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在场形而上学(2-1)——宰制西方精神数千年的形而上学范式

2023-09-21 14:46 作者:瑞瓦肖的风  | 我要投稿

在场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Presence),德里达认为在场形而上学忽视了Absence( 缺失)或差异(Difference)。在场形而上学是前结构主义的思维。


场域论(2):历史(现实时空)vs 超历史/逻各斯

本体论(1):在场(Presence)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把时间理解为真实事物背后增减的数目,事物在当下(时间的空间化)是最真实的,这是亚氏时间性,海德格尔认为柏格森那些人也是亚氏时间性、是换了个名字的在场形而上学。


在场形而上学中的时间的空间化,意味着非时间化,意味着注意力的转移,有个静态的暴力,即共时性,“暂停!”;在场形而上学实际上都是“暂停!现实的历史给我停住”(因而在场形而上学=静态形而上学),现实的时间(历史)停住了而逻辑的顺序(逻各斯)继续运行。


共时性是时间性非常重要的一个面向,它使得很多东西一瞬间在逻辑空间里面都平等了,“停!我看看本原是什么东西…动…停!我再看看本原是什么东西”,在场形而上学是一种思维模式,但是比较笨的思维模式,因为它里面没有断裂、它不敢想象有断裂/差异;逻辑空间能暂停这一点是它所预设的,逻辑学体系先得跑出自己的时间性,逻辑学体系不能白嫖时间性(这也是现代逻辑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即白嫖符号系统中所有符号的共时性、平等在场,这是个哲学预设)。


本体论的探索不太有“停!让我看看那里面有什么东西”这种维度,而是在停不下来的情况下如何去解决、解释背后的结构与机制。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在场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是两个概念。


在场形而上学在场域论上的二分是个时间性上的二分、目的论上的二分,它会把本体把握为去时间化,所以在在场形而上学那边只有一种时间,即超时间、非时间化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不断裂的,所以在场形而上学有一个千古难题——因果性的问题,一方面,因果性不能断裂、裂掉的话就意味着建构的形而上学体系是错的,另一方面,因果性连到一起,自由意志又没有了。在场形而上学的在场是非时间化的时间,时间在共时化的瞬间把它自己隐匿掉了,只剩下曝光于澄明之下的场;但实际上这个澄明是无限幽暗,因为这时恰恰不能把握不到任何东西,它们就是赤裸裸地摆在那边,意识仅仅一瞬间把握它们的共在,仅此而已;相当于积木摆成一摊(同时共在,其实啥都不知道),但实际根本不知道拼起来是啥样。


【主义主义】在场形而上学(2-1)——宰制西方精神数千年的形而上学范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