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同人小说][1/2GPT汉化]《悲しきかなや身は籠鳥 再版》——第六章

2023-05-08 19:06 作者:--OFFLINE--  | 我要投稿

六 两次动乱(「保元之乱」&「平治之乱」)

久寿二年(1155年)。自从源赖政的「鵺退治」之后,近卫天皇的病情在一段时间内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了七月,他的病情再次恶化。即使是治天之君也无法自由决定人的生死。这位生来体弱的天皇,在动荡的宫廷中结束了仅有十七岁的生命,去世了。

这位年轻的天皇没有子女,现在迫切需要决定下一位天皇的继承人。

鸟羽院中有崇德的弟弟,雅仁亲王,但他沉溺于无关皇位继承的娱乐活动之中。特别是喜欢现在流行的歌曲,每天不断地唱着,不止一次吧嗓子都唱哑了。鸟羽院也对这种情况感到悲哀,并认为他不适合即位。

因此,提出了雅仁亲王的儿子守仁亲王,近卫天皇的姐姐暲子内亲王,以及崇德院的儿子重仁亲王等人的名字作为继承者。但是守仁亲王还太小,父亲雅仁亲王的跃居即位没有先例。暲子内亲王即使作为女帝,在称德天皇以来四百年中也没有先例。至于重仁亲王,由于美福门院等人阻止崇德院的院政,存在谨慎的意见,并且由于缺乏决断力而没有被确定。

然后,王们议定的结论变成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在将雅仁亲王的孩子守仁亲王立为皇位继承人的前提下,雅仁亲王作为中间人被立为后白河天皇。

这个可以说是暴行的新皇帝确立立即使得心灵深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皇帝的崇德院遭受了极大的折磨,并让她与美福门院等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参加新皇帝选定议定的是关白藤原忠通、源雅定、三条公教等,都是与美福门院有着深厚关系的公卿,他们心中的思惑不难想象。此外,守仁亲王在出生后不久就失去了母亲,被像亲生儿子一样美福门院抚养成人。她为失去了近卫天皇而策划的行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出它是什么。

虽然是美福门院的行为充满了恩爱,但也有人对鸟羽院对这位女院的暴行视而不见感到困惑。为什么鸟羽院会如此厌恶应该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崇德院——其真相据说在崇德院的血统中,但那是一个绝不会被公开的秘密,了解详情的人只会保持沉默。

这样,尽管是一位皇室成员,却无法涉足国家政治,只能被父亲和鸟羽院从皇位继承中排除并被追逐到日影中。那样新院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关心这位新院,支持她的是宇治左大臣、「恶左府」藤原赖长。他也在与兄长藤原忠通激烈争夺藤原摄关家长的地位。

帝和新院、藤原摄关家的内讧,加上院中受宠爱的美福门院、高阳院等女院的参与,宫中的混乱成为谁都无法窥知全貌的东西。复杂离奇的权力斗争愈加混乱,波浪重叠,宫廷被覆盖,形势变得越来越高峰,越来越粗暴。

事件的起因是,长期病中,最终年轻地成为隐士的近卫帝被怀疑遭受诅咒。从秋天开始,有关于这个诅咒是由谁实施的谣言开始四处流传,传言是来自于恶左府赖长。

当然,这是否是真相还不确定。然而,赖长推崇儒学和律令,以逻辑为优先,忽略惯例的政治手法引起了院近臣中的中级和下级贵族的反感,使他孤立无援。擅长和汉书的博学和出色的政务能力,赖长同时也在各处引起了怨恨。正好在传言流传之际,他正在服丧期,赖长已经完全错过了回到宫中的时机。赖长的父亲,藤原忠实,也奔走呼吁恢复儿子的权力,但这也失败了,赖长实际上失势了。

失去赖长这个支柱,新院崇德也非常失望。对立松动,宫廷中枢似乎将由鸟羽院、美福门院和忠通等人治理。

然而,在保元元年(1156年)开幕时,正值新皇帝后白河重新组建政府的时期,鸟羽院突然病倒,情况再次急转直下。虽然鸟羽院已经年迈,但是他一直健康。在他躺在床上的时候,得到院的后盾,已经得到权力的忠通、美福门院等人非常震惊。美福门院等人的现状全部是鸟羽院的功劳。如果失去了他,公卿们将反抗必至,这对于崇德院、赖长等人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逆转机会。

这时,卧在病床上的鸟羽院,预见到新帝和崇德院之间的争斗,提请了五名有力的北面武士,并让他们和其他十人写下誓言书,承诺支持美福门院。其中,兵库头源赖政的名字排在下野守源义朝和足利藏人判官源义康之后,可以看作是第三位。

