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常笔记(4)

2022-12-23 09:56 作者:Amadeus-Hikari  | 我要投稿

1.我曾在论坛上看过一篇帖子,楼主在概括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情感纠纷之后,认为这本书是彻头彻尾的垃圾。

确实,抛弃妻子并NTR唯一欣赏自己才能的救命恩人的妻子在道德上是难以容忍的,但NTR本身并非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更何况“我”明确反对过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它只是一种对照,一种矛盾发展的手段,用以将斯特里克兰德(以下简称“斯”)的我行我素和戴尔克的对天才的信仰发展到极致。

是的,你戴尔克性格温和,即便斯对你冷嘲热讽不理不睬,你对他的天才也依然无比崇拜——但当他NTR了你最爱的人、对你的救命之恩没有丝毫感激之时,你会怎么做?

毛姆给出的论述是,他依然崇拜着斯。

普遍认为,戴尔克是无自尊的,如果说自尊代表着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他下跪乞求妻子不要离开他的行为、为了不让妻子生活困窘而自己搬出来反而让奸夫情妇住在自己家里......这些行为确实是将爱情放置在了自身价值之上。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无自尊的。

但这个软弱、无自尊并不是终点,既然将爱情看得比自身一切还重要,那么戴尔克想要将斯带回荷兰的做法,恰恰意味着对天才的崇拜这一价值超越了爱情。

我们说斯是追求月亮的人,可以为月亮放弃一切,但戴尔克又何尝不是呢?天才就是他的月亮。

这个NTR的情节很激烈,但却很合理。在长期独处下,女性被更有男子气概的斯吸引无比正常,这是生活经验上的合理。它将天才崇拜表达到了极点,而天才崇拜也恰恰是古希腊以来美学著述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论理上的合理。


这部著作是以高更为原型,但既然是小说,我不在意它对高更叙述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性不会让一部优秀的作品变得更加优秀,虚构性也不会让作品的价值有任何贬损。

以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为主角需要实力和勇气,毛姆一定有能力将斯塑造地更有人格魅力一些,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并不想让读者喜爱斯这个人,因为这种“反差萌”会减少读者对他的敬畏。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天才不仅经常与痛苦和疯癫为伴,而且还常常不讨人喜欢。毛姆对斯的塑造彰显出了他的克制和才能,也正因为这一克制,斯这个人物方能最大限度地喷涌。


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无法从中挑出什么毛病。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它不是最顶尖的一批作品。对“我”小说家身份和道德观的塑造仅是为了将我与斯的互动合理化,而不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样,“我”的故事本身就足以构成一条暗线——这不算什么毛病,但若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对比(后者仅有不到5万字),我无法认为这本书更优。

同时,作者对斯的天才的叙述是观察者论述式的,斯全身心追求着某种表达,他憎恨肉欲,他思维平庸并欠缺对艺术的鉴赏力(这也是毛姆克制的一点),斯的作品很了不起......这些论述已经足以勾勒出一幅全面的画面,但它们并不深刻。这里的深刻并不是学术性质上的阐明什么道理,而是在情景化的诠释上并不深刻(尤其对刚刚读完《金阁寺》的我而言)。我无法真正知晓斯的内心世界,我想知道他真正的渴望、想知道他的挣扎......在这个意义上,斯的形象甚至固执到了有些片面。但这是毛病吗?不是。因为毛姆并非高更,他不可能通晓高更的内心世界,任意揣测反而会使得作品屈从于浪漫的幻想。又或者,毛姆想表达的不是天才,而是旁观者眼中的天才——可这样和纪录片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不是毛病,但我总觉得这种思维本身闭锁了这部作品通往卓越的道路。


月亮与六便士背后所彰显的价值只不过是老生常谈。整篇的文字并不具备《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那种美感,也不具备《金阁寺》那般的生命力,毛姆的文字有些冷,或许是他在克制让这部小说变得浪漫吧。

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优秀到很明显是大作家写出来的。


2.《动物农场》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在我心中它的价值要高于《1984》,后者试图去构建并俯瞰一个世界,这超出了小说家的能力范围。

日常笔记(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