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十八世纪的法国,可谓问题重重。 法国通过削弱封建贵族和贵族的权力,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雏形。由中央政府进行大部分事务的管理。农民不再是农奴,而是土地的所有者。各种各样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法国工商业发展一度十分繁荣法国成为了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封建国家。 但是。农民虽然拥有了土地,但加在他们头上的封建税收和徭役依旧存在。尤其是军役税,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军役税翻了整整十倍。由于地主贵族在农村的权力被削弱后,他们便不再在意农民,有的仅仅是更加严重的剥削,农民阶级成为法国中被抛弃的阶级。由封建特权阶级依旧骑在人民头上,特权造成的不平等被不断放大,加剧了各阶级的分离对立。特权还导致财政问题,因为特权阶级被免除了税务,王室不得不将税收强加在人民头上。法国越是发展,国库越加空虚。路易十六不断发放救助金,建设公共设施,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有很多的法国人购买了政府的公债,却没有政府的偿还保证和期限。虽然法国人在精神上拥有自由,但在政治上还是不平等。中央集权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机关和和司法机关相互争夺权力、相互干涉,造成政府混乱。即使国王进行了一些减轻人民负担的改革,但国王的改革总是反反复复的,反而让社会变得混乱;即使在革命前的法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但旧制度衰亡之势势不可挡。先进的政体和封建专制不匹配造成矛盾冲突。人民渴求变革,而此时,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 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委任了杜尔哥为财政总监。杜尔哥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法令,这触及了特权阶级的既得利益,最终杜尔哥被罢免,改革也全部取消。 来自瑞士的银行家内克接替了杜尔哥。内克利用银行家的声望四处借款,解决了宫廷的财政危机。之后内克推行的政策因压缩王室的开支,而又被贵族攻击。1781年,内克因透露了王室贵族的巨额开支而被革职,这激化了社会公众对宫廷的不满情绪。 卡隆接替了内克。卡隆为笼络贵族,大肆提倡挥霍奢华。结果是在1786年,财政再次陷入危机,卡隆试图向贵族们增加税收,但结果可想而知。图卢兹大主教布里埃纳接替了卡隆的职务。布里埃纳也没有他法,只能继续向特权阶级收税。 1787年5月,布里埃纳将相关法案提交到巴黎高等法院登记,却被法官拒绝,法官反而提出了召开三级会议的方案。国王向法院施压,但高等法院并未区服,而是在1788年5月3日发表了《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宣言,声称应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公民应该“自由地”纳税。巴黎高等法院想要对王权进行限制。路易十六便把两名法官投入狱中。 法院的斗争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抗议事件。对于想要向自己征税的教士、贵族们也开始乘机作乱,公开支持三级会议,被称为革命前的“贵族革命”。国王不得不让步,同意召开三级会议,布里埃纳也辞职而去。 在民众中有极高声望的内克被召回。“贵族革命”昭示着法国专制王权的危机,而第三等级的不满反抗则对王权造成更大的冲击。启蒙运动广泛传播,其中的思想也早已深入人心。1788年天气变得极端反常,农业发生灾难性的毁灭。此前法国和英国签订的通商条约,导致了法国国内本土产业的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一场风暴正在袭来。 1789年初,开始三个等级的代表选举。贵族和教士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第三等级代表由复选制选举产生。当时全国的舆论风向,都将希望放在了路易十六身上,对他的君主使命充满信心。 选举结束:贵族代表270名,教士代表279名,第三等级代表578名。第三等级中有法律界人士、商人、银行家、甚至一些贵族教士,但没有农民和手工业者 5月5日上午,三级会议开幕。下午一时,国王在欢呼声中走进了会场。国王路易十六、掌玺大臣巴朗坦和财务总监内克,依次进行发言。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讲话中都为提到宪政有关的话题,尤其是本次三级会议的表决方式。 表决方式分为:按人头投票表决和按等级表决。