然而,赖政的内心却是非常复杂的。院方寄托其力量是极大的荣誉,但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会将都城变成战场,让帝和院争斗。

「……最好什么也不要发生。」

赖政想要这样,但与之相反的是,支持新帝和崇德院的各自势力的对立只是加深了。

在其中,尤其受到关注的是谁呢?当然是安芸守平清盛。此时清盛已经三十九岁了。他已经被任命为武家中的特殊正四位,并领导着伊势平氏一族。

虽然清盛与后白河天皇和关白忠通也有密切关系,但他的岳母池禅尼是崇德院的乳母,而他的父亲忠盛自重仁亲王后期就一直是崇德院的后见之明,因此,他受到各势力的邀请加入他们的阵营。

此时,清盛已经成为北面武士中的首领之一。伊势平氏一族将根据他的行动而行动,甚至有些武士看到局势后,也可能转而支持他们。

曾经在瀬戸内海与粗暴的海盗混在一起的伊势平太,现在已经成为决定这场复杂神秘战争趋势的人。

 

----◆-----◆-----◆----

后来被称为保元之乱的这场战斗,回顾起来,它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趋势。

在保元元年七月五日,有传言称崇德院和源义朝正在密谋颠覆国家,突然间洛城内变得骚动不安。后白河天皇立即按照命令召集了足利义康等人,并发布了誓言书,收缴了位于东三条的义朝宅邸。

失去住所的义朝最终决定发动起义,而率领河内源氏的领袖源为义等人,采取了一种试图扭转局面的策略。

同时,崇德院也与少数亲信一起逃离宫廷,于七月九日迁往了位于宫殿东侧的白河御所。

七月十日,从宇治赶到上洛的义朝也加入了崇德院的阵营,两军在鸭川对峙。无法避免的是,这是院和天皇之间的决战。

那天晚上,就像在预告混乱的时代一样,箒星出现在空中,使人们恐惧。天空也许也在为这场分裂国家的斗争而悲叹。

据说崇德院选择将脆弱的白河御所作为军事基地,以牵制南方平家的主要根据地六波罗,促进清盛的加入。

然而,此时清盛已经与源赖政等人一起在御所的高松殿内。除此之外,足利义康、平信兼等重要武士也聚集在这里,他们动员的士兵数量太可怕了,以至于被形容为军队和云雾一样。

美福门院等人的策划再次起到作用,将清盛引入后白河阵营。虽然鸟羽院让十名人写祭文,但却没有清盛的名字。但是她凭借着巧妙的政治手腕,完成了以清盛名义签署的祭文,并成功地招揽了他。

于是,年轻的河内源氏和伊势平氏的正统流派一起加入了后白河阵营。

穿红地水干小袴的义朝率领着关东的精锐两百余骑,清盛则穿着紫皮的京甲胄和蓝地水干小袴,带领着阵营中最多的三百骑伊势平氏。

相比之下,崇德阵营则兵力过于单薄,除陆奥四朗源为义、他的儿子镇西八郎为朝和平忠正之外,虽有其他名号,但兵力却远远不足。他们本指望从六波罗等地得到援军,但却没有得到公卿们的支持,因为那些观望的贵族们都加入了后白河阵营。

战局明显对崇德院不利。他们原本就被迫面对诅咒的嫌疑和篡位的传言,而且这次起义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发动的,这使得他们处于劣势。

在白河御所,为朝在同崇德院一起参加的军议上,正确评估了他的兄弟义朝和清盛的力量,并强烈建议夜袭以扭转局势。但是,恶左府赖长却坚决反对这种卑鄙的行为,认为这不符合治天之君的地位。

对于赖长来说,这场战斗关乎国家趋势,关乎皇位的合法性。在正确的程序下进行正大光明的战斗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们被怀疑,那么他们就必须更加遵守规则。他可能认为,为朝发言说要在镇西讨伐敌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此外,白河御所安排了明朝興福寺的一千名僧兵作为援军,以避免少数兵力挑战强大的敌军,这是赖长明智的决定。然而,这次他注重逻辑和理性的个性却带来了灾难。

与此同时,高松御所后白河阵营中也有由义朝提出的夜袭计划。同席的关白藤原忠通认为这是野蛮的策略,不予支持,但后白河天皇的参谋僧侣信西则认为应「先发制人」,决定执行清盛和义朝的夜袭计划。

在冲突不可避的时候,对于后白河阵营由兵家清盛、义朝指挥,而崇德阵营在赖长坚持不放弃指挥权的情况下,没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在十一日未明,清盛、义朝等混合部队沿着大路向西迅速行进。他们越过鸭川大桥,分成三路包围了白河御所。

