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之鹰 时间线(1800年-1937年)
年黑色代表事实事件(可能在时间地点上有些许出入)
紫色代表埃律西昂(罗马)及美洲事件的虚构事件
蓝色代表欧洲(包括中东地区)的虚构事件
绿色代表东方(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的虚构事件

1800年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马伦哥之战
文兰与不列颠战争结束,格陵兰岛归不列颠尼亚所有
埃律西昂建立国有银行
哈德良二世去世,其子卢基乌斯继位,以查士丁尼为帝号称为查士丁尼九世
1801年
拿破仑战争:亚眠和约,法国确定与奥地利的边境为莱茵河,并控制整个意大利地区。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瓦解。
埃律西昂建立国有军校“玛尔斯军事学院”
1802年
《归化民法案》埃律西昂立法规定了原住民与归化民之间的区别并鼓励原住民“埃律西昂化”
法国设立荣誉军团勋章。
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
日本尝试入侵虾夷,但在齐国的威胁下撤军。
1803年
由于难以管理,法国将数个太平洋岛屿卖给了埃律西昂,换取其结盟
拿破仑战争:不列颠再次向法国宣战
埃律西昂科学院完成蒸汽轮船的研制
1804年
明朝建立新都城圣苍府
英国人理查制造第一部蒸汽机车。
拿破仑加冕,恢复君主制,建帝国为“法兰西帝国”
《拿破仑法典》颁行
海地的黑人发动独立战争
1805年
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埃及瓦利,埃及实质上已经独立
拿破仑战争:三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成为意大利国王
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军惨胜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奥地利与法国议和,意大利获得亚得里亚海沿岸土地,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埃律西昂宣布与法国结盟对抗英国
埃律西昂出兵镇压了海地革命
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解散,莱茵联邦成立,奥地利成立安德玛帝国
拿破仑战争:普鲁士对法国宣战,被迅速击溃。
巴达维亚共和国被解散,尼德兰王国被重新成立,由路易·波拿巴担任国王
埃律西昂远征队登录爱尔兰,遭到惨败
拿破仑没有实行大陆封锁令,而是下令组建私掠船队袭扰不列颠海岸
不列颠与流亡当地的尼德兰执政威廉五世达成协议,尼德兰位于非洲的数个殖民地(包括南非)被交给不列颠。
1807年
拿破仑战争:艾劳战役、弗里德兰战役,法国、普鲁士和俄罗斯签定《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损失大半领土(拿破仑以此建立华沙公国)、俄罗斯与法国结盟,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
不列颠入侵丹麦-挪威。
拿破仑入侵葡萄牙
埃律西昂建成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阿格里帕号。
1808年
拿破仑战争:西班牙内部发生政治斗争,最终在法国的调停下,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退位并转封为阿尔加维大公,其子费尔南多七世被封为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与拿破仑达成协议,若日后他生下继承人便要与波拿巴王室联姻,若没有则由约瑟夫·波拿巴继承西班牙王国的王位
拿破仑元帅缪拉成为那不列斯国王,而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改为担任意大利国王
1809年
埃律西昂军队入侵了英属塔斯马尼亚岛,被英明联军击败
俄罗斯占领芬兰地区。
拿破仑战争:第五次反法同盟开始,经过法兰西与奥地利的数场战役后两国签订停战条约,奥地利割让大片领土,失去所有沿海港口,同时与法国结盟。