在这件事上,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开始相互争吵。第三等级提议三个等级一起开会,进行代表资格审查。这无疑是取消了等级的划分,特权阶级竭力反对该提议。 5月6日,第三等级拒绝按等级组院,打出了“众议院代表”的称号,与特权阶级展开无休止的辩论。6月10日,第三等级决定单独审查代表资格。6月15日,西哀耶斯提议第三等级单独成立议会,即国民议会。6月17日,该提议被众议院通过。从此,第三等级代表便以国民议会自居,并赋予自己批准收税的权力。教士等级率先让步,通过投票表决加入了国民议会。 贵族们十分恐慌,第三等级的做法也令路易十六十分反感。6月19日,路易十六下令关闭了第三等级的会议厅。次日,在议长巴依的带领下,代表们来到老凡尔赛街的网球场大厅。代表们在此宣誓了对国民议会的忠诚。 6月23日的御前会议上,路易十六讲话:“要求三个等级的划分完整的保留下来,在国王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事议的讨论。从本月的17日起,第三等级代表通过的决议及国民议会皆为无效的、违法的。”这是宫廷势力的反扑,第三等级对此决心要抗争到底,开始公开反叛王权。路易十六一度想用武力解决,最后却不了了之。 第三等级控制住了局势,并且开始节节取胜,。6月24日,更多的教士代表加入了国民议会。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47名贵族代表也加入了议会。国王被迫让步,只能让剩余的特权阶级代表也加入会议。这样一来,三级会议就在实际上不复存在了。第三等级乘胜追击,要求制定宪法。7月7日国民议会创立制宪委员会,后改名为国民制宪议会。 国王表面上让步于国民议会,但在暗中早已调兵遣将。大批军队陆续赶到,包围了凡尔赛和巴黎。国民议会上书国王,要求撤走军队,被国王拒绝了。7月11日内克再次被国王革职,引发了巴黎城的振动,“贵族的阴谋”已经显露出来了。早已因为粮食缺少、物价飞涨而愤怒的市民们,情绪已经达到极点。在卡来耶·德穆兰演讲的煽动下,民众开始武装起来。他们抬起内克和奥尔良公爵的半身蜡像,进行游行示威。杜伊勒宫被群众占领。 一时间,巴黎陷入极度混乱中:武器店被洗劫一空,税务局也被群众捣毁,圣拉扎尔兄弟修道院也被洗劫。 7月13日,第三等级代表在市政厅召开会议,成立“常务委员会”,并建立民团:一是为了保卫首都;二是为了维持巴黎的秩序,对付违法乱纪分子。7月14日,示威者从荣誉军人院夺取了三万多支步枪和12门大炮,但缺少弹药。巴黎人都知道哪里会存放着大量弹药——巴士底狱。最终,这座象征着封建王权统治的堡垒被起义者攻下。 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向路易十六告知了巴黎的状况,但路易十六并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陛下,这是一场革命”惊慌失措的路易十六来到议会,表示承认并完全信任国民议会,承诺会将军队调离。国王向革命低头了。 巴黎的壮举挽救了处在危机中的国民议会。7月16日,议员代表团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民众倾城而出,热烈欢迎。巴伊被任命为巴黎市长,路易十六召回了内克,并宣布次日去往巴黎。次日,路易十六到达巴黎的市政厅,承认了市长巴伊,任命自由派贵族、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拉法耶特为“国民自卫队”司令。深感大势已去的顽固贵族走上了政治流亡的道路。 全国各地城市也开始效仿巴黎开始“市政革命”。捣毁封建建筑、组建常务委员会和国民自卫军。旧制度在“市政革命”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而农村的情况则更加激进。 7月起,从巴黎和凡尔赛传出的消息被不断歪曲和夸大:一大批强盗将会夺走农民的粮食,烧毁一切的农田和村落。农民陷入大恐慌。一些开始逃离,一些人开始武装自己。但当他们明白了谣言的事实后,便把自卫的武器转变为进攻的武器,指向了真正的强盗——封建领主。农民的暴动和起义很快席卷了全国。 此时的资产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农村拥有地产,所以农民的起义也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为此,他们不惜与贵族联合起来,绞杀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制宪议会不得不把农民问题提上议程。一些人认为应当镇压农民,但更多的人觉得要适当满足农民的要求,出兵镇压只会使局势恶化。8月4日夜晚,议会进行了有关农民问题的讨论,草率地通过了一系列决议。从8月5日起,制宪议会连续开会,讨论形成有关农民的法律文件。8月11日,宣布废除封建特权,被称作“八月法令”。八月法令虽然宣布将封建制度完全废除,但又规定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要以赎买的方式废除。