赖政没有参加这次夜袭行动,他和渡边党的郎党一百骑兵一起负责保卫高松御所。在这个时候,后白河阵营的优势已经确定,他们能够在不造成大的损失的情况下获得胜利,这对赖政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好消息。但阵营内的早太似乎对未进行决战而感到不满,经常抱怨敌人为何不进攻。

「……如果他们进攻了就麻烦了。」

「为什么!那些软弱的家伙,我一个人就能打败他们!」

听到赖政的自言自语,同伴们皱起了眉头,早太又大声喊叫起来。

「那边是兵力劣势。但如果他们要攻击的话,现在正是夜袭的时候。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竭尽全力地攻击。如果我们迎击,将会有相当大的损失。」

「请不要小看我,源赖政大人!我比你想象的更强!」

「……嗯,也许你是这样。但是,即使你做了十个人的工作,如果对手有一百个人呢?记住,他们的一方有那个为朝。」

「当然,我会做一百个人的工作!我不会输给那些乡下武士!」

「……是吗。」

虽然这么说,但是源赖政发出了叹息。自从那次鵺退治以来,早太变得非常自信,并且经常表现出傲慢的行为。他自夸自己杀死了威胁到皇帝的妖怪,并在赖政给他的短刀上刻上「骨食」等名字,炫耀自己的实力。据说连赖政的手下们也觉得他太过分了。

源赖政叹了口气,抱怨着早太令人不快的仁王立姿态,挥舞着薙刀在周围寻找敌方的骑兵,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用手捂着额头。

「……他需要经历一次失败的战斗。」

「父亲,我去跟他说吧。」

「不必了,他不听也是白搭。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早就这么做了。」

源赖政回答着仲纲,然后苦笑着。

在被摄津渡边党的强者包围的情况下,早太没有学到任何有关战争的知识。他只是像野猪一样直冲敌阵,认为只要击败敌将就能决定胜负。将领们都有很多护卫,而著名的武士也都是经验丰富的人。稍有些蛮勇的年轻人很容易就会被杀死。

想到义朝在离开都城之前,与早太年龄相仿的他率领一军征服了关东,成长为与清盛肩并肩的人物,赖政觉得他必须教早太独自一人无法改变战争的趋势。

现在,通过夜袭,战争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在源平合战中,白河御所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受到了已经联合起来的源氏平家嫡流军队的进攻,处于防御状态。

实际上,这场争斗是围绕着天皇争夺权的争斗。如果这个国家是由天皇统治的,那么任何反叛者都是叛徒。事实上,崇德院派别没有任何正当理由。

尽管如此,豪杰为朝仍然用他的强弓奋战。尽管夜袭策略被否决,他仍然预见到他的兄弟义朝一定会采取同样的策略。他占据了白河御所的西门,并用他的五名强弓手击退了清盛和义朝混合的军队的攻击。

在成为这场混乱中最大的激战区域的西门,许多著名的武士在战斗结束之前都被为朝射出的强弓所击败。此外,他带领的镇西的二十八名勇士,也以其少数人数所做出的惊人表现而备受瞩目。

可以想象,为朝的箭矢长度有七寸五分之长。

提出攻打西门的清盛手下的伊藤景纲,在一箭之下失去了他的儿子忠清和忠直。据说为朝的箭矢穿透了忠清的铠甲和身体,并将忠直的手臂拉了下来,将他的身体击飞了。

伊贺国的山田小三郎伊行这位被称为勇猛的武士在混战中尝试射击为朝时,为朝从容不迫地等待着箭矢的射出,然后返还箭矢将伊行射下马鞍,最终杀死了他。

为朝的奋斗是惊人的,最终甚至迫使攻击方的清盛撤退。清盛愤怒地说,面对敌人却背向他们是平家的耻辱。他的儿子重盛勇敢地挑战为朝,但清盛却责备他不要失去战斗目标。清盛在战场上没有失去判断实际利益的冷静,他俯瞰整个局势的视角是令人畏惧的。

接替成为西门攻击者的是义朝。他与心腹之一的镰田正清一起率领一百余骑兵前往,但为朝的箭矢立即射杀了二十余骑,而正清本人也被从门内冲出的为朝所击败。

因为最终要面对义朝的主力部队,所以为朝带领手下的二十八骑兵冲入了白刃战。正是在这场战斗中,东国和镇西的两个被远离父亲的兄弟,不惜殊死战斗,彰显了源氏家族的因果。

在短短的时间内,双方共计一百五十余骑丧生,其血染红了西门。即使名闻遐迩的武士如深巢七郎清国和大庭平太景义也被射中了,受了重伤。

镇西八郎为朝,是一位身体力行源氏家族志向的勇士。他的箭矢如雷霆般凶猛,能够破坏紧闭的门扉,甚至能将其击飞。据说,被他看到的敌人至今都会做恶梦。

当天亮的时候,义朝终于从为朝守卫的西门撤退。虽然为朝一方牺牲惨重,但并没有追击。

尽管夜间发动了攻势,但由于上皇方的顽强抵抗,义朝一直攻防不定。但是,当他从興福寺获得一千人的增援消息时,他立即计划向白河御所发动火攻,以决定胜负。

在洛内发动火攻是前所未有的,白河御所附近还有法成寺。尽管在寺庙中纵火被认为是不该做的事情,但是接到高松御所信西的许可后,他表示只要天子同意,寺庙很快就能被建立。因此,为朝获得了义朝的许可。