1810年
雷托里亚总督区爆发独立叛乱,被平定
法国将领让·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王储
由于没法产下继承人,拿破仑废了约瑟芬皇后改娶埃律西昂公主屋大维娅·帕蕾奥洛加
西班牙出兵前往南美平定拉普拉塔地区的叛乱。
1811年
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出身,即拿破仑二世
不列颠三顶王冠合并成立不列颠尼亚帝国
李氏朝鲜发生两西大乱,齐朝随即入侵了朝鲜,占领了平安道和咸镜道后成立安东都护府
1812年
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国王
拿破仑战争:俄罗斯加入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65万大军入侵俄国
莫斯科战役,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在埃律西昂远征军将领的建议下尽早撤出了莫斯科,避免了近一步伤亡
别列津泽战役,拿破仑大胜,但英国开始从海上入侵西班牙,拿破仑决定继续后撤
俄国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地区
1813年
明朝开始癸酉维新
拿破仑战争:吕岑会战、德累斯顿战役。
埃律西昂出兵占领了新苏格兰的首府不列颠尼亚
莱比锡之战,在埃律西昂,西班牙援军的帮助下,拿破仑险胜
1814年
拿破仑接受了梅特涅的议和条件。拿破仑战争基本结束
瑞典-挪威王国成立
1815年
埃律西昂和不列颠议和,拿破仑战争结束
维也纳条约签订:
西班牙和葡萄牙回归战前状态
法国保留天然边界,但需要允许各国在法国边境驻军,法国必须保证边境去军事化。拿破仑宣布余生不再发动入侵战争。
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的部分领土作为失去波兰的补偿。
沙俄控制波兰和芬兰地区
丹麦失去了挪威,换取西波美拉尼亚(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奥地利获得之前丢失的大部分领土,但失去低地地区。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北方的伦巴第-威尼西亚
意大利地区整体恢复1796年的状态,但波旁-帕尔马家族继续统治伊特鲁里亚王国,萨伏伊则失去了阿尔卑斯山以西的领土换取热那亚,同时要将撒丁尼亚交给西西里王国,教皇国恢复领土,缪拉的那不勒斯王国和波旁的西西里王国彼此保持现状,哈布斯堡王朝重新掌控莫德纳,帕尔马公国被波拿巴家族保留,后来被交给了吕西安·波拿巴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卢卡同样被保留给埃莉萨·波拿巴,曼图亚公国独立。
除不列颠保留占领下的开普敦殖民地和部分基克拉迪亚洋上的岛屿外,大部分国家的海外领土没有变动
神圣同盟建立,各国将维护欧洲的现行秩序
1816年
德意志邦联议会开幕
帕博拉火山爆发
拿破仑颁布自由帝国宪法。
1818年
拿破仑二世之弟,约瑟夫·波拿巴出生,又名盖乌斯·帕莱奥罗格斯,他被封为沃克吕兹公爵与图卢兹亲王(名义头衔,日后只被授予皇帝次子)
亚琛会议,各国宣布恢复法国的国际地位,撤回边境驻军,法国加入神圣同盟。
1819年
巴贝奇开始设计差分机
在南明政权的支持下,兰芳共和国向西部的班贾尔苏丹国发动战争。
1820年
包括西班在内的诸国爆发革命。神圣同盟本预协助镇压各国叛乱,但遭到不列颠与法兰西的拒绝。
西班牙人提出要将国家交给约瑟夫·波拿巴,但拿破仑碍于神圣同盟的其他国家没有接受。
默罕默德·阿里征服北苏丹。
1821年
奥地利出兵前往各国镇压叛乱。
希腊独立战争,希腊独立战争开始。包括科斯坦丁尼耶在内的城市发生针对希腊人的屠杀。
法国开始出兵援助希腊独立战争。
在神圣同盟的威胁下,埃律西昂元老院宣布接下来一百年“不会考虑归乡事宜”,同时也决定不出兵希腊,换取各国承诺独立的希腊人不得已“罗马”和“希腊”自称的承诺与对埃律西昂在海外地区扩张的支持,这使得希腊反感。
埃律西昂发布《应许之地宣言》,反对欧洲国家在埃律西昂大陆的统治。
雅各宾派开始重新在欧洲活动
1822年
差分机模型诞生
希腊临时政府成立。
巴西宣布从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巴黎爆发反对帝国的暴动,但是被镇压