农民在实际上仍未被解放。 破旧后立新。制宪议会开始起草《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作为宪法的序章。8月26日,《人权宣言》颁布,它庄严地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的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民享有言论、信仰和出版的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之后,制宪议会开始讨论宪法。讨论围绕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实行两院制在立法机构设立贵族院;二是,是否给予国王对议会否决的权力。在大厅中,坐在左侧的是王权的反对者,右侧是王权的捍卫者。由此产生了法国近代政治文化中的左派右派文化。 正当制宪发展如火如荼时,路易十六却开始实行消极态度,否决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人们认为,有必要再一次展开人民运动。10月初,因为王室的挥霍,再次惹怒了人民,人吗高喊着“要面包!处死教士!处死贵族!”10月5日,许多妇女集合在市政厅前,要求面包。一个议员提议去凡尔赛游行示威。“到凡尔赛去!”当晚,以妇女为首的群众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凡尔赛,群众代表团和制宪议会代表团共同会见国王,国王不得不接受这些要求。次日,群众要求将王室带到巴黎去,随后国王一行别被押送,囚禁在巴黎。 10月事件挫败了王室的阴谋,王室与议会迁往巴黎,使巴黎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政治生活空前繁盛。在巴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俱乐部:成员复杂,有民主、立宪、保皇各个分子的布列塔尼俱乐部(后改名雅各宾俱乐部);有着大量底层群众的激进民主团体科德利埃俱乐部(人权之友协会);具有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俱乐部;属于保王派的王政宪法之友俱乐部。 1789年12月22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把全国分为面积人口大体一致的83个郡。1790年10月,废除了国内关税和入市税,取消了行会制度和限制了工商业发展的各种税法。1790年3月15日法令:废除财产继承和分配上的特权。6月19日法令:废除世袭继承的贵族阶层。对于宗教:没收教会的财产;为出售教产而发行的指卷;要求僧侣世俗化等。 此时,欧洲的其他封建君主国正虎视眈眈地关注革命法国的一举一动。 路易十六决定出逃。1791年6月20日夜,国王一家乔装打扮,逃离了巴黎城。21日,路易十六在距离国境线不远处的瓦伦镇被认出来。25日,路易十六被带回了巴黎。路易十六要凭借其他封建国家的武装,妄图恢复法国的专制,甚至出卖了国家利益。因为国王的叛逃,法国民主共和运动高涨,人民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国王的共和国。但是君主立宪派掌控的制宪会议却趋于保守。一方面害怕惩戒路易十六会给其他国家入侵的正当借口,又害怕民主共和运动会危机自身的统治。7月16日,君主立宪派恢复了国王的职能。同日,雅各宾派发生分裂,以拉法耶特为首的君主立宪派退出俱乐部,组建了斐扬俱乐部。 议会的行为激怒了广大人民群众。7月17日,群众再次走上街头,要求废王权,行共和。君主立宪派派遣国民自卫军前去镇压。士兵不先警告,直接向群众开枪,数百人受伤,近五十人死亡。种种迹象表明了君主立宪派已经变成了保守势力的一份子,阻碍了革命的继续前进。 1791年9月14日,1791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立法会议(由选举产生,立法权),国王(行政权),法官(选举产生,司法权);规定国王的行政权只能依据法律使用;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权,按其财产划分为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无选举权的“消极公民”。 1791年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10月1日,由“积极公民”选举产生的立法会议开始工作。右翼为斐扬派(264人),坚持君主立宪;中间派为平原、沼泽派(345人);左翼为雅各宾(136人)中的布里索派(主张自由工商业)和山岳派(主张共和制)。立法议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问题。 1:指劵贬值和生活必需品涨价导致的城市动乱;2:小麦价格上涨和在赎买前依旧保持的封建租税导致的农村动乱;3:反对派教士的煽动。