最后,信西下令让赖政等人的军队也投入战斗,以一举解决战斗。

于是,白河御所被义朝等人点燃,上皇方溃败了。当赖政率领渡边党军队赶到白河御所时,正值西风刮过,御所已经成为火海。

院和今上天皇之间针对争夺治天之君而展开的战斗,在短短一夜之间迎来了结局。

「真是无趣啊,都是些胆小如鼠的家伙!」

「…………没错。」

在燃烧的御所前,早太不断地握住自己的手臂,感到无比懊恼。他一定对没有立下功劳就结束了战斗感到无法接受。面对在新院和天皇的走狗们的战斗中死去的人们,赖政则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

现在,乱局已经结束,处理余波成为紧急任务。幸运的是,天皇的内裏没有遭受损失,但是需要重建被大火摧毁的白河御所并捉拿逃亡者等等,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是奖励功臣和捉拿逃亡残党。忠通接受了颁发的诏书,恢复了被赖长夺走的藤氏长者的地位,那些有功勋的武士们也得到了赏赐。清盛被任命为播磨守,义朝被任命为右马权头,与足利义康一起被承认进入内昇殿。

另一方面,失败的崇德院曾一度藏匿自己,但在第十三天前往了他的弟弟觉性入道亲王在仁和寺的所在地。据说这是为了成为佛门中人,放弃世俗,为乱中的罪行承担责任。

这导致了皇室和武士阶层中许多上皇方的贵族和武士接连出现。在这些处理战后事务的过程中,一位叫信西的僧人突然崛起,成为后白河天皇身边的亲信。他的俗名是藤原通宪,本来是一个家族在宫廷中掌管儒学的人,曾经也是恶左府赖长认可学识的人。但是由于家世问题,大学寮的职位不能接纳他,信西也因此无法得到足够的晋升,失望的他便出家了。

然而,这位信西却毫不避讳地表示,即使出家了,他的心仍在世俗世界中,并利用自己与同门的身份接近鸟羽院。他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识。在院中,他发挥了确凿的影响力,将摄政家和北面武士任意摆布,建立了美福门院和藤原氏中御门流的亲密关系。

事实上,正是这位信西与美福门院密谋,为了实现守仁亲王即位的前提条件而决定支持后白河天皇的即位。正如之前所述,在混乱的时期,他听取了义朝和北面武士的建议,批准了夜袭和火攻等非常手段,甚至卷入寺庙中,以将骚乱尽早结束。由此,新天皇后白河对信西的信任更加坚定,他的权力也越来越高。

信西在新天皇的信任下,对崇德阵营下达的判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和暴虐,这与一个居于佛门之中的人的话语是不可想象的。

首先,崇德院被决定流放到讃岐。一位拥有天皇地位的人被流放是四百年来的重罚。

其次,对于协助上皇的武士,他们恢复了三百年以上没有执行的死刑,以死刑惩罚他们犯下的罪行。

而且,这种处决是由同样是血缘的亲兄弟来执行的,这是非常残忍的。

因此,义朝与父亲和兄弟决裂,参加了后白河天皇的军队。他被迫亲手处决自己的父亲为义和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这是一种屈辱。据说即使在处决的现场,为义等人也没有恨义朝——但义朝用接任家族的手斩杀家人,他内心该是怎样的感受呢?

即使是义朝,也想象不到会与父亲和弟弟们以这种方式分别。为义和义朝的对立确实加深了。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不同的后援力量上,相互对峙在都城,那么在战场上相遇就必须下定决心。

即使如此,他们不应该彼此深恶痛绝。他们应该甚至没有想过要相互屠杀。正因为如此,义朝小心地准备着这场战斗,以防止河内源氏的灭亡。

如果战场是决定胜负和生死的地方,那么在最后展示他们的勇武,在父子兄弟间互相刺杀也能保持他们的荣誉。

但是,用骇人听闻的手段斩首认输者,武门的荣誉还剩下什么?