1824年
希腊独立战争:希腊召开第二届国民议会,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被解除总司令职务。
沙俄国提出在希腊建立3个自治公国的方案,但被希腊拒绝。
1825年
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乌拉圭独立
希腊独立战争:在拿破仑的二妹波利娜之子拿破仑·勒克莱尔的带领下,一批法军志愿军登陆希腊。
由于缺乏资金,巴贝奇来到埃律西昂寻求资助
1826年
萨丁尼亚再次爆发革命
希腊独立战争:希腊发生军事政变,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重新上台,法国宣布将全力支持希腊换取一位来自希腊人将拿破仑·勒克莱尔选举为国王,而在科罗克特洛尼斯的坚持下,法国宣布希腊会是个“独立”的立宪王国。
1830年
埃律西昂爆发共和派暴动,被镇压
不列颠爆发雅各宾暴动
缝纫机诞生
1831年
埃律西昂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32年
拿破仑一世去世,弗朗索瓦继位为拿破仑二世
伊庇鲁斯王国建立,拿破仑·勒克莱尔成为伊庇鲁斯王国拿波里昂一世
埃律西昂开始出现废奴运动组织
差分机研发完成,人类拥有了第一台完备图灵计算机
1833年
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高斯与韦伯设置电信机。
德意志邦联诸邦国缔结德意志关税同盟
英国在其殖民地禁止奴隶制。
1834年
巴贝奇的分析机制造完成
在埃律西昂的支持下,大量位于边境地带的原住民与逃亡奴隶建立赫斯迈尔联盟,斯巴达人立刻对其发动战争,第二次埃律西昂与斯巴达尼亚战争爆发。
法国完成仿制的第一台差分机
1835年
埃律西昂的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一台使用马达驱动的小车,蒸汽时代开幕
1836年
法国巴黎凯旋门建成。
电报机被发明
查士丁尼九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继位为君士坦丁十三世
1837年
齐朝禁鸦片
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深处殖民。
西班牙诸王冠被彻底合并。
埃律西昂出现第一座蒸汽动力的工厂
文兰爆发大规模叛乱,迫使文兰政府通过新宪法。
1839年
不列颠入侵阿富汗,但被在齐国的支援下被击退。同时爆发的鸦片战争因为齐朝得到法国和埃律西昂的军事支持而以英国的惨败而告终。
法国科学院发表银版摄影术的发明。
穆罕穆德·阿里开始叛乱
斯巴达尼亚爆发种姓战争。
埃律西昂与斯巴达尼亚之间的战争结束。
1842年
明朝改用公历
科技井喷时代,硝化甘油炸药、交流发电机等被发明
明朝与不列颠签订互助协议
不列颠撤出阿富汗
1843年
巴贝奇成为埃律西昂荣耀公民
埃律西亚建造“自行大街”
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
1845年
爱尔兰大饥荒开始
1846年
巴贝奇完成了分析机的制造
北欧统一运动诞生
1847年
巴贝奇开始研发差分机二号
雅各宾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
《无产阶级纲领》发布
1849年
法国禁止奴隶制
奥德修斯行动400周年
1850年
法国五月一日爆发工人运动,被镇压。但随即引发全欧洲的革命运动,在伦敦、多特蒙德、布拉格、米兰、威尼西亚、托斯卡纳、萨丁尼亚和其他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暴力事件。被誉为“诸国之春”
巴黎境内出现了一个临时的共和国政府,但随即被法军消灭
奥斯曼在欧洲的许多领土均纷纷发动独立战争,只有环爱琴海还在其控制之内
瑞典和丹麦的王室均被推翻成为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运动。共和国在建国5个月后向反对其的意大利联军投降
匈牙利独立,但被镇压
皮埃蒙特王国试图入侵伦巴第-威尼西亚,但遭到失败。
埃律西昂发明金属枪弹
第一艘飞艇升上天空
埃律西昂开始修建联通全国的两岸的大罗马铁路
1851年
德意志邦联召开议会商讨德意志统一问题,由于普鲁士国王拒绝了“庶民的王冠”,议会转向奥地利寻求大德意志方案的认可,意外的得到了通过,奥地利皇帝卡尔加冕为德意志联邦凯撒,一个较为集权的德意志联邦成立,但普鲁士和匈牙利对此感到相当的不满。