8月27日,奥地利、普鲁士发表庇尔尼茨宣言,要恢复法国国王的所有权力,否则将会采取强制措施。11月,议会通过了两项较为激进的法案,打击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但外境势力的威胁更为紧迫。 斐扬派多数人担心战争导致革命成果的丧失,反对开战。少部分人如拉法耶特希望通过战争扩大革命的成果。布里索派主张进行战争,这样可以让各国承认革命,并打开法国商品更多的销路。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明白,如果不消灭军队中的贵族势力,重组军队,法国最终只会战败。王室则支持开战,因为他们清楚法国不可能获胜,届时可以凭借外国势力复辟王朝。 1792年3月,路易十六免除了斐扬派内阁,任命主站的吉伦特派组成新内阁。4月20日,法国对普奥联军宣战。 由于军中有大量贵族势力,他们不听从调遣,王后玛丽将法军的作战计划透露给奥地利。战争一开始,法军接连败退。吉伦特派为了扭转战局,开始重组军队。随后路易十六再次罢免内阁,斐扬派重返内阁。 7月初,战火即将烧即法国本土。严峻的局势促使雅各宾派联合起来。7月11日,布里索派的提议通过,开始招募志愿军。7月25日,普奥联军的统帅布伦瑞克在科布伦茨发表宣言称:如果国王收到伤害,便会将巴黎夷为平地。巴黎民众怒不可遏。8月初,在山岳派的鼓动下,巴黎各区决定武装起义。10日,起义爆发。各区代表来到市政厅,宣布推翻旧政府,建立新的巴黎公社。公社带领国民自卫军攻下了王宫。议会旋即停止了国王的一切职务,召开以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路易十六被扔进牢狱中。君主立宪派(斐扬派)的统治倒台,政权转入吉伦特派手中,革命进入新阶段。 吉伦特派促使议会作出决议:实施被国王否决的法令;取消积极公民和校级公民之分;颁布了若干较为进步的土地法令。但他们认为推翻了王权,革命就该结束了,错误地误判革命的形势和局势的走向。 此时,还有一个巴黎公社正与吉伦特派对峙,双方政见分歧,常有冲突发生。 战争局势告急。9月2日,凡尔登被攻陷,巴黎危在旦夕。巴黎公社和立法议会号召人民武装起来。但不知何处传来的谣言,说监狱里的反革命分子将会发动暴乱,以接应敌人。愤怒的群众涌入监狱,不加区分地处死了1000多名犯人,史称“九月屠杀”。 国民公会选举后,由五套裤汉组成的法军于9月20日在瓦尔密第一次打败了欧洲最著名的普奥联军,这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 21日,国民公会正式开幕:右翼为吉伦特派(160);中间派为平原沼泽派(510);左翼为山岳派(80)。因为多数的中间派倾向于吉伦特派,所以实际上是吉伦特派控制了国民公会的领导权。公会首先废除王权,在1792年9月22日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之后公会便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中,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置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试图为国王辩解,不想处死国王;山岳派派力图尽快审判路易十六。因此,吉伦特派退出了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之后便以雅各宾派称呼。在大量路易十六叛国通敌的证据被搜寻查找出来后,国民公会最终开始对路易十六的审判。387票对334票,判处路易十六死刑。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革命广场上被断头处死。 路易十六的死讯,使欧洲震动。法国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弑君共和国”。1月24日,英国把法国公使驱逐出境。2月1日,国民公会向英国、荷兰宣战。在英国的鼓动下,第一次反法同盟形成,其中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国、那不勒斯及神圣罗马德意志诸邦。 法国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处境:外部反法同盟和前线失利;西部省份的叛乱;财政和社会危机以及人民运动。新生的共和国几乎接近崩溃。同时,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的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 4月初,法国将领杜穆里埃战败投敌。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率先向吉伦特派发难,要求审讯与杜穆里埃有关联的人,并惩治曾为国王求情的人。吉伦特派对马拉提出控告,但革命法庭最终判决马拉无罪。于是吉伦特派向巴黎公社进攻,谴责巴黎公社是“贪钱贪权的无政府权力机构”。