过去曾对他说过的话在赖政心中浮现起来。义朝为了忠于正义,斩杀了战斗中失败的父亲,痛苦难忍。这让人无法想象。

还有另一个河内源氏的儿子——为朝。

捕获的为义的儿子中,只有为朝在死去父亲的哀求下得以延续生命。尽管如此,他的腕筋被切断,不能再握弓,被流放到伊豆,而且还是远离海洋的大岛。可以肯定地认为,他再也不会被宽恕了。

尽管认为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但赖政仍然克制不住想再次见到他,告诉他关于鵺退治的真相的心情。

这并不是悔恨源氏英雄的衰落。这是因为赖政软弱的内心,想稍微减轻无法分享这个秘密的苦痛。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想让自己舒服点)

赖政压抑了自己的怨言,一心一意地工作。虽然他没有在混乱中表现出杰出的功绩,但作为美福门院信赖的武士,赖政的家族在靠近都城的摄津国有基础。另外,由于赖政自己的歌才,他的名望更加高涨。

----◆-----◆-----◆----

这样,震动世界的院和帝争斗的大乱已经结束了——乱后,出现了两个大大分开明暗的人。

他们是谁?平清盛和源义朝,源平各自的嫡流。尽管义朝因平定乱局而获得新的官位,但在伊势平氏这个名门之中,清盛与处于衰落中的河内源氏的义朝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义朝在乱后得到了认可,但他只是正五位下的下野守和左马头兼职,而清盛则是正四位下的播磨守,还担任大宰大弐。

清盛掌握了瀬戸内的制海权,并通过贸易和捕捉海盗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义朝获得的地位只是微不足道的。

从这时起,义朝开始看到昏暗的光芒,并开始表现出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他将长子赖朝作为后白河天皇的雏儿送出,并渴望无论如何都能得到升迁。回过头来看,他的变化从这时开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可能是处理保元之乱的战后工作在义朝内心燃起了深深的仇恨之火。清盛也处决了他的叔父忠正,但与将亲戚兄弟全部亲手杀死的义朝相比,这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或者,平氏一门的繁荣不断腾飞,在他的心中落下了嫉妒的阴影。无论如何,真相对于无法理解神佛的赖政来说是无法解决的。

(——最好是不要发生任何事情。)

赖政的愿望落了空,保元之乱过了数年不到,宫廷再次笼罩着不安的气氛。这是对以信西为代表的强硬手段的不满之情。

原本,那位是赖长也承认的学识优秀。信西同样博学善辩,在合议的场合里多次突破对方意见的矛盾,条理清晰地攻击对方。

与喜欢他那种严厉果断的做法的人相比,信西的辩才却是非常执着、毫不留情。他拥有过剩到被称为世界罕见的优秀才能,不允许对方反驳,一丝不苟地指出对方错误,不断地证明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例外。

即使对方发出声音并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信西也完全没有让步的迹象,彻底地通过辩论来击败对方。这种偏执的「正确性」,可能是他曾被排除在儒学之路外后扭曲的执着心造成的。

无论如何,对于这种情况,对信西的不满情绪不可能不增加。很多人对他像国家中心一样的行为感到反感。

在保元三年(1158年)过去两年之后,通过与美福门院的秘密谈判,后白河天皇退位让位于他的儿子,重仁亲王,并成为上皇,亲王则作为二条天皇即位。

尽管这是自从鸟羽院在世时就已经确定的路线,但提前了比最初计划的时间,因此被嘲笑为「佛和佛的评定」。这是对僧侣们能够绕过国王法律来决定皇位的尖锐讽刺。

此外,随着信西的专横,后白河院逐渐疏远了他。取而代之的是,院开始信赖复兴的藤原摄关家的宠儿,藤原信赖。

同时,美福门院也开始远离信西,因为她的梦想是让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自己管理国家。

因此,信赖意识到信西从院、门院、皇帝三方面都受到反感,便依靠后白河院的青睐开始暗中活动。

在平治元年(1160年)冬天,信赖成为排除信西的先锋,争取了各派的合作。在他的阵营中,有河内源氏的源义朝,以及赖政。

信赖注重武士的力量,通过授予关东的知行国领地来援助他们,并成功将义朝视为自己的家臣。赖政也被美福门院招募到了这里,计划推行二条天皇的直接统治。

起义是在清盛离开京都前往熊野三山朝拜时进行的。清盛与信西和信赖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成为了京都最大的力量,没有任何一方能与他匹敌。

由反对信西的派别联合起来的院政派和二条帝亲政派,在清盛不在的情况下攻击了空缺的三条御所,他们逮捕了后白河院,然后放火烧毁了御所。出奇不意的是,正是因为信西曾经批准了放火攻击,他才被迫逃离御所。