斯巴达尼亚内部发生内乱
洪秀全举兵,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法国举办万国博览会
明朝宣布废止农历,改用格里高利历,但保留年号制度。
1852年
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告成。
不列颠介入了混乱的斯巴达尼亚局势,扶持了倾英的欧里克拉铁斯亲王
太平教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明朝、不列颠、德意志邦联的支持,而法国和埃律西昂则支持齐朝,这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将持续数十年
1853年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太平教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传到日本,许多对德川幕府不满的人爆发了与之相近的切支丹之乱
埃律西昂的贸易使臣来到日本,在经过商议。埃律西昂、法国、齐朝、尼德兰四国和德川幕府签订了全新的贸易协定,规定四国在对日贸易上的优势地位,作为回报各国给予德川幕府大量军事物资和帮助其现代化。
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独立,后者属于沙俄的势力范围。
瓦历山德鲁·约安成为摩尔多瓦大公,瓦拉几亚则由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卡罗尔一世出任大公。
埃律西昂与文兰达成协议,文兰将“受到埃律西昂保护”
太平教战争:太平天国攻陷江南的大片地区,并发兵入侵埃律西昂控制下的湛江
1857年
斯基泰平原附近的原住民开始反对帝国统治。
君士坦丁十三世去世,其妹妹伊琳娜继位为伊琳娜接任为伊琳娜二世。
印度战争爆发,莫卧儿开始反叛法国统治。
1859年
地球遭遇“超级太阳风暴”
物种起源发表,人类开始越过神明寻求真理
在皮埃蒙特的诱惑下,奥地利对其发动了一场进攻,但最终被援助其的法军打败,奥地利被迫割让伦巴第。
伊特鲁里亚王国被推翻,一个伊特鲁里亚共和国成立,随后与同样发生独立的帕尔马、卢卡等国合并为中意大利联合省。在普鲁士与(获得了皮埃蒙特对帕尔马和卢卡的补偿)的法国的支持下,中意大利联合省成为了皮埃蒙特的附庸。
作为补偿,法国从皮埃蒙特手中夺取了尼斯。
太平教战争:位于朝鲜的基督徒起事。
太平军攻入蜀地。
1861年
中意大利共和国接受了皮埃蒙特王国的统治,随后成立了意大利王国
加里波利试图远征南意大利地区,但遭到了失败
俄国废除农奴制
埃律西昂开始开挖位于雷托里亚总督区的雷托里亚运河,以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862年
奴隶战争:由于英白多拉伊琳娜反对奴隶制,绕过元老院通过了解放奴隶宣言。并希望参照俄国的方法用实际行动解放全埃律西昂的奴隶,这种行为受到了一些资本家的欢迎,却受到了元老院、贵族、许多平民百姓的反对,甚至就连不少奴隶都不认可这项改革,因为所谓的解放只是将他们从奴隶变成工厂的低价永久劳工而已,而他们还要为这行为附上大量的“解放费”和长时间徭役。在未收到元老院投票支持的情况下伊琳娜强行通过法令,元老院则指责其违宪。
齐朝开始壬戌维新
太平教战争:太平军开始围攻济南,但被御史大夫李鸿章率领的部队击退
1863年
奴隶战争:伊琳娜的支持者包围了元老院,被埃皮雷克托卫团强行武力驱散,这标志着内战打响。
支持伊琳娜军队从埃律西亚城内与城外同时发动进攻企图占领首都,但被时任执政官普兰顿击退。一部分位于西部的行省宣布支持女皇,而东部的行省则多支持元老院。
法国皇帝拿破仑二世派遣自己的另一个弟弟夏尔·盖乌斯·波拿巴带领志愿军援助埃律西昂元老院
萨摩藩与明朝战争爆发。
日本的切支丹之乱基本被平定。
波兰再次发动独立运动。
1864年
普丹战争爆发,丹麦和瑞典联军在坚持数月后被普鲁士和奥地利所击败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予普、奥。
印度战争结束,莫卧儿获得了相对自治的地位。
太平教战争:太平军攻下洛阳,开始向京兆进军。
奴隶战争:西部数个行省中不满伊琳娜的市民发动了暴动,同样在埃律西昂东部也发生了大量奴隶暴动
已晋升为独裁官的普兰顿颁布“会在内战结束后改善奴隶待遇”。在此之前先通过法令将虐待奴隶之死视为谋杀。
