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200年古戏台,即将变成废墟!

2023-07-27 02:00 作者:山西凡凡频道  | 我要投稿

时间丨2023年2月 地点丨晋北某山村(已废弃平整) 名称丨龙王庙戏台 年代丨清代道光28年 十几年前,因为山高路远吃水苦难,山村整体搬迁,民居全部平整,仅留此龙王庙戏台。目前存阁楼一座、月门一座、戏台一座,整体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前卷后硬顶。

戏台内部有木质隔断一面,把戏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演出的地方,里面是演员化妆换衣出恭的地方。在隔断的两侧,各开着一个小门。唱戏的时候,都是从左面出来再从右面进去,这叫做上场、下场。一般在上下场门上面的走马板上,还都会分别写着两个字——出将、入相。所以我们把上场下场,也叫做出将入相。

不过在这两道门的走马板上是没有文字的,但依稀可以看到,最早应该是绘画着图画。左面看不清楚了,右面画的是兰草。

凡是古老的地方,总是深藏着神秘的宝藏。这座200年的古戏台,同样也不例外。在戏台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写着很多的文字。其中有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打油诗—— 人在渭面心在家,家中刘下一子花 高堂老母不得见,首中无钱而会家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离家游子的落魄生活。那它为什么有意思呢?大家发现了没有?首先从字的笔锋和结构来看,这不应该是刚学会写字的人写出来的,但是里面又有很多的错别字。外写成了渭;留写成了刘;枝写成了子;手写成了首;回写成了会。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有什么隐喻呢?大家一起来想一想!

几乎每一座古老的戏台,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古戏台所有的历史都记录在这些文字里,这也是古戏台的宝贝,它叫做戏台题壁。戏台题壁就相当于现在的宣传海报。古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戏班子,会把班号、戏名、演出时间、演员信息等都题写在墙壁上。不识字有的人就会画一些涂鸦图案。

我们再来看戏台前面两侧的墙壁上,以及中间的隔断上,都绘画着非常精美的壁画。 北面墙壁上的壁画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绘画的是竹子,还写着四个大字岁次丙午。这幅壁画绘画的年代是丙午年。龙王庙戏台是建造于清代道光28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而丙午年是1846年和1906年。如果这幅壁画是清代的话,它应该是绘画于1906年 ,也就是光绪32年。 下面的壁画绘画的是一颗松树、两只鹤。松树和鹤连起来就是松鹤延年,寓意着人像松鹤一样品格高尚、极寿无疆。

我们再来看南面的墙壁,上面画的是梅花,下面画的是牡丹和公鸡。梅花寓意着高风亮节。牡丹藏富贵,公鸡纳祥瑞,牡丹公鸡合起来就寓意着大富大贵。 我们再来看中间木质隔断上的板画,这些板画同样也非常的精美。在出场门的右侧,一共有三块走马板。下面绘画的是牡丹花瓶图、菊花花瓶图。而上面的图画就比较精彩了。 在云雾翻涌之中是一座高大的城门,在城门的前面一共有五位人物。右上角的月台上是一位大官,两侧是佩刀的侍卫,下面是一个跪倒的女子,女子的旁边是她躺在地上的丈夫,女子的手里还拿着丈夫的首级。这应该是晋剧明公断里的故事,讲的是包公怒铡陈世美。

真的是很难想象,在这座废弃的古戏台里,竟然会有如此精美的艺术佳作。从先秦的俳优到汉代的百戏,再到宋元的杂剧,直至明清的百花齐放。戏曲在中国的历史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可惜的是这一切到现在都落寞了。唱腔、韵白、器乐、曲调、舞蹈、戏文、建筑、绘画…… 在物质极度丰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戏曲文化却正在走向落寞和消亡。曾经那台上挥汗如雨的唱念做打,曾经那台下如醉如痴的父老乡亲,这一切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生旦净末丑,每一种都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有真正懂戏的人,才能发现戏剧的博大精深。精美的妆容,华丽的服饰,荡气回肠的戏文…… 你看那王实甫的西厢记,体现的是道家的上善若水、追求自由。 你看那汤显祖的牡丹亭,歌颂的是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压迫。 你看那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男女之情,折射的是国家民族的兴亡。 演的是人生百态,唱的是家国大义,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山西200年古戏台,即将变成废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