信西勉力逃到了山城国,并命令部下挖了一个洞,躲在里面逃避搜捕。但事情很快被揭露,他的尸体被从地下挖出并被斩首。这是一个虽然极其平凡但又令人唏嘘的死亡,因为这个男人虽然是出家人,但在尘世中过于放纵。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虽然起义是为了反对信西,但当实际上成功排除了他的目标之后,各个派别开始混乱不堪。二条帝亲政派、后白河院政派和各自的政治路线完全不同,他们寻求的着陆点也不同。尽管他们共同反对信西并起兵,但信赖派只考虑回到政权中枢,后白河院希望自己能够执政,而美福门院则希望二条天皇能亲政,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分歧。

然而,信赖对起义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开始变得越来越自负。他们软禁了二条天皇和后白河院,并计划代替信西成为政治中心。这激起了各派的强烈反感。

此外,对于清盛的应对也大大扰乱了他们的命运。

在信西被处决的第二天早上,掌握了皇帝和院的信赖掌握了政权,并只让自己的追随者进入宫廷进行临时除名。在这次除名中,义朝被任命为播磨守,义朝的长子源赖朝被任命为右卫门权佐等职位。据说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视其他公卿或已经拥有官位的人的除名方式。

由于这种专制,信赖自己成为了侍卫大将,并感到非常高兴。当场在场的藤原伊通以其毒舌闻名,对这次除名说:「如果给那些杀害了许多人的人授予官职,为什么不给三条殿的水井授予官职呢?」他用尖刻的讽刺抨击了这次除名。在三条殿,许多人为逃避火灾而跳进井中丧生。

可以说,这个名叫信赖的男人在夺取政权后完全缺乏视野。这个因受到皇室的宠爱而上位的男人完全没有治天之政治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义朝建议立即派遣军队打败清盛以结束战争,但信赖一笑置之。他断言清盛已失去了后盾,轻视平家,认为他们不足为惧。信赖只是轻松地进行除名,却没有好好考虑如何应对位于皇宫眼前的平家的总部六波罗。

对于将军清盛,被视为最大的军事贵族和可怕的不安因素的义朝等人,以及公卿们视姻亲关系和皇室宠爱为至高无上的信赖来说,他可能无法理解自己的藤姓和家族威望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许他认为,只要占领政治中枢,清盛这个只是武士的人只能服从他们。

十天过去了,信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动作,仍然留在皇宫中,像皇帝一样坐在早朝会议的首席位置上,招致官僚们的不满。在这个时候,坂东派来的义朝长子「镰仓恶源太」源义平非常愤怒,因为信赖并没有采纳他提出的建议,即在清盛等人进入都城之前伏击并夜袭他们,以避免重演前一次的动乱。

同时,清盛在得到紀伊的豪族们的协助后回到了京都。在熊野山中,清盛手下的数十名部下在返回途中得到了当地豪族和部落的加入,增加到了三千骑。义平提到了上一次动乱的教训,建议伏击清盛等人在进入都城之前,但信任认为这也是卑劣计划的一部分,并驳回了这个建议。于是,在没有受到任何妨碍的情况下,清盛轻松地回到了六波罗。他会合了自己的门客,在鸭川对岸的六波罗宫,平氏的红旗迎风飘扬。

在这个时候,信赖认为清盛的回归是为了向他臣服,他并没有怀疑他会在不久的将来前来参加朝会并向自己低头,表示顺从。

但是,在深夜的二十五日,被软禁在宫中的二条天皇在清盛的引导下逃出了宫殿。他被带到了六波罗宫,宣布了他的行宫,宫廷陷入了骚动。

与此同时,后白河天皇也在同一时期消失了,信赖等人的处境迅速恶化。他们失去了以帝的名义行动的借口,变成了简单的叛军。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在未明的二十六日,重盛和弟弟赖盛奉命进攻宫殿,迎接二条天皇,并从六波罗宫作为临时宫殿。奇妙的是,四年前一起作战的两兄弟现在相对而坐。

即使一直以来,义朝一直都是很受信任的人,但在这里,他对信赖感到失望,并称他为日本最大的败者。对神舆非常疏忽,可能会使人们质疑它们是否适合搬运。然而,这种言论只有在事情发生后才能说出来,也许没有必要过分指责义朝的决断。

此时,义朝手中拥有的兵力很少。这场战乱本来是为了排除信西而发动的。在战乱初期,其他派系也协力合作,并且只要能够确保院和帝在御所中的位置,就足以应付。

义朝的军队只有少量的三千骑兵,无法与凯旋回来的清盛正面交战。但义朝和他的人还是奋勇战斗。其中,「鎌仓恶源太」义平如他的别名一样,横冲直撞。他穿着八龙铠甲,带领从鎌仓带来的十七名勇士,突破了五百人的包围,穿过了御所紫宸殿右侧的近橘左近樱花之间,与重盛进行激烈的对战。然后,他追赶持有名刀抜丸的赖盛,但最终多打少。现在的领导人信赖已经没有凝聚力,离开他的人接连出现。本应是盟友的武士们放弃了门口的守卫,并逃跑了,信赖的势力崩溃了。