国民公会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巴黎公社。5月24日,委员会以阴谋叛乱嫌疑逮捕了公社领导人埃贝尔。次日,巴黎公社要求放人,被吉伦特派严词拒绝。 雅各宾派和巴黎公社决定诉诸暴力,并与早就主张起义的“忿激派”合作。5月31日,各区代表在市政厅选举了新的公社。下午,示威群众包围了议会,提出要求:解散调查委员会;逮捕22名吉伦特派成员;清洗政府机关;限定面包价格。国民公会被迫让步,但拒绝逮捕吉伦特派成员,也不答应限价。 斗争还未结束。6月2日,起义部队和国民自卫军包围了国民议会,并架起了163门大炮。议员们投降,接受了起义者的所有要求。由此自立法会议以来的两派斗争,以吉伦特的倒台、雅各宾的胜利而告终。 后人评价吉伦特派:发动战争却不敢进行战争;废除王权却不敢杀死国王;依靠人民崛起,却远离了人民。 雅各宾派取代了吉伦特派的地位,这时法国还处于危机之中。雅各宾派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逃亡者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允许贫农在十年内分期偿付地价;按人口平均分配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所有的封建契约一律销毁。由此农民成为了土地真正的主人,雅各宾派争取到了农民的支持。之后的1793年6月24日,雅各宾派的国民公会通过“共和元年宪法”,规定法国为统一的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自由的权利,承认了反抗压迫和起义的合法权利。 经济上:雅各宾政府于7月17日下令关闭所有的交易所;7月27日,颁布打击投机分子的法令,满足了人民的需求。雅各宾派改选了4月6日成立的救国委员会。丹东派分子落选,罗伯斯庇尔分子当选。7月27日,罗伯斯庇尔本人进入委员会。8月2日的国民公会正式决定以救国委员会为临时政府,掌握所有行政权,有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领导。 在雅各宾派的领导下,国内的封建势力被打击地一蹶不振。但是物价依旧飞涨,国外前线连连失利。7月13日,马拉被女王党分子刺死在澡盆中。9月初,南方土伦港沦陷,那里的保王党分子宣布路易十六之子为路易十七。压抑已久的人民再次爆发游行示威,国民公会通过了决议:建立革命军、改组革命法庭、实行恐怖政策,制定限价法令。 法国开始恐怖统治时期。 经济恐怖: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无偿征收军用物资,限制贸易和商人利润率,建立全国统一供应机构和征粮及打击投机活动的武装力量。 宗教恐怖:创造全新的“共和历”,提倡新信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教会运动。 政治恐怖:授权救国委员会将与政府为敌的人,无论派系,一律逮捕。因此造成惨烈的政治屠杀。巴黎每天血流成河,被处决的人有:王后玛丽、奥尔良公爵、原巴黎市长巴伊等。除巴黎的外省,也常常进行着政治屠杀。 恐怖统治使雅各宾派得以迫使全民族为救国作出巨大牺牲。雅各宾的专政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联邦派的叛乱被平息,旺代叛军主力受创,反法同盟最终被法军击败。1794年春,共和国将所有的敌军逐出国土。 共和国得救了,但雅各宾派内部斗争却越加激烈。 左派的埃贝尔派在忿激派被镇压后,成为城市下层群众激进运动的代表。他们仍坚持恐怖政策,没有客观地分析局势,常常煽动群众去反对现政府。 右派的丹东派。丹东原来是支持恐怖政策,在形式好转后,认为要实行宽容政策,坚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拒绝扩大恐怖政策。 中间派即为罗伯斯庇尔派,掌握救国委员会实权。罗伯斯庇尔在左右间摇摆不定。但当两派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时,罗伯斯庇尔便以死刑惨烈地镇压两个反对派。这最终使罗伯斯庇尔陷入困境,下层群众和资产阶级都极度仇视罗伯斯庇尔政权。 1974年6月10日,罗伯斯庇尔通过了牧月法令,将审判程序简化,一切惩罚一律改为死刑,且不需要证据。顿时被处死的人数继续增加。在牧月法令到热月政变的45天,巴黎就处死了1376人,平均每周就被杀196人,一天最多能达50人。一时间,巴黎人人自危。 很快,在国民公会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势力,并且开始公开与罗伯斯庇尔斗争。罗伯斯庇尔对此已有察觉,他想要抢先下手,但是他已经完全失去民心。公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平原派也倒向了反对派。7月27日,国民公会逮捕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库通、勒巴和罗伯斯庇尔的弟弟奥古斯都。史称“热月政变”。后来罗伯斯庇尔被营救至市政厅。