阿凯会战,伊琳娜派军队损失惨重,不得暂时不撤出东部。
1865年
奴隶战争:孟索斯战役,伊琳娜派最后的主力被歼灭。
帝国西部的赫斯波里迪亚地区宣布独立成立赫斯波里迪亚共和国。但随即遭到斯巴达尼亚的入侵。
太平教战争:在位于淮南的一场战斗中,太平军使用不知名法术引爆了整座淮安府,方圆数里内没有留下任何生还者,这是目前已知最大有确凿记载的灵能事件。
1866年
丹麦共和国和瑞典-挪威共和国建立卡尔玛同盟
普奥战争,北德的大量邦国脱离了德意志邦联加入了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邦联成员国仅萨克森、南德四邦、奥地利。
奥地利多元改革被迫停止。
意大利夺取了威尼西亚地区。
奴隶战争:伊琳娜派投降。
赫斯波里迪亚共和国割让赫斯波里迪亚半岛于斯巴达换取停战,但随后埃律西昂很快攻下其首都米沃克,共和国灭亡。战争转入埃律西昂与斯巴达尼亚的战争阶段,内战基本结束。
元老院原本打算乘此机会建立共和国,但招到了军官的反对,军队们拥立带有帕莱奥罗格斯血统的夏尔·波拿巴,于是他改名为盖乌斯·波拿巴·帕莱奥罗格斯,即位为盖乌斯二世,埃律西昂进入波拿巴-帕莱奥罗格斯王朝。
在数场叛乱和漫长的权力斗争后,埃律西昂通过《1865法典》,改国名为埃律西昂帝国,赋予元老院大量权力,下方许多权能于地方政府。

同盖乌斯登基继位感到不满的各类人群在多地发生暴动,但均被平定。
1867年
齐朝位于埃律西昂大陆的殖民地独立,建立仙漠共和国。
苏伊士运河开通
在反复磋商后,意大利与教皇国达成协议,教皇放弃除拉齐奥之外的领土换取互不侵犯条约
埃律西昂通过《奴隶法则》,规定奴隶拥有基本人权、年老必须获释、奴隶主不能肆意体罚奴隶等内容,同时规定奴隶的主要来源为“弃婴、负债者和赎买奴隶”。
斯巴达与埃律西昂停战,两国回归到战前领土,奴隶战争结束。
德国生物学家赫尔姆霍兹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提出人体能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电流”,部分人则可以以此来操纵超自然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解析“魔法”
奥地利通过安德拉希·久洛的改革方案,成立了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三元帝国(全称太长就不打了)
1868年
西班牙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放逐。
种植园限令被通过,禁止埃律西昂各地建立更多的种植园,所有以存在的种植园的运营、扩建与转让都必须经过政府监督。由此帝国内部九大种植公司逐渐被确立了起来。
伊琳娜被处死之后,盖乌斯释放了所有内战中的“反叛者”
北德意志统一为普鲁士帝国
1869年
萨丁尼亚王国与那不勒斯王国合并为南意大利联合王国。
盖乌斯二世将圣王(Rex Sacrorum)的头衔授给了埃塔利亚的贞女西奥多西娅,这是这个职位第一次被授予女性,而后者通过高超的演讲能力极大了扩张了埃律西昂多神教的影响力,乃至在欧洲都有了不少信徒。
1870年
西班牙临时政府推举了霍亨索伦亲王利奥波德为新的国王,他悄悄来到西班牙并加冕为西班牙国王利奥波德一世
法国对此表示了极度愤怒,并将流亡的“伊莎贝拉二世”的儿子,生父身份遭到质疑的阿方索接纳到法国,以为其恢复王冠的理由对西班牙宣战普鲁士随即加入战争。
伊庇鲁斯发生政变,王室被推翻并成立了军政府。
1871年
日本倒幕战争,倒幕四藩北上攻入江户城中,幕府派被迫退到北方。
《欧罗巴移民法》被通过,埃律西昂允许——或者说欢迎欧洲各国的移民来到新大陆,这使得埃律西昂的人口开始快速增加。
第一批商用电灯被启用,电器时代开始。
普法战争结束,阿方索十二世重新成为西班牙国王,法普两国调整了小部分国土。
在利奥波德一世退位后,阿方索十二世登基前,马德里爆发了大规模的雅各宾派叛乱,短暂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希斯帕尼亚共和国,但遭到法军镇压而结束。
1872年
国际工人协会在海牙召开代表大会
由于法军、埃律西昂帝国和齐朝对德川幕府的支援,德川幕府成功反攻,尊皇军在不列颠的支援下坚守在九州岛,但最终选择投降接受诏安,明治维新失败,多位尊皇派的大名和将军自杀谢罪,明治天皇被软禁。