为了避免内宫成为战场,清盛制定了一个计谋,引诱信赖等人到御所外面。平氏的另一支队伍进入了御所,并传播了有关御所起火的流言,使义朝等人感到惊慌失措。在短时间内,宫中的混乱一再发生,每个人都知道火攻的威力和有效性,并且在潜意识中害怕它。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虽然在御所中纵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由于先例存在,人们不得不想到这「不可能」,这就是清盛精巧的计谋。

现在已经没有盟友了,攻击者却越来越多。义朝等人最终放弃了守卫皇宫,而皇宫的大门则被紧紧关闭,仿佛在嘲笑他们。这意味着义朝等人已经完全孤立了。

他们失去了回去的地方,义朝等人决定拼死一搏,前往平氏的总部六波罗。即使需要暴露他们的尸体,他们也要将平氏攻破。他们计划在六条河原重新聚集逃跑的手下,然后进攻六波罗。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正在侦察的赖政等人。

两支源氏军队悬挂着白旗面对面站着,义平从西面走来。他用愤怒的声音,指责赖政为何要支援平氏的清盛,尽管他们都是源氏的人。

「在那里是摄津源氏,兵库头源赖政大人啊!我是鎌仓恶源太义平!我从关东来到这个地方,为了我的父亲义朝而来!我们曾经是同一家源氏,有着同样的愿望!为什么现在你们要站在平氏这一边,阻止我们前进呢?你们被称为兵库头源氏,却像胜利的坐骑一样跟随弱者,这不是使摄津源氏的名声沦陷了吗!」

这让渡边一派也很生气。与他一起参战的仲纲也狠狠地皱了皱眉头。

「哼,不要再放肆了,关东的武士们!」

早太也在隔壁与赖政一起恶言相向。

美福门院是侍奉赖政的人,他们是支持拥立二条天皇,希望他亲政的派系。虽然在混乱开始时,他们协助排除了妨碍的信西,但如果那位二条天皇已经前往六波罗,那么已经没有道理再支援赖政了。

义平当然知道这一点。毕竟他也是同一源氏的一门,曾在坂东之战中讨伐他的叔父木曾源氏的义贤。这不是责备源氏之间的战斗的理由。

即使如此,他还在质问源氏的存在方式。哦,那是河内源氏。那是生活在关东的武士形象。义平的形象与为朝的形象重叠,赖政被极其怀念的思绪所震撼。

「.....父上,您打算怎么办?」

「什么都不要做。如果我们坚守这里,他们就必须从六波罗的正面攻击阵营最厚的地方。对于挑战死亡的人来说,多加援助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牺牲。他们也明白这一点。」

尽管如此坚定地命令,赖政手持他所喜爱的重藤弓,率领着他的二百骑兵向前走去。他拔出太刀「石切」,在马背上凝视着恶源太义平,然后瞄准了他背后的义朝,准备射箭。

「我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为了保卫代代相传的弓箭之名,我们侍奉于天皇。这难道被称为叛变吗!如果你们指责我们,我们要问一问,鎌仓恶源太义平和上总御曹司义朝,你们与那个愚蠢的藤原信赖的同谋者一起发动这场乱斗,究竟得到了什么!」

对着対岸的源氏人的声音响起,让他们感到了不安。虽然这只是为了恫吓,但是摄津源氏的赖政的弓术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要比试,赖政已经宣布要直接射中河内源氏的将军。

在六条河原的两岸,相互对视的是同一家族的源氏。在紧张的气氛中,首先动身的是义平。他围着马匹,带着手下一口气冲向河原。

然后赖政射出了箭。那是一连串射出的四箭,速度非常快。四支箭破开了水面,像被吸进去一样飞向了义平的身体,发出噼啪、噼啪的巨响声。义平用自己的太刀砍断了赖政的箭矢,但是他被击中了三箭。最后一支箭击中了他头盔的背面,义平不得不在河岸前拉紧缰绳,他的马前蹄高举,发出嘶鸣声。

义朝与其部下一起在马上飞驰,运用神速的射技,毫不偏差地射中了目标。而义平也表演出了惊人的绝技,看准了飞来的箭矢并将其射落。双方都表现出了不虚此行的武艺,证明了他们所说的武威不是虚言。