28日,巴拉斯率军攻入市政厅,再次逮捕罗伯斯庇尔。当晚,罗伯斯庇尔等22人被送上了断头台。雅各宾的倒台,为法国大革命的上升阶段画上了句号。 公会中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议员们被称为热月党人,其内部也分为三派:右派由过去丹东派成员组成的新宽容派,主张废除恐怖统治;左派由原山岳派和埃贝尔派的成员组成,他们反对罗伯斯庇尔,但仍主张恐怖统治;中间派由平原派组成,他们摇摆不定,多数时候倾向右派。 热月党人进行对恐怖统治的改革,恢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秩序。取消了雅各宾专政时的专政机器,停止革命法庭,改组救国委员会,停止牧月法令,恢复经济放任,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活动等。吉伦特派重新回到公会。 随着政治的全面改变,法国的社会风气变得面目全非。共和主义的严肃刻苦精神被荒淫放荡所替代,有产阶级的舞会和沙龙又热闹起来了,富家子弟有穿着花哨富贵的衣装招摇过市。一切似乎都回到了过去。 热月党人对反对派往往血腥残酷地镇压 尤其是人民进行游行或起义时。1795年6月6日,路易十七死在了狱中,于是逃亡意大利的路易十六长弟普罗旺斯伯爵在24日宣布称为路易十八。消息传至国内,保王反动势力再次抬头,引发骚乱。在基伯隆半岛上,一支由流亡贵族和保王党分子组成的军队于此登陆,国民公会派遣军队前去镇压,王军打败。此后热月党人的政策开始左倾,严令打击王党势力。 1795年8月22日,国民公会通过新宪法(共和三年宪法)。该宪法主要由温和共和派和君主立宪派共同制定,主张维护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反对专政,也反对民主。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两院制的立法院(上院的元老院和下院的平民院)掌握。行政权归五人组成的督政府,督政府每年改选一人,主席由五人轮流担任。司法独立。 为了防范王党势力,热月党人又推出法令:规定在即将选举产生的新立法机构中,须有二分之三议员是原国民公会议员。这使得王党无法通过选举来控制政权。于是王党决定在巴黎发动武装暴乱。10月,巴拉斯接受国民公会的命令,镇压暴乱,并任用了年轻将领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用猛烈的炮火击溃了暴动者,得到了葡月将军的美称。 10月26日,国民公会落幕,选举出的立法两院开幕,选出了督政府,督政官分别为巴拉斯、拉勒韦利耶尔、勒贝尔、勒图尔纳、卡尔诺。督政府时代开始。 督政府实行的双重排斥政策,导致其被左右派共同攻击,身处左右之间的督政府,其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左右摇摆,被称为秋千政策。 左派的反对者,主要是格拉古·巴贝夫和他的“平等派密谋” 。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共产主义色彩。曾经加入个革命组织,督政府时期主要反对督政府统治。1797年5月,其起义消息被叛徒泄露,被督政府抬上断头台。 王党在武装反对失败后,转以合法选举斗争。在1797年3月的立法院选举中,王党取得了大批席位,称为立法两院的主席,开始干涉督政府的执政。9月4日,督政府派波拿巴将军率军进入立法院,宣布王党分子的选举无效,流放了大批王党分子。史称“果月政变”。 果月政变后的督政府被称为第二督政府。在第二督政府打击王党的过程中,民主共和派的雅各宾再次抬头,并取得了选举的胜利。1798年5月11日,督政府发动花月政变,将共和民主派打压下去。 尽管督政府通过政变包住了政权,但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共和国的法制框架被摧毁,督政府和立法院的冲突愈发严重,国外由英国组织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正在进攻共和国,督政官们又必须依靠拥有军权的将军们才能包住自己的地位。 1799年10月,远征埃及的波拿巴将军回到法国。波拿巴和督政官西哀耶斯形成了一个政变集团,准备发动政变。11月9日,波拿巴以害怕有雅各宾分子叛乱为由,带领军队攻进了元老院。当晚,立法院在军队的胁迫下,宣布废黜督政府,建立临时执政府,波拿巴、西哀耶斯、罗歇·迪科担任共和国执政。史称“雾月政变”。法国大革命至此结束。 在先进的封建法国,爆发了反抗旧制度的革命。它唤起了民众被压迫的追求自由的内心,举起那启蒙的旗帜,摧毁了旧制度的堡垒,重新筑新世界的宏图。自由,平等,民主融入了法兰西乃至欧洲、世界民族的精神深处。即使大革命并未真正地迎来新世界,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它所遗留下来的共和民主的思想将会掀起一层又一层的巨浪,吞噬旧世界。伟大的革命,它诞生于黑暗,去追寻着光明;它又没入了黑暗,是为了打破这黑暗,将光明从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