在列强的“调解下”,尊皇派和倒幕派达成协议,日本政府主权属于德川幕府,德川将军是幕府的领导人,各藩的领土基本维持不变。作为“调解”的补偿和还清战争中欠下的贷款,日本的一些港口被瓜分,琉球也被要求臣服于震旦总督区。
太平教战争:天京战役,齐军攻下太平军首都,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873年
埃律西昂完成小型化蒸汽机的试验
文兰宣布工会合法化
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改革,将日本改造成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但由于各地大名和地主的阻力进度很慢。
普鲁士、俄罗斯、不列颠组建三帝同盟
1876年
埃律西昂的原住民被要求“归化、放逐、奴役”三选一,至此之后除少部分原住民保留地外,埃律西昂以再无原住民的生存空间。
第一国际组建
1878年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从奥斯曼独立。
1880年
一艘法国飞艇完成空中环球航行
在法国的压力下,埃及独立。
1881年
不列颠-普鲁士-俄罗斯组建帝国同盟
1885年
文兰首都马克兰爆发大火
埃律西昂正式与赫斯迈尔联盟签订条约,成为其保护国
庆祝法兰西帝国为准备庆祝屋大维娅皇后出身一百周年,开始修建一座巨大的查士丁尼雕像赠予埃律西昂
1888年
越南戊子事变,越南咸宜帝发动反对齐国统治的叛乱,但很快被镇压。
汽车被发明
盖乌斯二世去世,其次子普布利乌斯继位并确立帝号为罗慕路斯六世
白教堂区连环杀人案
1889年
齐国通过己丑宪法。
太阳塔在巴黎竣工并开放
第二国际成立
1890年
第一架飞机诞生
日本西南部出现经学浪潮
1891年
法兰西和西班牙签订防御同盟
特斯拉展示了特斯拉线圈,这种发明将在日后起到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起飞
太平天国最后的据点被齐军攻陷,太平教战争结束
1893年
法国工党组建,这是最早的社会主义党派之一
1896年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开幕
1898年
法国将奥古斯都像送于埃律西昂,它被屹立于埃律西昂港
明对西班牙宣战,以夺回东印度地区但失败
1900年
埃律西昂重修阿巴拉契亚引水渠
埃律西昂与仙漠达成“互助条约”
仙漠宣布以公历(格里高利历)取代农历,定该年为共和国历元年,定1月1日为新历新年。
普鲁士殖民尼日尼亚,至此非洲除阿比西尼亚外的领土以被瓜分殆尽。
欧洲大量地方发生旷工罢工运动。
罗慕路斯六世被刺杀,其幼子罗慕路斯七世成为新任英白多拉。
不列颠与德兰士瓦共和国达成协议,成为其保护国
1905年
“中华团结进步同盟”在仙漠首都青丘建立,主张废除帝制,统一中华,平均土地,树立民权。由因被迫害而流亡的前齐国监察御史孙文担任总理。
1906年
俄国第一届国家杜马会议召开。
埃律西昂实现横贯大陆的无线电电话通话。
1907年
阿比西尼亚被迫成为法兰西帝国的保护国
1908年
奥地利加入西班牙与法兰西的同盟,教皇国加入后同盟改名为神圣联盟
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与王子在街上遇刺身亡。他的次子曼努埃尔成为曼努埃尔二世。
1909年
意大利加入帝国同盟
文兰破产,在与法国进行债务谈判后,法国用每月25万法郎从文兰手中租得新诺曼岛作为在埃瑞克森洋的贸易基地以换取延期还款,这项条款将持续50年。
1912年
俄罗斯和葡萄牙加入帝国同盟,卡尔玛同盟则加入了神圣联盟
同盟会开始在明国组建政党
1915年
帕纳马斯运河通航
罗慕路斯七世去世,其子科尔涅利乌斯成为新英白罗拉提比里乌斯四世
不列颠尼亚政府开始与爱尔兰自治派谈判
1917年
葡萄牙法蒂玛三位牧童见证圣母显灵
埃律西昂开始试验一种装甲军备
1919年
凯撒里昂·尤里乌斯·波拿巴-帕莱奥罗格斯出生
1920年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布拉干萨去世且无继承人,西班牙王国以此为契机,要求联统葡萄牙,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或称第四次欧洲战争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普鲁士攻入奥地利境内,很快就占领了维也纳。同时向西跨过莱茵河。
葡萄牙被西班牙迅速占领。
奥斯曼帝国在德意志的怂恿下向保加利亚和伊庇鲁斯宣战以收复失地。
