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中医怎么破? 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省

2022-07-12 09:17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中医怎么破?

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诊断为霍乱。武汉大学表示,该病例为武汉大学研究生,住工学部八舍,目前该生已按相关要求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已指导武汉大学做好广大师生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提请学校加强校园环境管理。

霍乱最早记录在汉代医圣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当中,有了具体医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距今已经接近两千年了,足见我们中医前辈丰功伟绩。近代西方科赫Robert Koch  德国细菌学家, 医学家, 结核菌、霍乱菌发现者。从时间看中医霍乱早于西医上千年,快两千年了。然而中医是从症状命名;而西医指的霍乱杆菌;但是中医霍乱可以包含西医所指霍乱。

中国最早霍乱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五乱》。俗称触恶。是以起病急骤,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因其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撩乱,故名霍乱。

霍乱是以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疾病。 

中医病机

类霍乱是因食入含有邪毒的食物,或因寒湿暑热等邪内侵,使胃肠气机紊乱,运化失常所致。 

体征

1.一般有食物不洁及同食者多同时发病,或有感受暑湿热毒、寒温失调等病史。以夏秋季为多见,起病及病势较急。

2.以腹痛、呕吐、腹泻为主症,少数病人可有发热。始感腹部不适,继之恶心呕吐,腹部绞痛阵发:随之腹泻,呕出物多为食物残渣及胆汁,大便呈黄水样,或夹有粘液。腹部压痛明显,肠鸣漉漉。口渴尿少,疲乏,皮肤干燥,眼球深陷。 

中医类证鉴别

1.霍乱:有进入疫区或接触史,先泻后吐,无腹痛或腹痛不甚,吐泻物为稀黄水,或如洗肉水,或如米讨水,迅速出现目眶凹陷、螺纹干瘪,多有转筋等津液丧失之征,大便培养发现霍乱弧菌或副霍乱弧菌。病情急重,如失于救治,短期内可致阴竭阳亡。

2.暴泻:一般无同食者同时发病现象,以腹痛、腹泻为主,呕吐不严重,大便呈黄水,偶带粘液,大便检验有粘液,一般无巨噬细胞发现,悬滴试验阳性。

3.暴痢:散发为主,里急后重,发热明显,大便有脓血粘液,粪检可见巨噬细胞,培养获痢疾杆菌。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湿困脾证:泄泻清稀甚至水样,腹痛。肠鸣,脘闷,恶心呕吐,吐物清稀,食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温中化湿。胃苓汤加藿香、木香等。

2.脾胃湿热证:大便稀溏、甚或水样,夹带粘液,恶心呕吐,发热,渴不多饮,口腻纳呆,脘腹胀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利脾胃(湿热)。燃照汤或蚕矢汤加减。

3.食滞胃肠证:大便稀溏,矢气腐臭,肠呜,脘腹胀痛,嗳气,呕吐酸馊,纳呆厌食,苔腐腻,脉弦滑或沉实。消食和中。保和丸或香连导滞丸加减。

4.脾虚湿困证:便溏腹胀,食少脘痞,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肢体沉重,苔白腻,脉濡缓;健脾利湿。调中益气汤加茯苓、泽泻等。

5.津气亏虚证:上呕下泻,口渴引饮,神疲气短,皮肤干瘪,眼球凹陷,舌红苔干,脉细数无力。益气生津。生脉散加山药、石斛、乌梅、白芍等。

6.阳脱证:大便稀溏、滑脱不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精神恍惚,舌淡苔滑润,脉微或浮数无根。回阳固脱。回阳救急汤加减。 


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中医怎么破? 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