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24)——大作文,是给阅卷老师写的

申论大作文给谁写的?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大作文只是考试的一道题,还有「给谁写的」一说吗?
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正确答案:申论大作文,毫无疑问,是给阅卷老师写的。
原因很简单:申论和行测的阅卷模式不同。
行测全是客观题(单选题),直接机器阅卷即可;而申论全是主观题,目前智能AI还达不到人脑的水准,因此还是人工阅卷。
既然是人工阅卷,我们就要考虑到阅卷老师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策略。
大家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作文手写」图片,然后找出几篇,想象一下你是阅卷老师,大概平均约20秒就要在电脑上给这样的文章评分,然后一天大概要阅近千份试卷……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卷子是在阅卷老师最舒服、最清醒的时候看到的,所以一定要明白:
申论大作文必须直白易懂、简明扼要,最好让阅卷老师看一眼就明白你在说什么。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让子弹飞》大家都知道吧?这部电影有很多精彩的隐喻,很多小伙伴都喜欢看,但是「隐喻」这个手法,在申论大作文中就不应该出现。
申论阅卷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疲惫,一个疲惫且阅了几百份试卷的普通人,是没心思去思考你这篇文章有什么精妙的隐喻的,更没时间去分析结构多么巧妙。
所以大家注意,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清晰明了,不要去挑战阅卷老师的生理极限。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怕自己写的文章太直白、没深度,导致分数降低,这点其实大可不必。
阅卷老师的经验都非常丰富(经验也不可能不丰富,哪怕让咱们来看上1000份申论大作文试卷经验也能丰富起来),所以你的实力怎么样,阅卷老师基本一眼就能看穿。
因此,只要自己综合能力强,哪怕写的直白浅显点,阅卷老师也知道这个人是有水平的;同样,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哪怕用了隐喻等复杂的写作技巧,阅卷老师即使看不懂,也能感受到这个人在装样子,是没真本事的。
综上所述,各位小伙伴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20秒原则」,即:
一篇申论大作文必须在20秒内确定明确含义和大致水平,如果确定不了,就要想办法简化。
大家可以和其他备考的小伙伴交换大作文后相互阅读,看看能不能「20秒看完」,从而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备考方向。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篇近期的「人民时评」,看看中国顶尖的评论文章是怎么做到「直白易懂、简明扼要」的。
2022年07月14日「人民时评」
作者:李心萍
【题目】持续帮扶,共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典型的「两部分,三重强调」型题目,「持续帮扶」概述全文措施,「共促」是范围,「高校毕业生」是帮扶主体,「就业」是核心内容,「顺利」强调了帮扶就业的程度)
【开头】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方进一步凝聚力量、共促就业,就一定能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们找到建功立业的机遇与舞台,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开门见山,十分直白。第一句话就明确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句话则介绍了「这么做的整体措施和达到的结果」。
【背景】人社部印发通知,于7月至12月启动实施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略,背景在申论大作文中一般不需要强调)
【分论点1】做好衔接,确保帮扶不落人。毕业生从高校步入社会,服务毕业生的主体也从高校转为各地的人社部门。这就要求人社部门提早与教育部门、高校对接,尽快获取未就业毕业生的相关信息……
【分论点2】精准施策,做到服务高质量。今年以来,从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各地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进校园。实践证明,更加细致的就业服务工作,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分论点3】创造条件,力促求职渠道畅。在校期间,校园招聘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渠道。毕业生离校后,各类社会化专场招聘活动应承接起校园招聘的功能,当好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沟通桥梁……
可以发现,3个分论点不仅构成了排比关系,而且层层递进。「做好衔接」是基础,抓住了毕业生从高校步入社会的重要步骤;「精准施策」是关键,高质量的服务才能真正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创造条件」是治本之策,是需要通过长期化、制度化来彻底打成的目标。主干的论述是非常精炼的。
【结尾】(概述各地代表性措施……)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接续落地,各方进一步凝聚力量、共促就业,就一定能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们找到建功立业的机遇与舞台,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接续落地……」的表述浓缩概括了全文内容,「共促就业,就一定能更好帮助……」是对高校毕业生的祝福,达到了「总结+升华」的目的,干练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