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世纪,大汉、罗马、贵霜,繁荣的古代帝国为何被纷纷撕成碎片

2023-02-01 22:49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在游牧民族迁徙、疾病和粮食减产的连续打击下,通过几个世纪的建设性战争建立起来的复杂的税收和贸易体系开始瓦解。在中国,鉴于税收的减少和边防开支的增长,2世纪的一些官员建议道,最明智的方案就是停止为军队发放军饷。他们认为,既然西部边疆已经在羌人叛乱和入侵之下被破坏得千疮百孔,那么再让军队在那里自筹粮饷又能让情况坏到哪里去呢?反正那些地方距离都城洛阳还远得很。


答案是:情况可以变得很糟糕。士兵们摇身一变成为匪徒,开始抢劫那些他们本应该保护的农民;将领们变成了军阀,只接受合乎他们心意的命令。有官员记载道:“平民百姓惧怕国家里最强大、最勇敢的人。”168年,瘟疫横行,军队四分五裂,宫里的宦官们发动了一场政变,反对年仅12岁的皇帝和掌管朝政的外戚。这场政变酿成了一场灾难。数以千计的官员在相互倾轧和清洗中被杀,政权崩溃。法律和秩序也开始瓦解,在2世纪70~80年代的黄巾起义造成了无数人丧生。189年,西部边境地区军阀中最可怕的一个军阀董卓挥师进入洛阳,烧毁了这座城市,并劫持了又一个小皇帝汉献帝刘协。


在接下来的30年中,一个接一个强人横行无忌,宣称要让天下重归一统,一直到220年,汉朝最终分裂为魏蜀吴三个相互征伐的国家。边界消融了,数以十万计的羌人和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迁徙到了中国北方,数百万汉朝人则从北方逃到了南方。官员们甚至不再尝试去统计死亡人数。


罗马的情况同样糟糕。人口、农业和贸易都像自由落体一样下降,手头拮据的皇帝们只得减少士兵们的军饷,或是降低铸币品质,以使得有限的白银储量能撑得更久一点儿。可以预料到的结果自然是不值钱的货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进一步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愤怒的士兵们决定自己解决问题。193年和218年,罗马禁卫军先后两次把皇帝宝座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人。而在218~222年,“疯狂的少年”埃拉伽巴路斯统治着罗马帝国。即便在罗马皇帝之中,埃拉伽巴路斯的腐朽、残暴和无能也是登峰造极的。在235~284年,根据判断标准不同,我们可认为罗马有过最多43位皇帝。这些皇帝大多数是军人出身;除了一人死于瘟疫,全部死于非命。在被杀掉的42位皇帝中,其中一人被哥特入侵者在战场上杀掉;萨珊王朝的波斯人抓住了一个,并且把他丢进一个笼子里,嘲笑他,折磨他,一直到波斯人玩够了才把他杀掉;其余的40位皇帝都是被他们的罗马同胞杀死的。


被迫面对多重军事威胁的罗马皇帝不得不把大军交给他手下的将军们,尽管这些将军们经常用政变报答统治者的信任,尽管政变后登基成为皇帝的人往往活不过几个月,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当有将军反叛,他麾下的部队通常就会抛弃他们在前线的驻防地,赶回去参加内战,使得帝国的边界门户大开。

哥特人建造了船只,驶过黑海,劫掠了希腊。法兰克人在高卢横行,并且杀进了西班牙。其他的日耳曼人袭击了意大利,摩尔人占领了北非,萨珊王朝的波斯人则焚毁了叙利亚繁荣的城市。东西方的各个行省意识到中央政府没有能力或是没有意愿保护它们,只得自行成立政府。在260年,罗马帝国就像汉朝一样,分裂成了三个小国家。


大帝国的血腥分裂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印度的贵霜帝国被波斯的萨珊王朝大军和斯基泰劫掠者击败,在3世纪30年代一分为二。248年,在最后一次战败后,西部的那个王国被波斯吞并;而在3世纪70年代,东部的那个王国失去了对恒河流域城市的控制,只能苟延残喘。再往南,2世纪时强盛的贸易王国百乘王朝也不堪斯基泰人的袭扰,最终于236年土崩瓦解。


公元前最后一个千年中的帝国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因为他们通常有足够的实力拒流寇于国门之外。可是,这种情形在3世纪发生了变化。在亚欧大陆的几乎每个地方,战争开始变得具有反建设性,把巨大的、和平的、繁荣的古代帝国撕成碎片。


3世纪,大汉、罗马、贵霜,繁荣的古代帝国为何被纷纷撕成碎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