意大利占领罗马城
英军尝试登陆加莱,但被赶下了海
法军在格拉茨反攻成功,守住了奥地利与法兰西的交通线。
由于神圣同盟表现劣势,埃律西昂对战争保持中立
192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列颠在西班牙登陆,伊比利亚战争开始。
普鲁士发动济韦突击,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但未取得突破,近百万士兵阵亡。
普鲁士和不列颠开始使用飞艇轰炸巴黎
伊庇鲁斯投降,奥地利在其领土内发动大规模屠杀。
1922年
法西联军在阿尔萨斯附近击退普鲁士军队
爱尔兰爆发独立运动,声势浩大
保加利亚在俄土联军的夹击下宣布投降
毒气和装甲车辆被应用到战争之中
拉芒什海战爆发,不列颠夺取海峡制海权
斯巴达境内发生流血政变,随后大量人出逃到埃律西昂等国境内。
明朝向西班牙宣战,意图夺取其殖民地
1923年
坦克、飞机被应用到战场
爱尔兰爆发复活节起义。
布鲁西洛夫战役,奥地利军队击退沙俄军队。
齐朝内部讨论是否加入世界大战,在皇帝反复拒绝后,安徽江苏两地爆发反帝起义运动,被平定
1924年
西班牙军队占领葡萄牙本土全境
日德兰半岛战役,卡尔玛军队与法军在日德兰与德军鏖战了近两年时间。
不列颠的军队尝试登陆布列塔尼失败,有介于国内的反战示威和爱尔兰局势,不列颠以殖民地为代价退出战争。
由于齐朝的商船被意大利飞艇继承,齐朝与意大利断交。
1925年
因为有华人的商船持续被意大利击沉。明朝宣布退出一战。
由于商船被意大利海军击沉,埃律西昂加入一战。埃律西昂军队占领了基克拉迪亚洋上属于不列颠和葡萄牙的部分岛屿。
埃律西昂宣布从法律上禁止除葡萄酒的一切酒类
西班牙军队在巴尔干登陆成功,开始突破
位于震旦总督区的埃律西昂军队占领了澳门
1926年
齐朝入侵了沙俄,夺取了部分北亚地区
埃律西昂部队从布列塔尼上岸驰援法军
皇帝会战,法军基本收复莱茵河西岸地区
芬兰在卡尔玛的支持下独立。
1927年
法军发动阿尔卑斯攻势,占领意大利首都都灵,意大利投降。
俄国爆发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俄国退出一战。但在芬兰战役失利后共和国被推翻,沙皇政权复辟,以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为首的社会民主工党决定在彼得格勒发动二次起义,俄国内战爆发。
奥斯曼求和,退出一战。
1928年
粮食短缺已经造成了欧洲遍地饥荒
法国境内出现意大利亚流感的0号病人
神圣联盟联军跨入易北河,普鲁士投降,一战结束
苏俄内战:俄国东部领土大量政权在普鲁士或卡尔玛的支持下宣布独立。
1929年
《柏林合约》签署
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两国整合为伊比利亚联邦。部分殖民地被瓜分
不列颠被迫割让部分非洲与印度殖民地并限制军备,赔款。
明朝被要求赔款。
普鲁士帝国被肢解,恢复奥地利作为德意志联邦领袖的地位,易北河以西的领土被全部放弃,部分东部领土交给波兰。威斯特伐利亚王国被重建并交给法国摄政王路易·杰罗姆·波拿巴。
意大利被重新肢解,版图回到1816年的状态。由来自波拿巴家族的约瑟夫·夏尔·波拿巴重建从属于法国的意大利王国,意大利诸国以自治邦国的形式加盟其中。
根据沙俄与各国的停战协议,沙俄释放芬兰、波兰、波罗的海、白鲁塞尼亚、高加索和乌克兰。同时割让西伯利亚部分领土于齐国。其中波兰王位由哈布斯堡的查尔斯·史蒂芬大公担任国王、芬兰与波罗的海北部(利沃尼亚)成立共和国并并入卡尔玛同盟。基辅罗斯地区的君主则由哈布斯堡家族的威廉·冯·哈布斯堡担任国王(威廉一世)。
奥斯曼放弃欧洲领土,这些领土大部分(包括君士坦丁堡)交给了保加利亚,小部分交给了伊庇鲁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则被奥地利夺取。奥斯曼同时需要放弃巴勒斯坦地区,当地重建耶路撒冷王国,由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海梅担任国王。准许阿拉伯地区、塞浦路斯、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独立。
所有的国家都需要支付大笔赔款(在内战愈演愈烈后,沙俄的赔款被暂缓)。
萨丁王国从西西里独立,但仍留在南意大利联盟中。
柏林合约提出禁止秘密外交、航海自由、消除国际贸易障碍、限制军备、支持民族自决。但由于无视了埃律西昂请求将君士坦丁堡归还埃律西昂的提议,元老院拒绝在其上签字。
