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9%
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长度不断增加,公共供水普及率不断提升,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地漏损控制水平不均衡,不少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部分城市一方面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漏损率居高不下。 在举行的第19届中国水论坛上,大连理工大学建工学部副教授刘海星在报告中表示,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我们常说的“水十条”;2021年,发改委联合五部委共同出台《“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2025年漏损率控制在9%。 根据《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在全国县级以上的687个城市中,管网漏损率大于9%的是578个,达到了84%以上。其中管网漏损率大于20%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成为城市供水系统漏损的重灾区。
城市供水系统漏损成因复杂,危害巨大
城市供水系统漏损成因复杂,既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起来漏损主要由以下五个原因造成:一是基础设施老化,包括管道和设备设施的老化;二是外部环境影响,如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度变化会使管道机械结构和伸缩接口发生变化,土的荷载或路面重载车辆反复对管道造成荷裂压力,这些都会造成漏损或爆管;三是管网运营方式不合理,如位于山地、山丘区的城市,大多采用多级加压管道系统,局部压力过高容易导致爆管和渗漏;四是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导致漏水维修不及时,进一步加大了漏水量;五是居民法律意识薄弱,偷水、欠缴水费、破坏水表等不良现象屡有发生。 城市供水系统漏损的危害巨大,一是造成水资源浪费,我国每年的漏损量大约是70亿立方米,总水量相当于一个太湖;二是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大部分采用加压系统输送到千家万户,漏水相当于漏能,每年由于漏损导致的电能消耗约十亿度,由此还产生了大量无效的碳排放,直接经济损失约210亿元;三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由于管道局部产生负压,可能导致地下污染或未经处理的水进到管道里,造成饮用水水质二次污染;四是带来次生灾害,爆管或渗漏发生后可以瞬间淹没一个城市的局部区域,导致交通阻断,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受到干扰,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基安云智慧城市供水(SWP)管网漏损模型:
进行管网拓扑,通过地理信息数据接口远程在线实时获得整个供水管网运行状态信息,如流量、压力、水质等,也可人工填报获取管网数据和管道材质、管径、位置、长度等数据。
基安仪·管网漏损噪声监测水听器
基安仪·管网漏损噪声监测水听器配合高频压力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传输设备RTU可同时监测管道中的水锤发生,漏损和预防爆管、提高日常管理水平。水听器通过管道上的排气阀、流量计、水表或消防栓等直接接入水体,听取在水中传播的漏损噪声。
基安云智慧城市供水(SWP)介绍
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
基安云·智慧城市供水解决方案,是以物理供水工程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板、数学模型为核心、供水相关知识为驱动,对物理供水工程取输净配全要素和运行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及智能模拟,与物理供水工程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实现对物理供水工程的实时监控、问题发现、优化调度,增强供水工程“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为供水不同事件业务提供功能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