「——义平,回来。」冷静的判断来自义朝。义平一度摇了摇头,但又被父亲劝阻后,恶源太咬咬牙,带着手下离开了河原。

最终,按照赖政的话所说,经过短暂的对峙后,双方都没有发生真正的冲突,各自撤兵了。虽然后来的记录中也有恶源太的先发制人导致摄津源氏和河内源氏之间出现了决定性裂痕的说法,但这并不是事实。

实际上,这次遭遇是由于赖政等人在侦查时偶然遇到了义朝一行人,虽然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但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战斗。义朝一行人正在寻找通往六波罗的道路,而赖政等人也没有理由积极地伤害他们。

在双方撤兵的过程中,义朝绕着马匹巡视,与赖政的目光短暂地相遇了。

(……义朝阁下。果然您是为义的孩子啊。)

曾经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少年脸上的表情,如今却刻印着深深的痛苦,因为他担负起率领家族的重责,决意作为武士而生活。

回想起自从他离开坂东那一天以来,赖政一直无法抽出时间和他交谈。

为了理解他的痛苦,赖政心中充满了愧疚。作为河内源氏的领袖,义朝采取的手段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他想到义朝是为了保护家族和同伴而采取这种方式时,赖政觉得责怪义朝是没有意义的。

「.....请不要急于死去,义朝阁下」

他回想起他在坂东遇到了许多朋友,开始被称为「上总御曹司」,了解到作为源氏正统的旗帜,必须保护许多事物。他希望义朝能够坚持自己的自豪感和信仰。

 .....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  ◆

数刻之后。聚集在六条河原的源氏一齐冲向了六波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像疯狂的死亡战士一样攻上了坂东武士,而对抗他们的则是穿着漆黑铠甲头盔,骑着黑鹿毛马,背负着黑色箭筒的清盛。

接待了二条天皇成为御所的六波罗变成了一片激烈的战场。箭矢如雨般倾泻下来,雪化为红色的血染红了庄园。源平军士在各处互相厮杀,打斗着,跌落到泥地中,仍旧缠斗不休。箭矢折断了,刀剑破碎了,战斗仍然持续着。恶源太义平也被包围在军队中,进行三方斩,进行反击,但最终被逼迫退却。义朝想进行最后一次冲锋,但在忠臣正清的建议下,他最终逃脱了。

义朝前往坂东寻求再起,但在途中与长子赖朝走散,在尾张遭到荘司的背叛,与心腹正清一起被杀害。义平藏身于都城中,企图刺杀清盛,但被发现并处决。处决的地点,奇妙地成为了最后一次决战的六条河原。

叛乱的首脑信赖在乱结束后被随从出卖,甚至赤裸着出现并且可悲的请求饶命。他一直哭喊,拒绝接受死亡,直到被执行处罚。义朝所说的日本最大的败者的话是正确的吗?

两次大乱对京都和官僚的地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可说是对于由院、关白、公卿等人组成的日本政治制度的一次考验。这表明在政治斗争中,拥有强大武力的一方将获胜,也标志着武士时代的萌芽。

特别是在保元和平治之乱中,平家的崛起和源氏的衰落非常显著。河内源氏的家族几乎全部被杀害,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他们都被彻底定罪并处以死刑。另一方面,平家的一门成员相继登上高位,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尤其是对于拯救天皇并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清盛的评价是惊人的。在六月晋升为正三位,八月晋升为参议员,成为公卿的前例。武士们一度被隔离在六位官位之下,但现在终于进入政治中心了。

清盛保持了独立于院、贵族和寺社的力量,并成功地通过自己的行动动摇了政治局势。他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他被誉为军事贵族的达到顶点的人物。回顾历史,两次大乱的失败都是因为低估了现在京都的清盛的权力。伊势平氏的势力已经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了。清盛巧妙地掌握了这种力量并控制了京都。

在河内源氏凋落的同时,摄津源氏的赖政成功地度过了这两次大混乱,建立了在京都成为唯一的源氏的确定地位。

当胜者成为失败者,死者被处决,胜利者之间互相决裂并争斗的时代,通过武力解决冲突成为现实。能够克服这个困难局面,主要是由于赖政的政治才能、在战场上进行准确的状况判断、以及在诗坛上得到的作为贵族的人脉所带来的评价。

然而,随着知己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牺牲,在追求理想和义务的过程中,许多了解赖政的人逐渐退出政治斗争的舞台。特别是,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牺牲的情景,对于已经年老的摄津源氏长者来说,会有怎样的印象呢?

然后,在平家家族全盛的京都夜空中,那个神秘的叫声再次响起。这发生在平治之乱两年后的二条天皇时代。


[东方同人小说][1/2GPT汉化]《悲しきかなや身は籠鳥 再版》——第六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