苏俄内战:红军战败于察里津,全线向东撤退,在鄂木斯克正式建立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军占领莫斯科。
1930年
埃律西昂空军建立
意大利亚流感开始扩散至全球各地
由于一战的破坏,丹麦退出卡尔玛同盟。
奥地利通过法令重新开始进行大德意志统一运动,给予克罗地亚匈牙利境内的各民族自治权。
普鲁士内部爆发斯巴达克同盟起义,但被镇压。
萨丁王国选举了前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为萨丁国王
1931年
芬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地爆发民族主义或雅各宾派叛乱。
爱尔兰独立战争开始
白俄军队强行闯入哈萨克汗国,但被赶到的齐军击溃。
埃律西昂组建埃率西亚联盟
1932年
青年土耳其党叛乱。奥斯曼帝国苏丹艰难地保住了他作为国家元首和伊斯兰哈里发的位置,但是被迫放弃了行政权力。
利沃尼亚共和国境内的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爆发叛乱,宣布从卡尔玛同盟内独立并成立了波罗的海公国,由前沙俄军人保罗·格奥尔格·艾德勒·冯·伦宁坎普担任大公。
1933年
因不满降薪和世界大战的结果,埃律西昂海军发生暴动,这被认为是内战的导火索之一。
受到海军暴动事件的影响和股市膨胀等原因,埃律西昂证券交易所的突然崩盘,1933经济危机开始。
多瑙河革命:匈牙利成立匈牙利社会主义共和国。
伦巴第革命爆发,新生的安布罗西亚共和国开始和多瑙河诸共和国联合对抗奥地利。
苏俄政府与齐国达成协议,苏俄承认齐国占领的部分西伯利亚和远东领土换取齐国与其保持和平。
苏俄内战:格鲁吉亚地区的红军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外高加索联邦
1934年
由于在一战中收获甚微和经济危机,埃律西昂爆发了共和派叛乱,这场内战规模空前。
多瑙河革命:曼图亚公国爆发革命并成立共和国,随后他们并入了安布罗西亚共和国,虽然安布罗西亚宣布不会迫害当地贵族和无罪者但还是引发了大规模逃难。
苏俄内战:高尔察克发动“无畏行军”,意图打击苏俄政权后方,但遭遇失败,其本人也被处决。
1935年
波斯爆发革命,成立波斯社会主义共和国
法军从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和意大利领土上撤军,结束两国的军管状态。
苏俄内战:外高加索联邦翻越高加索山脉进攻处于混战的北高加索地区,整合了这里的社会主义武装后改组为社会主义高加索联邦
多瑙河革命:罗马涅发生反对教皇国统治的叛乱,但被镇压,随后由一位叫鲁道福·格拉齐亚尼的军官建立的军政府掌握了当地政权。
在匈牙利的支持下,克罗地亚与波斯尼亚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相继建立。
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爆发反对匈牙利的叛乱,他们组建了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并推举瓦拉吉亚大公兼任大公
不列颠发生南非金矿事件,四家据传“收益”极高金矿公司突然关闭,并在事后被发现是完完全全的空壳公司,而资金持有者“艾博里扎公爵”则卷走了将近2000万法郎的现金跑路不见踪影,受此影响英磅退出金本位。
英白多拉提比里乌斯四世“因故去世”,他的表亲查士丁尼成为新英白多拉查士丁尼十一世。
1936年
法国鲁昂大主教因病退休
波兰将领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发动了政变,驱逐了哈布斯堡王室并成立了新的临时政府
法国南部城市沃克吕兹发生针对左翼组织的流血袭击事件,包括法国左翼的重要政治家克劳狄乌斯·波拿巴在游行中死于机枪扫射。
埃律西昂内战双方宣布停战十年
埃律西昂与苏俄政府达成互助条约
1937年,齐朝中和五十三年,明朝隆昌二十二年,日本昭和十二年, 罗马建城2690年,伊斯兰历1356年
埃律西昂开始筹备奥古斯都2000周年诞辰
不列颠革命,黑狮党驱逐了不列颠王室成立了盎格鲁尼亚,不列颠王室和旧政府支持者一部分逃往尼德兰,一部分逃往南非。
爱尔兰临时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