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离网络校园贷,提高警惕防诈骗 —“筑法之基,行稳至远”实践队第三十二次社会实践

2023-08-03 20:18 作者:Simon_嘟嘟呀  | 我要投稿


 2023年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筑法之基,行稳致远”社会实践队在北京市延庆区展开社会实践 ,对网络校园贷诈骗等进行了有关了解和调查。   

校园贷主要是指被害人仅需向非法借贷平台或借贷人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同时提供家属电话或常用联系人,即可借到几千乃至上万元的现金,已经成为校园内一种借贷手续简单,借贷门槛低,贷款金额较大的途径。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实践队发现,校园贷层出不穷且时有发生,主要受害群体多为初入校园的大学生,为此,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第一,提高防范意识,提升辨别能力平时就要多长个心眼,对待网友、陌生人要时刻保持戒备之心。平时多看看新闻、各种资讯,了解各种骗术手段,提升辨别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第二,注意网上信息的保护。网络虽好,但信息容易泄露,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告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手机短信,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防止信息泄露被人利用。第三,注意核实对方相关信息。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很多去做兼职的学生,赚取外快一方面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但其中有很多骗子公司或是传销公司,如果有做兼职的机会,要认真对招聘兼职人员的单位进行反复核实,特别是网络上的公司。骗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诱饵,发布虚假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交部分利息,当事人汇入其指定账户以后,对方又陆续要求先交纳“还款保证金”“个人安全费”、“车辆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取钱财。

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如果遭遇了诈骗,一定要及时报警,尽量将损失范围缩到最小。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若有人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预防诈骗更多的是要靠大家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切记勿要贪小便宜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只要我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避免被骗。学生及家长上网尽量不要在QQ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一旦发现QQ、微信被盗号,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亲朋好友,防范各类网络诈骗的发生。当接到上述内容的陌生电话、手机短信时,切勿轻信上当;特别是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或进行转账业务的,更要保持警觉。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一旦接到类似要钱、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切记“不听、不信、不汇款”,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孩子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

 

 

 

 

 



远离网络校园贷,提高警惕防诈骗 —“筑法之基,行稳至远”实践队第三十二次社会实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