怨,自己心生烦恼,请问老师,该如何掌握分寸?


答:在各种场合中,都会发生这种情况。《论语》里有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是信任,谏是劝谏,你跟对方之间如果没有信任感,你劝他,他会觉得你在骂他。也就是说,没有信任感,你就不能直接说出对方的缺点,不能马上指出对方的过失。尽管你指出他的缺点是出于好心,可是在他的解读就是:你看我不顺眼。为什么你的好心没有办法正确传递给对方呢?因为你们之间缺乏信任感。你要问自己:我要劝他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他改?还是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如果你希望他能改,你就要先跟他建立信任感,而不是先干涉他。如何建立信任感呢?你要为他付出。举个例子,在父子关系中,父亲要树立权威教育孩子,权威怎么树立呢?一样的道理,要先让孩子信任你,做父亲的要先做好榜样。如果没有做好榜样,父亲教育孩子,孩子会不服气说爸爸也沒做到啊!这样的話,信任感就没法建立了。做好榜样之后,你要为孩子付出。在孩子眼里,看到父母是真的对他好,他才会接受父母的教育,心服口服。连教自己的小孩都是这样,何况是跟外面的人呢?



   因此,到了一个新环境,虽然会看到有一些不如法的事情,但是绝对不要贸然地去指责人家,要求人家改变。这个时候你要观察,也许是你看错了:别人不是不如法,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各个地方风俗习惯、规矩都不一样。所以你要多观察,多询问,多听听人家怎么讲,多学习,不要多表达、多发表意见。


   当你确定了这个事情确实是不如法的,如果这个不如法的事情影响不大,说老实话,难得糊涂也可以,因为它无伤大雅,所以这个时候也不需要太过紧张。但是如果这件事情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過失,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协助,但是还是要注意,协助之前一定要先建立信任感。


  

    所以到了新环境,你就要先付出,除非你自己觉得这个地方跟你「志不同,道不合」,那你选择离开就好了。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值得协助,你就要先建立信任感,先为他人付出、做贡献。当别人对你表示了肯定,这个时候要纠正对方的错误还不能在大庭广众讲,要私底下说,「规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堂」,虽然他对你有一些信任感了,但是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他的问题,他会很难堪,这个时候需要为他保留面子,私底下再规劝比较好。所以要不要劝,要不要干涉,取决于跟对方有没有信任感。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团体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团体,初来乍到都是新人,还没有建立信任感,没有办法规劝怎么办呢?那就要先立规矩。规矩立好后,不管大家从什么地方来,遵守这里的规矩就好,「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不需要规劝,来了就先看规矩。只要规矩里有的,所有人都要照办。但是规矩也不是死的,也具有灵活性,针对当时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人都要能够有弹性。


   

    所以要如何规劝别人呢?要先建立信任感,即便有了信任感,也还是要根据情况私底下指出错误;对于初来乍到的新人,依照规矩就可以。当然规矩的制定不是一天就能完善的,它是经过集思广益或是根据特殊情况特殊对应的经验进行修改添加,慢慢完善的。


   

   而规矩并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在信任感还没有建立之前,作为一个共通的守则来管理、规范集体的行为,不然没有规矩,人与人之间交往只靠“交情”,谁管谁都会不服气,就会变得非常混乱。了解了这个道理,大家就自然会懂得分寸了。

周泳杉老师答问:看到不如法的人事物,该不该规劝、干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